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115):中国人的终究追求 关键词:115

标签:
系统思维 |
分类: 系统思维 |
【系统思维】公众微信推送文章(115):中国人的终究追求
微信平台推送文章:
根据冯友兰先生的观点,所谓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系统反思。典型的人生道路有三条:仕途、商界与学者。每一个领域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超越具体行业,从做人的层次来讲,其最高成就就是追求“内圣外王”、和“天人合一”。
在哲学史上,关于人生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个是出世的哲学,另一个是入世的哲学。出世哲学的代表人物有:释迦摩尼、柏拉图和有的道家学者等。释迦摩尼认为,人生就是苦难的根源。柏拉图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监狱。所有这些看法都主张,人应该从被物质败坏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入世的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入世的哲学和出世的哲学显然是关于人生系统思考的两个极端。按照我们的观点,这两个极端构成了衡量人生价值的内在尺度。中国哲学,以这两个极端作为思维参证框架,既入世又出世,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的“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所以,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
具体来讲,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在这两种极端的对立之中寻求他们的综合。能到做到这种综合的就是“圣人”,圣人的品格就是“内圣外王”。“内圣”是指心灵的修养,“外王”是指其行动好似君王。由此,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探讨“内圣外王”之道。这和柏拉图所主张的“哲学家—国王”学说有些类似。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哲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生命体验,在生命体验中超越自我,实现天人合一。
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读书人。正是阅读和科学探索的人生实践使我对科学、社会与人生不断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和新的感悟。我曾经将其总结为三句话:“一、学会用出世的心态入世;二、学会用审美的心态生活;三、学会心存感激”。“心存感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构造性元素,都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深层意义上来讲,我的这种人生感悟和上面所说的中国哲学的终极追求完全一致,既包括了“内圣”的元素,又包括“天人合一”的思想。
延伸阅读
1、
2、
3、
4、
5、
6、
http://s10/small/001nwcHlzy6NREYYZ858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