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259):也谈“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标签:
教育文化财经历史时评 |
人们之所以组成社会,组成各种各样的组织或系统,关键是组织起来之后具有了更高的
根据上面的说法,自私是正当的。但是,为什么又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呢?这就和理性水平有关。昝廷全(2015)区分了两种个人利益:个人认识到的个人利益和真实的个人利益。认识到的个人利益取决于当事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真实的个人利益取决于个人的耗散结构。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潜在的暗含了这两种利益的一致性。因此,传统经济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完全理性。事实上二者并非总是一致。有限理性假设所指的就是二者通常会有差异。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公式:
完全理性-有限理性=真实利益-认识到的利益
有限理性或者这两种利益存在差异的原因就在于当事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正是知识结构决定了理性水平。之所以会“人为财死”,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知识有限,没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利益。最后导致,从自利的目标出发,结果却是“死”。
系统经济学拓展了经济人的概念,在不同的情况下,任何经济系统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广义的经济人。例如,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或系统就相当于一个经济人。每个国家都希望实现最大的国家利益。但是,结果如何却取决于国家决策机构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比如,国家对股市的干预有时会力不从心、甚至适得其反。
当然,每个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相对于他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讲都是最优的,不会次优。这里的关键又是知识结构。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决策相对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讲都是最优的,人的行为才可以被理解和被研究。这样,我们就理清了经济人、有限理性和最优决策之间的关系。
延伸阅读:
1、昝廷全:“关联、自私与经济人假设”,【系统思维】(218),《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