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花谷道文集 |
老许是野牦牛队木垒—鄯善(花谷道)探险穿越活动的队长,在网上发布活动帖子时,他是这样描述的:花谷道:“右道出蒲昌县界,西合柳中,向庭州,丰水草,通人马”。又吐鲁番文书中有挎谷峰的记载,说明花谷道又作挎谷道,挎谷峰似因两谷相交得名,具体线路为鄯善之东的台子北行,沿克尔其河,经达匪,北经罗护守捉而至山北。按由罗护守捉北上,经独山守捉出山,乃进入今木垒境,参阅《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自罗护守捉西北上乏驴领,百二十里至赤谷;又出谷口,经长泉、龙泉,百八十里有独山守捉;又经蒲类,百六十里至北庭都护府。”独山守捉即木垒油库古城,蒲类县即今奇台唐朝墩古城,赤谷即连接罗护与独山的山道,据此,此路所经非柳谷,而是赤谷。则赤谷在《西州图经》中也被混称为柳谷(摘自《吐鲁番史》)。
2005年5月1日-9日,驴友西北偏西和戈壁滩两人,耗费9天的时间,完成了由木垒经冬公沟,阿克古勒达坂、乌宗达坂,有库尔坎儿其、坎儿其水库到鄯善的徒步穿越行动。在地图上是一条偏东的路线,我们称之为东线。而我们这次木垒—鄯善(花谷道)探险穿越活动,计划走偏西路线,我们称之为西线。两条线路在木垒和鄯善两地都有交汇点。
早上9:30分,我们出发了,我们要向花谷道进军!
这次穿越活动,一共有18名队员。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只有13岁。就是网上的小名人——头灯。老许是队长,野牦牛和我是协助。队里的年轻人占了有一半,还有4位女性。在人员搭配上,我的感觉还不错。
由于老许的关系,鄯善县委、政府对这次活动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队员们坐在考斯特面包车上,乌鲁木齐至木垒,大约有300公里的旅途,感觉都很轻松。中午2点左右,我们顺利抵达木垒。木垒是一个小县,20年前我曾经去过。县城建在半山坡上,全县的商业中心就是十字路口。当时一个笑话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中,说木垒产苹果,每当苹果熟了的时候,在十字路口都有很多苹果摊。你在买苹果时,如果不小心掉下一个苹果,苹果就会顺着坡滚下去。等你追上苹果,一抬头,呀!你已经出县城了。2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木垒已经大变样了,街道、楼房已经很多了。但小城的宁静、安逸,清淡的格调依然没有变。这是边远小城特有的魅力。
吃过午饭,我们要向南沿着木垒河向山里进发。突然,在出县城时,我看到了20年前老木垒的十字路口。我赶紧叫停车,队员们都纷纷下车。十字路口的那些老店铺还在开张营业,只不过店铺外面多了些时髦的广告。老许和好家乡还在一家店里每人买了一个马灯。拿到车上,把马灯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居然没有找到生产厂家。真是好生奇怪。
木垒河是木垒县的主要灌溉河流。河流在山里被称为大河坝,出山后叫木垒河。离开县城,沿河逆流而上不远就是龙王庙水库,这是上世纪50年代由兵团人修建的,后交给当地政府管理了。一过水库,路况就越来越糟。考斯特面包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小心翼翼的前行,开车的维族司机卡师傅紧揍着眉头,一个劲地叫唤。车过了干沟口水电站,前面的路实在无法前行了,这里就是我们向花谷道进军的出发点。这里距我们计划的出发点—大河坝林场有5公里左右的路程,老许、野牦牛和我商议,今天赶到大河坝林场住宿即可。年轻队员已经冲出去很远了,我拿着临行前制作的地图,叫喊着告诉大家,在大河坝林场住宿,路程5公里。接着队员们向着大河坝林场一路狂奔……
由于靠近林场,一路上遇到很多牧民,基本上都骑摩托车,居然没有骑马的。我们一边走一边问,几乎所有人都说,不远,在前面。有位牧民告诉我,不远,1公里。经验告诉我,山里牧民说1公里,可能就是3公里、5公里。我想只要方向路线不错,总会达到目的地。直到我们遇到一个赶驴的牧民,他告诉我们,大河坝林场已经过去了,前面是渡假村。我这才恍然大悟,大河坝林场只是一个有两间平房和一个栏杆的小地方。我们没有留意就过去了。又走了不一会儿,我们前面有一座拱桥横跨在河面上,这里是花谷道两条线路的交汇点.一条向东走,是西北偏西他们走的路.一条向西南,是没人穿越的路.在桥上我和老许争论了一番.老许坚持走西北偏西探过路,这条路相对比较平缓,但路线稍长,我感觉时间上有点紧.因此我坚持走西南线路.最终我们决定走西南线路.一条谁也不知道前方是什么的路...
