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男帅哥还看三国魏晋

(2010-07-01 09:11:51)
标签:

魏晋风骨

姿貌

身长

士族

洛阳

分类: 人文历史

http://s1/middle/4b526c86g8a49ce700780&690孙权

http://s8/middle/4b526c86g8a49cf4c0ae7&690关羽

http://s2/middle/4b526c86g8a49d026f5d1&690潘安

 

从三国开始的魏晋六朝,是一个思想解放,审美观也解放的时代。人们对男性美的重视迈越前代,美男子尤其多。总感觉魏晋时期的人活的很个性,因此人们管有点高雅且怪癖的人叫有魏晋风骨。那么到底什么叫魏晋风骨呢。要说清这个话题,首先要看看那个时代,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人都很有个性。魏晋时期是一个政治上压抑的时期,那个时候朝廷任命一个人做官,一定要先看看这个人的家庭背景,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背景的话,是做不了官的。即使你侥幸作了官,也被那些家境很好,有做官传统的士族大夫所看不起,连皇帝自己都要依靠这些士族,可见他们的社会地位之高。这种士族风气横行的时代,最遭殃的就是真正有才华,有政治抱负的人了,因为他们大多家境贫寒,而且他们想做官,但不被政府所采纳,因此他们很郁闷,情绪很低落。这样的人不仅是一个,而且是一批,他们因为不必朝廷任用而鄙视朝廷,鄙视士族,他们侍才放况,浪荡不羁,经常在一些有情趣的场所,如竹林结社,后来还出现了,几个很有名的人物,因此,后世称他们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个个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其中以稽康最为有名。当然洒家今天要谈论稽康的帅和美。

平常我们参加婚礼的时候,最常听到的就是郎才女貌、良缘匹配之类的话,新郎的外表从来不是重点;而中国历史上的男人,也以不修边幅的居多,等而下之者还以脏为荣。似乎我们并没有一个重视男性美的传统。其实不然,历史上的三国与魏晋就是追求美感和个性的时代。谈起这时期的帅哥们,首推东吴的孙氏父子。孙家第一杰孙坚“容貌不凡”;儿子孙策,则是“美姿颜,好笑语。”最长命的孙权就不是奶油小生型的了,史书上只说他“形貌奇伟”,讲到奇这个字,大概就不能和英俊扯上关系;后人曾经比附这一类型的创业家:胡须该长的像竖起毛的刺猬,眉毛该像有棱有角的石头,大体上是颇男人味的型男吧!关公同样也容貌不凡,而且非常以自己的胡子为傲“以锦囊承之,加倍爱惜”。有一个小故事:话说刘备坪蜀之后论功行赏,关公对与马超并列颇有意见。诸葛亮适时奉上一顶大帽子:“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意思是:马超虽是英雄,但顶多只能逞逞匹夫之勇,和张飞一起比高下罢了;怎么比的上您大胡子于万一呢?关公一听,果然大大高兴,还把这封信炫耀给所有的宾客看。

讲到魏晋时期对男性的审美观,首重身材。像稽康“七尺八寸,风姿特秀”,看到他的人都叹息说他就像是巍峨高耸的松树,在他身边好像可以感觉到吹过松下的清风。醉或躺的姿势也好看,就像是一座玉做的山倒下来一般。原文:“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走起路来的好看,就像王羲之的轻盈矫捷,“飘如游云,矫若惊龙。”除了身材、姿势、眼睛、皮肤,整体的感觉也要好,也就是要有气质,要有感染力。时人形容帅哥一来,就像带来了太阳与月亮的光辉,也好像日出时的早霞一般,让人觉得他鹤立鸡群。原文:“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好看的男人大家叫他“玉人”,有幸得与帅哥共处,则说“和这么帅的人在一起,我真觉得我长得太丑,太惭愧了!” 原文:“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建立所谓五胡十六国的少数民族英雄们,美男子更多。像前赵的开国者匈奴族刘渊他就是“猿臂善射,膂力过人,资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且又“好学不舍,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简直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大帅哥。鲜卑族的慕容氏男性,长得漂亮的也不少,也难怪金庸的《天龙八部》要放个慕容复做女人们的梦中情人。像前燕的始祖慕容廆就是“幼而魁岸,美姿貌,身长八尺,雄杰有大度”;他的儿子,也是下一个皇帝慕容儁则是“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魁伟”。而同族的慕容德,也是后来南燕的建立者,他是“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雄伟”,又“性清慎,多才艺”,是一个外在美内在美兼具的典型。我们又可以从另外一个例子,看出当时的男人对外表及所谓形象的重视。夏国的建立者匈奴族的赫连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为了接待远从江南来的东晋大将刘裕的使者,他很下了一番苦功。他要回信给刘裕,便叫他的文胆写了一篇好文章,然后全部把它背下来。之后当着使者的面,口述整封回信由秘书录下。刘裕的使者回去自然把这一幕表演如实转告,再告诉他的主子赫连勃勃的俊美风采,惹的刘裕只好连声叹气:“我比不上他。”原文:刘裕遣使遗勃勃书,勃勃命其中书侍郎皇甫徽为文而阴诵之,召裕使前,口授舍人为书,封以达裕。裕览其文而奇之,使者又言勃勃姿仪瓌伟,英武绝人。裕叹曰:吾所不如也。

 中国文化中的男性美,最初是崇尚壮伟的,魏晋之际,开始出现崇尚女性美的倾向,如何晏与曹植都敷粉。这种趋势到西晋发展为一种普遍的审美趣味。此时之美男子,都是洁白秀丽的。如潘岳、如裴楷,时人以为他们都是玉人;如王衍,他用手拿着白玉柄拂尘,手和白玉柄没有分别。时下追星的风气在魏晋就有了。晋初的二大帅哥潘岳与夏侯湛有次一起出行,大家看到了就说他们是“一对玉人”连璧。后来帅哥卫玠前往首都,人们听说他来了,蠭拥来争睹他的风采,“观者如堵墙”。后来他因病去世,大家都说他是被“看死”的。这么多的追星群众之中,自然少不了女性。魏晋女性大胆的程度令人咋舌。前面提过的帅哥潘岳又叫潘安,年轻的时候在洛阳附近游玩,爱慕的少女们手牵着手把他围起来不让他走。当时的大才子左思,就是写出文学巨作“三都赋”,使得洛阳纸贵这句成语传世的那号人物,也想东施效颦一番。不巧他实在长得不怎么样,竟然就被爱俏的婆婆妈妈们同声唾弃,狼狈而逃。原文: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羣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三国魏晋时代对男人的眼睛也是有要求,眼睛要黑白分明,眼如点漆、黯黯明黑;眼神也要炯炯有神,“丰眼烂烂如岩下电”。不仅如此,皮肤也要好,后世用来形容杨贵妃的皮肤吹弹得破的“凝脂”,此时是被用来形容男人的皮肤。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个故事:何晏的皮肤出奇得好,脸色非常白皙。魏明帝怀疑他擦了粉,就在大夏天里赐给他一碗热汤面。他吃的大汗淋漓,用衣服擦脸上的汗,结果越擦脸越白晰。原文: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手的保养也不能马虎,厉害的人让人连手和白玉做的拂尘柄都分不出来。魏晋风骨是一种人性压抑后夸张的宣泄,而这种宣泄是消极的,怪癖的,这种一味追求脱离劳动人民文化的情趣是可怜而可悲的,完全是对道家消极玄涩思想的发扬。因此人们欣赏他们的风骨,但是很少有尝试去学习和模仿他们的行为的!魏晋,一个尚美的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