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276):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未来

标签:
财经时评教育文化 |
互联网金融是当下的一大投资热点,而且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和普通投资人。从需求方面来讲,我们目前一半以上的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缺口高达22万亿元;从供给方面来讲,我国居民银行存款余额在50万亿元以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金融投资渠道,主要包括五种形式:银行存款(投资利率:0.35%-3%)、余额宝类(投资利率:3.7%-4.5%)、理财产品(投资利率:5%-8%)、互联网金融(投资利率:10%-15%)和民间借贷(20%-40%)。互联网金融的投资回报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如果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得当,将会有大量的银行存款转移到互联网金融上来。我们这里并不打算论述每种形式投资的风险级别和风险形成的机制,主要试图对互联网金融这种新的金融业态的本质进行分析,使得大家互联网金融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互联网金融包括两个关键词:互联网和金融,相当于“互联网+金融”。金融是一个传统的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互联网金融新就新在互联网上。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是一场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彻底实现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信息连通,不需要经过任何中间组织,由此使得所有的社会组织直接扁平化到个人,个人成为资源整合的基本单元,同时使得人性又一次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从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是一种个性化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曾经于2015年提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并将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称为个性化商业模式,即
个性化商业模式=个性化技术(互联网)+个性化信息
按照这种观点,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个性化技术)+金融。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模式就是:P2P,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相当于个性化技术+个性化信息。
按照我们提出的个性化商业模式思想,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关于金融客户、即小微企业的专家系统。这个专家系统的质量高低决定着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水平、甚至决定着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命运。在这里,大数据技术具有广阔的用武天地。
延伸阅读:
1、郎咸平、马行空:《你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
2、昝廷全:“互联网的分离功能与个性化商业模式”,载昝廷全微信公众号【系统思维】(16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http://s10/mw690/001nwcHlzy6ZpCDZiw999&690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未来" TITLE="【系统思维】(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