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和个体需求属于经济系统的不同层次。总需求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需求管理,其理论基础就是总需求或者宏观需求理论。现在的经济学理论假定总需求等于个体需求之和,即通过个体需求的简单加总得出总需求。这种做法显然违了系统原理。系统原理的一个最经典表述就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表述过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大于”部分的来源在于个体或部分之间存在关联。我们曾经于1991年在《系统工程》杂志第5期发表拙文“经济系统的泛权场网模型与运筹分析”,给出了具体的数学模型。
根据经济系统的层级过渡原理,在从个体(微观)层次向宏观层次的过渡过程中,一定应当有新的性质产生,这个新性质就相当于一个新的信息通道,因此,需要引进新的经济变量进行描述。我们可以把这个新的经济变量依然称为总需求,但它和个体需求已经具有了完全不同的内涵。个体需求对应于个体的耗散结构,总需求对应于宏观经济的耗散结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在人们处理总需求的办法基本上是处理个体需求办法的简单外推。这就是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最大软软肋。
从需求管理的角度来讲,基于个体需求基础之上的微观管理追求的目标是细致均衡,即满足每个个体需求的供求平衡;基于总需求基础之上的宏观管理追求的宏观动态均衡。前者属于动力学规律,后者属于统计规律。由此可以展开对现行总需求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需求管理理论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
延伸阅读:
1、昝廷全、吴学谋:"经济系统的泛权场网模型与运筹分析“,《系统工程》,1991年第5期。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5、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北京: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005。
http://s8/mw690/001nwcHlgy6ZYTFYWk71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