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印度的心灵大师克氏说过,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做的事情,才不会虚荣、才不会畏惧,就一定会有办法去做。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人说,我们家的风水决定了会出”大文人“,这里的的”大文人“实际上就是”读书人“。也许正是这个
”说法“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也一直把自己定位为”读书人“。即使全职在企业工作的时候,在心灵深处也一直把自己定位为”读书人“。这种”读书人“的潜意识相当于”决定系统最终状态的慢变量“,一直在影响着我、甚至潜在的决定着我的偏好。
虽然我的理想是”全心全意“的从事系统经济学研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只能”自建“研究系统经济学的”支撑系统“,这又需要”学田“的支撑。所以,我一直在探索”学术+学田“的合适模式。为了”学田“的问题,进行过各种探索,也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正因为有如此体会,我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的序言中写道:”从终极关怀的意义上讲,我们这一代学人有些不得不在‘学术+学田’两条战线同时作战。但愿我们的下一代学人能够专心单一战线作战"。
过去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学术+学田“的最优解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直到最近“自媒体”的出现,为“学术+学田”的合适模式指明了光辉大道:利用自媒体制作”系统思维“视频,并配以微信推送。孔子弟子三千,依靠”行万里路“宣传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我在2003年制作《系统管理模式》光碟(32集),旨在采用工业手段传播系统经济学思想,实际上采用的是FORD模式;现在,自媒体的出现为学术传播提供了新的通道。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是一场革命。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现在至少有7亿人拥有手机,4亿人利用手机上网。由此,如果能够利用自媒体传播系统经济学,其效果不言而喻。同时,自然也就具有了商业价值,自然也就实现了学术与学田的完美结合。有此完美的自媒体,夫复何求?
作为自律和自我强化,再写一遍要做的工作:
1、《系统主义》,同时制作《系统思维》视频;
2、《系统经济学原理》;
3、 Game Theory + Rough Sets;
4. Real
Analysis;
5.
Topology;
6.
Economic
Thoughts (Leisure
time)
虽然表象风云变幻,系统经济学永远是我”不变的真心“,是生命之不动点,是”纸上人生“的”千秋纸上情“。”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我永不在乎掩藏真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