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没有读过武侠小说,虽然在广州时曾有朋友建议我读读金庸的小说。原因很简单,我没有时间。我把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读书上。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曾经想了一条捷径 :用了很短的时间把根据金庸的武侠小说拍成的电视连续剧“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全部看了一遍。看完之后,颇有感觉,还写了一篇短文,中心思想是“生生克克,层层升级”。我很喜欢其中的侠之风骨。实际上,我自知自身就充满侠气。我把读书和学术当成一种浪漫和一种享受、甚至达成了“人学合一”的生命状态。“纵死犹闻侠骨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里与市场无关、与道德无关,仅仅是生命的自我完成。正所谓“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这种极致的状态已经超越了“市场评价”、世俗竞争,超越了道德法律,触及更高的生命道德。处在这种生命状态,所有阶层的人都没有了区分。
我之所以达到今天的状态,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条是历经“纸上春秋”;另一条是机缘巧合地“阅尽辛酸书外史”。如果生命没有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沉淀,这样的累积,也许不会炼成今日的宁静心境。那种“为赋新词强作愁”,和没有经历过生命热情、没有燃烧过的生命只在庙里枯坐是不会有什么修为的。李叔同之所以成为一代高僧,正是因为他经历过大繁华和大幻灭。
另外,我还很喜欢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的漂亮诗句。水穷之处,正是云起之时。在空间的绝望之处,看到时间的转机,看到生命的转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