晚8点左右,我们顺利抵达了牧民们称之为林场的深山渡假村.
早晨6点钟,就有队员钻出帐篷咋呼了。也许是晚上的小酒的作用吧。在出发前的碰头会上,我忽悠了一下,每位男生都必须带酒。结果忽悠的不到位。但还带了5、6瓶酒,晚上队员在渡假村吃了一顿公共饭后,鲲鹏、山鼠、丁丁等一伙年轻人就开始喝上了,我也喜欢喝点,但一路的狂奔,再加上我背包的背负系统没有调节好,一路走来,背包压的我两个肩膀生疼。所以我就闪了。
我们留宿的渡假村名叫石仁子渡假村。距县城大约有30公里,在大河坝边上修建的。这里有一排砖混结构的房屋,大概有20间。由于现在不是旅游季节,渡假村里只有一户牧民看守着。这是位女主人,还有一个8、9岁的小男孩。野牦牛和女主人商议了一下,女主人答应提供两间房屋,最后我们决定,4名女队员和女主人住,我们这些“奔5”的老家伙住另一间。其余年轻队员在房屋前面的水泥地坪上搭帐篷。
女主人的小男孩似乎是第一次看到我们这些背包客,一双好奇的眼睛和两条窜来窜去腿,使你在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他。有队员把随身带的巧克力、糖果给了他,他高兴的一蹦一跳的。由于冰雪融化,河里的水很浑浊。小男孩就把家里的清洁水,一勺一勺的给我们送过来,我望着小男孩那双稚嫩的眼睛,心里很不平静…
7点左右,我起床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湛蓝的天空上,挂着几片云彩。河里的水也比昨晚小多了,也不浑浊了。昨晚上还下了一阵雨,把大家的帐篷都淋湿了。趁着阳光,大家在河边挂起了一节帐篷彩墙,五彩斑斓。
这次探路行动前,老许、野牦牛和我商议,准备在旅途中租两匹马,帮我们托运行李,以防万一。谁知昨天一路走来就没看见马,昨晚无意中看到渡假村的女主人还开了一个小商店,有两个老乡在店里买啤酒喝。野牦牛上前打探了一番,结果是没马有驴,有驴也行呀,经过野牦牛讨价还价总算定下来了,谁知山里的牧民和山里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野牦牛一气之下说不用了,我们自己背。
我们就要向山里进发了,昨天野牦牛看到队员小兔背包太重,临行前就把小兔带的一些物品分给年轻队员。有队员就开玩笑对野牦牛说,你租不到驴,我们就是你免费租用的驴呀。惹的大伙哄堂大笑。
今天我们的计划是沿着台然河南行,争取翻过天山南北分水岭—博依勒克达坂。
出发时,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满山的野草已经有一寸左右,四周的山坡一片碧绿。牧民的羊群还没有转过来,山里显得很寂静。我们沿着河道,逆水而上。这一带的山行大都是南北纵向走势,沟里就是河水,地形相对很好确认。我拿着地图和所有队员一样,在河里跳着石头,在台然河两边忽悠来忽悠去的。这使大家想起苏拉夏,不过这里比苏拉夏的风景要好了许多。
海拔在不断的升高,1900米、2100米、2500米…
河水也在不断变小,河水上面覆盖的冰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厚。不知是海拔高度上升的太快,还是大家没有适应这个环境,队伍的行进速度一直很慢。或许是前一天狂奔所导致的吧。下午5点多钟,我们已经走进了博依勒克达坂,但我们几个年龄大的队员已经是筋疲力尽了,野牦牛和我商议了一下,我们该扎营了。前面一个山角下是个羊圈,我走过去一看,这里扎营太好了,简直是天山深处的星级宾馆。
我们今天就在这里扎营了。
俗语说,山里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就在我们扎营的时候,雨点就来了,大家刚钻进帐篷,雨就来了…..
