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宝宝生在哪月好?

(2008-08-18 06:25:42)
标签:

牛宝宝

农历

月份

节令

纳音

平顺

星座

分类: 婚配与生育

  结婚生育是人生大事,生一个健康聪明且运势平顺的宝宝,是所有小夫妻的共同心愿。尤其是2008年结婚的小夫妻,更关心明年生个牛宝宝的问题。

 

  2009己丑年,适逢建国60周年,与建国那年的干支一样。若按五行来分,己丑五行属土,是土命;若按纳音来看,纳音为“霹雳火”,是火命,但这个纳音除了民俗合婚需要参考以外,在专业上的作用不是很大。

 

  此年生人,生肖属牛,栏内之牛,民俗认为此年生人,“为人口快心直,通文艺有才能,衣禄不少,男女有再娶、花烛重明之嫌,后来夫妻和睦,百老谐年,晚年发福之命。”

 

  从五行上看,因为干支皆为土,互助不相克,所以此年生的牛宝宝勤劳朴实,厚重兴家,运势比较平顺,也印证民俗的说法不无道理。

 

  很多准妈妈也看准了这个时机,打算生个聪明可爱的年宝宝。大家只知道牛宝宝命好,却并不晓得在这个可爱的年份里,并不是所有月份出生的牛宝宝都十全十美,命好运佳。

 

  因为传统上所谓的牛宝宝的“生辰八字”,是由年、月、日、时四柱组成的,年份虽为天时,但在八字中只不过占一小部分力量,而月份却能占到整个八字50%左右的力量。同样在这个吉祥的年份里,若生于好的月份自然是吉人天相,富贵双全;若生于不适合的月份,却未免生不逢时,命运坎坷。

那牛宝宝生在哪月好呢?

从广义上讲,生于“六合”的月份最好。与丑牛“六合”的月份是子月,也就是农历的十一月,年与月构成的“子丑合”。假如把年比作“天时”的话,那月就相当于人际环境,也就是“人和”。倘若“天时”与“人和”都占尽了,那就为宝宝筑就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生在与丑年“三合”的月份,比如农历四月(巳月)和八月(酉月),也是占天时与人和,基础也打的不错。

 

  再就是生在与丑年相生的月份,比如农历七月(申月),不过七月是传统上的“鬼月”,虽与流年相生,但民间也有一些忌讳,所以要慎用。与之相同的月份也可,比如农历的三月(辰月)、十二月(腊月),这些月份也可生旺牛宝宝的学业、事业与财运。

 

  那牛宝宝生在哪些月份比较忌讳呢?

 

  从广义上讲,生在与丑年“刑、冲、克、害”的月份不吉,因为这些月份冲克“流年太岁”,好比人克天,年月相战,命多争端,难免有“犯上”之嫌,不但不利工作事业等,而且还可能招惹官司是非。

 

  最不吉的月份是:农历的六月(未月)、九月(戌月),这两个月与流年犯“六冲”、“三刑”,命多坎坷不顺。

 

  其次不吉的月份是:农历的五月(午月),此月与流年相害,也会郁郁寡欢。

 

  再就是农历的正月、二月(寅卯月)这两个月克犯流年,也会“犯上作乱”。

 

  以上这几个月份,与流年丑土格格不入,相互抵触,既使日柱与时柱再好,但年月不吉,根基受损,已经为以后的运程埋下了隐患。

 

  准父母都知道,若想牛宝宝生在好的月份,避开那些不吉的月份,那就得提前计划好怀孕的时机。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趋吉避凶,掌控未来宝宝的“命运”了。在怀孕前期,计划好了宝宝出生的年份和具体月份,虽然相对来说也是广义的,但对要求不高的小夫妻而言,这已经足够了,这就基本敲定了大局。因为要想精确选择宝宝生辰八字的后两柱——日柱与时柱,只有等到预产期时才能进行。

 

  在选择月份时还要注意,每个月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并不是从初一到三十,而是以节令来计算的。比如:

 

  正月是从立春那天开始计算,二月是从惊蛰那天开始计算,三月是从清明那天开始计算,四月是从立夏那天开始计算,五月是从芒种那天开始计算,六月是从小暑那天开始计算,七月是从立秋那天开始计算,八月是从白露那天开始计算,九月是从寒露那天开始计算,十月是从立冬那天开始计算,十一月是从大雪那天开始计算,十二月是从小寒那天开始计算。这些交节令的具体时间,从万年历上一般都能查到。

 

  当然,为牛宝宝选择一个吉祥的好月份,这只是打好了一个基础。若想生个健康聪明的牛宝宝,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准父母们共同努力。不过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人口生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参考中国传统易学观点,科学规划,科学选择,在最佳的时空点上,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好宝宝,的确是小夫妻们的明智之举。

 

  祝小夫妻们恩爱长久,生育顺利;祝未来的小宝宝健康聪明,成龙成凤!

 

  本博客文章均系方久铭原创,欢迎阅读欣赏,但不得转作商业用途,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