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4b526c86x8f6740e1a8e3&690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一首白居易的《暮江吟》便道出了古代从黄昏到夜晚的景致生活,古人晚上到底怎么过?历史记载古人的娱乐,除了我们知道的蹴鞠、荡秋千、双陆、马球等等,晚上的生活几乎是文人和商贾贵族的天下。古人那时没有今天的夜生活的丰富,去夜店K歌是没可能的,反正不是才子饮酒、浪子思乡、恋人约会、夫妻行房,就是兵者修甲、官僚批文、商人数钱等等等等……除了没有电器,剩下和现代也都差不多。
http://s8/middle/4b526c86x8f67459f1467&690
那会的人没有夜店,但是却有歌妓招展、纸醉金迷、推杯换盏的歌舞场。作为古人夜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就先讲一下歌妓。古汉语“妓”是指女性的艺术表演者,而“伎”是“妓”的本字,因此以演唱为业的女性称为歌妓(伎)或声妓(伎),“讴者”就是“唱歌的人”。而歌姬则是美称,“姬”在古汉语里是对女性的美称,也有美女的意思。古代对歌妓有声妓、讴者、歌姬等称呼。像中国古代其他类型的艺人或艺妓一样,歌妓的社会地位低下,她们多在教坊或妓院表演,现代叫夜总会、舞厅、夜店、会所等等,有些歌妓是王公贵族的家妓,除了用作宴客、娱乐外,贵族还以她们作为身份、财富的象征。歌妓历史悠久,皇宫中和贵族府中都有很多歌妓,用作于宴席上表演,娱乐君主、贵族、大臣等,少则数十,多则数百。东汉梁冀就蓄养上千名歌妓,这些歌妓有时会成为贵族的宠婢,有些会被正式纳为妾侍,有些更成为后妃。魏晋南北朝时,蓄纳声妓、歌妓的风气盛行,贵族府中的歌妓往往数以百计,这段时期的歌妓作为贵族显示财势的功用最为明显,还常常出现抢夺歌妓的事情,《世说新语》就记载不少关于歌妓的故事。
http://s10/middle/4b526c86x74bd8765fa39&690
说起这些沦落在人世间的歌妓和才艺女子们,历史上有名的有南齐的苏小小,唐朝的李冶、薛涛、鱼玄机,宋代的李师师,明清之际的李香君、柳如是、顾眉,近代的赛金花、小凤仙等等,都是以夜晚生活为依托,到了晚上才开始上演各种不同类型才艺比拼,成为古代人夜生活的华丽主角。
http://s4/middle/4b526c86x8f6750548d13&690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曾是个繁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唐代时的文人除了晚上喝酒写诗,那些贵族们就是蓄歌妓,这样的事还成为风气,并且很盛行,贵族、文人与歌妓酬唱交往的现象也很普遍,有些文人甚至把歌妓当作红颜知己,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关于歌妓的描述,歌妓和歌妓文化作为古人夜晚生活的重头戏,便盛行一时了。甚至在唐代的传奇故事中有不少女主角也都是歌妓,如《虬髯客传》的红拂女,原为杨素府中的歌妓,《柳氏传》的柳氏为歌妓,《霍小玉传》的霍小玉被逐出霍王府后沦为歌妓等。而作为贵族代表人物的唐玄宗,他爱好音乐,作为一个皇帝,自然在宫廷中要养很多歌妓,也就是说,他在自己的家开了一个夜店,开元二年(公元724年)唐玄宗设置左右教坊,掌管宫廷的俳优杂技。当中的宜春院由女伶组成,称为“内人”;由于她们经常在皇帝面前演出,积累了很多丰富的表演经验,在当时出了一些优秀的深受达官贵人喜爱的宫廷歌妓,如念奴、许和子(许永新)等。
http://s14/middle/4b526c86x8f67904d58ed&690
据记载和听说,念奴这个歌星的歌喉有如跃出在天上的朝霞,虽然钟鼓笙竽的嘈杂但也不能遮遏她美妙的声线,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念奴小姐是一位有真本事出色的女歌星,古代没有现代乐器也没有繁荣的唱片业,念奴要是在现代,组个乐队再玩个英式估计早就能出唱片了,而且有皇家支持,必能驰骋歌坛一直到死。而许和子这位歌唱家是唐代吉州永新(今永新县)人,所以才叫“许永新”,父亲是乐工,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她生长在一个音乐世家。她从小就喜欢唱歌,且美丽聪明,她的歌唱自然清新,属于小清新的风格,而且还能对传统音乐加以改革,变古调为新声。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盛大晚宴,(勤政楼办晚宴?很有可能是宜春院夜店装修。)估计是菜太好吃了,加上酒也喝的不少,观众们开始聊天说大话,观众的喧闹声干扰了音乐声,由于唐朝时没有阔音设备,唐玄宗听不见歌声就很不高兴,这时高力士秘书就建议由许永新登台演唱,以止喧哗。许永新小清新风格的歌声一起,场内顿时乌鸦和麻雀都寂静无声了,观众都被她的歌喉所吸引了。所以说夜晚的古人,在推杯换盏间以歌舞取乐就是他们主要的夜生活。
