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些年,在郑州大学的校园里看到过一则标语:“让经典成为时尚”。那时,郑州大学是曹策问教授任校长。我猜想,这个标语应当反映了曹校长当时的治学态度和价值取向。
我2002年阅读丹纳的《艺术哲学》。刚读了几页,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完全可以用英文的 absorbed in
来描述。书中引述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深刻。他说,有一位著名画家曾经说过,“一个最伟大的画家,不过是画出一副裸体的男人和女人”。任何时装都会过时,唯有人的裸体结构不会轻易改变(在生物进化的特征尺度内)。因此,唯有裸体画像才会流传久远而不会过时,从而成为经典。
任何经典都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系统中形成并存在的。从系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所有经典所对应的时空尺度至少要大于作为其载体的社会系统的特征尺度。特征尺度是系统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其包括特征时间尺度和特征空间尺度,类似于英语中的
across history and arround the
world.按照这种观点,经典除了在时间上流传久远,还要涵盖一定尺度的空间范围。由于特征尺度是社会系统本身的固有属性,不同社会系统的特征尺度可能不同,这就自然引出了经典的相对性和绝对性:1、经典的相对性是指,同样的作品,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为是经典,在另一个社会中可能不是。2、绝对经典是指,其所对应的时空尺度超过所有社会的特征尺度的作品。因此,其在任何社会中都会被认为是经典。我们通常所说的经典作品,大都是指这个意义上的绝对经典。
丹纳《艺术哲学》中还有一句话,我至今也记忆犹新,其大致意思是说,越接近事物的“根部”,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以系统经济学作为参证框架,越接近事物的“根部”,特征尺度越长。将特征尺度无限外推,在无限长特征尺度范围内都不改变的属性就是事物的本质。
根据系统经济学研究,特征尺度存在一个层级结构,这是否可以导出事物本质的相对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