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佛法与社会 |
之七、上篇
也许是身居正觉精舍,心在阿弥陀佛净地,自然有所感应吧?梦是这样的:我站在一个庙墙外,忽然从小路上过来一队黄衣人,打着黄色幢子,向我追来,最前头的几个把我围了起来,面目狰狞可怖,我感觉好象是的债主讨债来了。这时吓得我浑身颤抖!跑也跑不迭,躲也躲不开,情急之中,情不自禁地大喊了一声:“阿弥陀佛!”。说来也怪,那几个人立时解除了对我的围攻,后面那队债主竟然对我视而不见,他们旁若无人地走了。谢天谢地!这时候听到有人叫我:“哎,醒醒!你是在做梦吧?”哦,原来是老田。我回答说:“哎……”。醒过来的我,发现自己惊出了一身冷汗呢。
早饭后一般都发水果花生栗子等这些东西带回去零吃的,可这天早晨却多了几个月饼,我这才意识到快到中秋节了。
那个梦境一直萦绕着我。在出坡期间,我向法续和法严求教。法续师笑笑说:“你真有福气啊!”
我不解。
法严师说:“那时你能叫出阿弥陀佛名号,并且化解了危机,说明你佛缘很深啊,也说明你具备了善根福德和因缘啊!”
“什么是你所说的善根、福德、因缘啊?”
“佛家讲的善根,就是你前世曾经有过修行经历;福德,就是你前世或今生行善积德的成果;因缘,就是你今生遇到的既将成就的时空点。”
我听完乐了:“那我今生也能成佛了呀?哈哈……”
法续师也笑了:“你以为成佛那样简单啊?这些只说明你具备了一定基础,要想成佛,还需要艰苦修行啊,唐僧取经,还得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呢。嘿嘿……”
“那我在金顶遭遇晴雷,也算一难了?”
两个法师都笑了:“也许吧!”
施工在松涛竹雨中紧张地进行,那几天秋雨连绵,增加了不少麻烦。尼师们人拉肩扛,埋杆架线,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胸有成竹的信心,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完工了。
改线完工了,可是另一项在建工程——知客堂却停工了。施工队也撤走了。
老田和我向知客师打听停工的原因,法庄师告诉我们:资金不足。
还有那进寺的车路,早就铺好了路基,也在等着钱来买材料铺路面。
那几天来佛塔寺观光礼拜的人特别多,可寺里的功德箱却不象五华庵那样放在明显之处,甚至也不怎么热心让客人捐款。
有一天,五华庵方丈的大弟子来了。他与我们热情打招呼。老田问他来做什么。他的脸色便沉下来了。原来,他们庵里的功德箱被盗了。据说这不是第一次被盗了。庵里经济拮据,他是来这儿化缘的。那天还来了一家山民,领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是来求助的。道兴法师拿出寺里仅有的钱,资助那家人,可没有力量资助五华庵了,但答应过几天给他们想办法。
知客堂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院子里垃圾狼籍。于是尼师们开始自己干力所能及的部份。我们当然也参加了。这一天正在干活时,有个台湾人带着一个美国人来找道兴法师,当时法师不在山上,经过知客法庄师电话联系,知道法师在山下的沙芷小学。于是法庄师便派我领他们下山去找道兴法师。我乘那个美国人的车下了盘山公路,来到了沙芷小学。道兴法师正在与几个村干模样的人商量着什么。这个小学建在一条大河边上,一座摇摇欲坠的二层土坯小楼有气无力地站在那儿,没有院墙,除了操场以外,周围荒草连天。孩子们因为危房也停课了。看到客人来到后,她很热情地招呼他们,然后通过翻译与那个美国人交谈着。我在一边听明白了。原来他们早就认识,这个美国人是第三次来寺里。为法师的修行所感动,他愿意表示一下心情,同时也算作点功德吧,准备捐30万人民币,让寺里把知客堂和车路修好,改善一下寺里的接待条件,这次他是专程送支票来的。而现在呢,法师却现场说法,动员他把这钱“挪作他用”,改造这所小学。美国人开始有些不放心,法师笑着对他说:“你建小学的贡献,比建知客堂的意义还要重要呀!再说了,你这也是在支持我啊!”美国人很相信法师,于是便很愉快地答应了,
村干们对这些“财神爷”毕恭毕敬,不知道用什么来表达谢意。
美国人走了。我乘道兴法师的车一起回寺。路上我向法师感叹道:“这个美国人的功德好大呀!”
法师道兴法师眼睛不离前方,说:“并无功德。”
我听了十分惊诧。欲言又止。法师说:“你不是学中文的吗?一定知道唐朝诗人杜枚的那首《江南春》吧?”
我随口吟咏道: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法师笑道:“你也一定知道这四百八十寺是谁建的了。”
我答道:“是梁武帝。”
“不错。这里有个故事。禅宗东土初祖菩提达摩从西天来到建康(今南京),初会梁武帝,梁武帝请求开示法要,问道:‘朕一生建寺、造像、印经、度僧无数,功德如何?’达摩回答道:‘并无功德’。再问答几句,武帝不解,心中不悦,拂袖而去。达摩也只好离开建康,一苇渡江,去了嵩山面壁九年。就这样放走了一位活菩萨,后悔了的武帝几次派人去请,也没有请回。你知道达摩为何说武帝‘并无功德’吗?”
我摇摇头,迷惑不解。
法师接着说:“佛家讲的‘功德’和‘福德’是有区别的。修桥铺路,乐善好施等等这些善举都叫‘福德’,今生修了‘福德’,来生就会得‘福报’。而‘功德’则是专指修行念佛的功夫。梁武帝只重建庙而不重修行,所以达摩说他没有功德,当时达摩大师完全可以给他解释清楚的,为何不解释呢?也是为了启发或考验他修行的功夫。哎,还是因缘不成熟啊!”
法师言简意赅,一个小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大道理。我又问:“那是否可以不修福德而只修功德呢?”
法师又笑了:“二者兼修,不可偏废。佛在《无量寿经》里说,要善根福德因缘三者具足,才能成就佛果啊。”我点头称是。
这时候,我们的车已经进寺了。自从进佛塔寺以来,我似乎每天都在明白一些道理,有恍如隔世之感。而接下来的故事,则使我有了如梦初醒的体悟。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