2006年5月3日
位于天山深处的博依勒克达坂,是木垒和鄯善县的交界,也是天山南北的分水岭。它是木垒河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它也是鄯善坎尔其河的发源地之一。它的海拔高度是3287米。在鄯善当地维族牧民又叫它为:琼达坂。穿越花谷道,是我们的第一道难关。
昨天傍晚雨来时,所有队员都钻进了帐篷,大呼二呼起来。雨不停的下着…
到晚上8、9点钟,睡了一觉起来。天已经暗了,雨还没有停的意思。肚子也饿了,赶紧折腾点吃的。好家乡的帐篷没有支好,雨渗进了帐篷,不得不起来,重新固定。鲲鹏、山鼠、伍子和李刚把两顶帐篷组合起来,简直是一个总统套…
清晨,帐篷喀嗒一声响,我以为帐篷塌了。赶忙钻出帐篷,哎呀!整个四周白茫茫一片。地上的积雪有十几厘米厚,我赶紧叫喊大家快起来。厚重的积雪堵压着所有帐篷,门都打不开。打开GPS,我们现在的海拔高度是2900米,距离达坂的直线距离约2公里。情况看来比较严重。老许、野牦牛和我经过简单商议,决定迅速拔营,把不重要的物资或多余的食品全部放在羊圈里,减轻背包重量。由北归、寒风、天生胆小在前面当先锋,开始翻越博依勒克达坂。
9点多钟,我们踏上了翻越达坂之路。羊圈旁的河流已经结冰了,这是一段呈“L”形的山谷,山风顺着谷底向上猛吹。我们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着,覆盖在河流上的冰盖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厚。有点象走在冰川上。前面的路渐渐陡起来,后面的风越煽越大。我们没有办法停下来,只有坚持向上、向上、快到达坂了,风变的异常凶猛,脚下的积雪被风卷起,漫天飞舞。眼前除了前面若隐若现的队员身影以外,几乎是白茫茫一片。前面是年轻队员,我、徐姐、野牦牛、老许在最后艰难地向前移动着,终于我看见了达坂的边际线,20米、10米、5米、我终于站在了达坂上。不远处有个身影在招呼我,原来是天生胆小,他告诉我旁边山坳可以避风。原来他怕后面的队员迷路,就站在大风里坚持帮助后面的队员。
12点左右,野牦牛队的18名队员全部踏上了博依勒克达坂。风还在继续猛烈地吹着,眼前风雪弥漫,能见度只有几十米,我看着地图所描绘的下山路线,心里很毛。我看不清周围的山形结构,只有根据指北针和GPS确认的大致方向前进。下达坂的路相对还比较平缓,在风势稍弱的间隙里,我终于看到了山的走势,我们没有错。按照地图的描述,我们终于走进了琼塔什谷地,这是鄯善坎尔其河发源地之一。
走进琼塔仕河谷,刚才呼啸的山风就一下子忽悠没了。大家的心情似乎也好了许多,我们顺着河谷继续前行。尽管河谷里有一段峭壁,也没有挡住我们的步伐。冉而,河谷里的一个瀑布把我们挡住了。我看着地图,告诉大家,对面山上有马道,可以饶过瀑布。现在已经是中午了,吃饭后,我们上山饶过去就可以了。北归和寒风还有小兔说,他们先上去探路,我们后上。就在我们上山的时候,老许的对讲机里传来了北归的声音:老许,上面没有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