http://s1/middle/4b526c86x8f6756709120&690
古代诗词中有不少关于歌妓夜生活的作品,唐代乐妓生活上的特点、开放方式和放任不羁地的表现和示爱,也是成为唐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有诗云:还有“樱桃樊素口”赞美樊素歌艺的诗句。(注:小白自己就包养歌妓。)
李商隐有《赠歌妓二首》。有钱就包小三,看来唐代就有了。而在更多的古代诗文中可以窥见古人夜晚生活之一般的,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到晚上一个人的时候,就点上蜡烛倒上酒,酒劲上来了看谁都仨影,然后拿着毛笔随便写上几首诗,据说李白的诗里提到过葡萄酒,又加之其家人在龟兹国(大致新疆以西)为官,所以有人怀疑他是法国人,这种整天喝高了就写诗的情怀不符合我们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本性,还有诗为证说他这人为了喝酒连人品都不要了。“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说白了李老师那意思就是:哥们儿!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你得拿钱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没钱?把你家那名贵的五花马豪奢的千金裘,叫孩子们拿去统统换了美酒,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看出来了吗?这酒真毁人。很难想像这样的酒局在夜半酒酣之后,第二天李白几点起床上班?莫非他是一个热爱文艺,爱吟诗的宅男?不过这多是后人的戏说,可见古人一到黑夜降临的晚上也是想尽办法给自己找乐,尽量的声色犬马不让自己落了孤单。这些诗文所记载存世的很多虽是以士大夫为主的文化,但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偏重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生活应该属于商贾贵胄的专利。
http://s8/middle/4b526c86x8f678b633877&690
还如一些文人的夜生活,像蒲松龄蒲老,更是需要晚上创作和等着各种狐仙的到来。那会也没电灯,点上根蜡烛灯影婆娑中,恍惚间便有神仙鬼怪出现,时间一长蒲老一激动,《聊斋志异》就写完了。在更多武侠剑客的小说故事里,豪侠更是晚上出来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像民国时期的侠盗燕子李三和美国的蝙蝠侠都是晚上出来工作的好同志。
http://s2/middle/4b526c86x8f678d802b91&690
这些作品给无数人以遐想。但从有史可考的古代诗文内容来看,古代人的夜生活也算丰富多彩,比之现代人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一点都不逊色,且还带有大写意般的文艺色彩。看来古代文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比较重视,不肯轻易放过,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态度也是我们值得学习借鉴的啊。熬夜会有损肝脏,不知道像李白蒲松龄有没有脂肪肝的病啊?他们爱喝酒熬夜肯定有肝硬化和黑眼圈,所以凡事不可过之。
http://s8/middle/4b526c86x8f676e3aa5a7&690
来自古人夜晚的意趣和阑珊,浸染了现在和今朝的美景、心境,如今也有泛舟湖上的小船,三五知己在船上听曲喝酒的地方。除了休闲之外,想必便是体会古人的意境,酒正酣之时,似在传来诗句,更是晃若隔世一般: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http://s14/middle/4b526c86x8f677136b14d&690
古人的夜晚生活真是快哉乐哉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