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八)

标签:
教育中考试题 |
分类: 语文家园 |
【2016·江西卷】
(二)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于地取内/口中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瞋(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译文: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译文:
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二)8.【答案】A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瞋(同“嗔”,发怒意思) (2)数(诘责,数落) (3)阙(缺少)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答案】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2)【答案】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11.【答案】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参考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
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
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2016·山西卷】
8.古诗文诵读,首先是读准字音。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得一项是(
A.乡( 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 wéi)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B.阡( 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陶潜)
C.征蓬( pén)出汉塞(sè).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王维)
D.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 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出师表》诸葛亮)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征蓬( péng) 汉塞(sài)【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粘”,粘住。(《孟子·鱼我所欲也》)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三峡》)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重做到解释准确、恰当。“帖” 通“贴”,意为:戴上。【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O.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周敦颐)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一则)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一则)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关键词。“是故”“学”“教”的翻译。整句翻译为:所以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以江东二乔的命运影射国事,借古讽今,可见诗人构思之奇特。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视觉上给人以齐整之美,听觉上给人以音乐之美。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彻),影布石上”明写鱼,暗写水。整句无一“水”字,但澄澈的潭水如在眼前,这
是典型的对比手法。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高度概括,宛如中国山水画,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彻),影布石上”明写鱼,暗写水。整句无一“水”字,但澄澈的潭水如在眼前,这是典型的衬托手法。【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慎终如始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①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②。故其垂拱岩廊③,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口口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口口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口口;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口口。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以败俗,其何故哉?岂不以居万乘④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日:“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
斯难。”所言信矣。
12.
上面文言文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忠良/淳朴/珍奇/俭约
B.淳朴/忠良/俭约/珍奇
C.淳朴/珍奇/忠良/俭约
D.珍奇/俭约/忠良/淳朴
13.下面的语言材料,与上文中画线句的句意不相关的一项是(
A. 《诗经》中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说地位越高,责任越大,就越要谨慎。
B. 身居高位者更应牢记《中庸》里讲到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时刻提醒自己修身处事应谨慎小心。
C. 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称霸天下,担心从此没有臣下敢于指出他的缺点,于是发布“闻过而不以告我者,为上戮”的命令。
D. 《左传》中写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告诫执政者要言行一致。
【答案】12.B13.D【参考译文】我看自古以来帝王登位定都,都想万代相传,把帝位留给他们的子孙。所以朝廷向天下布告政事,述及应遵之道必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论及人物必然尊贵忠良而鄙视奸邪谗佞之人,言及制度风尚则会摒弃奢侈、靡费而倡导节俭、简约,谈及物产则会重视五谷、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之物。然而受命登极之初,都会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逐渐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岂不是以高居天子的尊位,握有邦域的富饶,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俗语说:“不是知道难,是做起来难;不是做起来难,是做到底难。”所言确实不错呀。
【解析】12.试题分祈: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选用,在文言文中首先要清楚所在句子的大概意思,再做判断。根据句子,可以看出所填词应分别为与“浮华”“邪佞”“奢靡” “谷帛”相对的词语。再比较选项,可以发现 “浮华”与“淳朴”、“邪佞”与“忠良”、“奢靡”与“俭约”、“谷帛”与“珍奇”相对,故选3。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文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岂不是以高居天子的尊位,握有邦域的富饶,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概括下就是:身居高位的人,别人不敢违背他,不敢指出自己的缺点,因而自己做事情更要小心谨慎,由此可以看出D项与这句话的内容无关。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16·河北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15分)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
11 ,见东坡,泣自若 12 。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
13 ,遂举以售诸 14 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 15 宁 16 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
,徐
17 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 18 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 19 ,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 20 迎母还旧第,竟不索 21 其直 22 。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 11 老妪:老妇。 12 自若:依然如故。 13 不肖:不成材。 14 诸:相当于“之于”。 15 诀别:分别。 16 宁:难道。 17 徐:慢慢地。 18 售:这里是“买”的意思。 19 券:契据。 20 翌日:次日。 21 索:求取。 22 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
答: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
答:
二、(15分)7.(4 分〉(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竟然)(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8.(2分)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9. (4 分)(1)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忍痛到这种地步。(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10.(3分)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答出“东坡还宅”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11.(2分)示例一: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意思对即可)
【2016·安徽卷】
[三](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豁然开朗
(3)悉如外人
(5)杂然而前陈者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译文: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文: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
答: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分)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三](15分)14.(5分)(1)开阔敞亮的样子(2)交错相通(3)完全,都(4)清澈(5)摆开,撰放,陈列(共5分。每小题1分)15.(4分)(1)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2)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16.(2分)①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共2分。每点1分)17.(4分)《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卷】
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一)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朝而往,暮而归
B.颓然乎其间者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醒能述以文者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杂然而前陈者
C.醉能同其乐
D.射者中,弈者胜
15.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种含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二)刻舟求剑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19.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_________,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故事“___________”也说明了类似的道理。(2分)
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13. C离开(A项:返回:女子出嫁。B项:原意是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坠落。D项:名词,文章;动词,画着花纹。)14.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A项: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介词.表示比较。C项:代词,代“他们”;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D项:……的人:用于判断句,用在主语后,引出判断。)15.B (作者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重点表达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愁苦和愤懑言之过重。)16.(1)欣赏山水的乐趣,(1分)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分) (2)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l分)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1分〉17. (1)从(1分)(2)停止(1分)18.像这个样子去寻剑,(1分)不也是很糊涂吗?(1分)19.做事不要拘泥固化,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1分,意近即可。)河中石兽(1分)
【附《刻舟求剑》参考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宝剑从船上坠落到了江中。(楚国人)急忙在船舷刻下记号,
说: “这是我宝剑坠落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宝剑。
船已经移动了,但是剑別并没有移动,像这个样子去寻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卷】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
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第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分)
译文: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
译文:
10.
A(布:映照)11.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卷】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分)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答案】A【解析】在“盍各言尔志”中“尔”是代词“你”的意思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C.策之不以其道
【答案】B【解析】A、B、C三项中“之”都是代词“它”的意思,而B项中“之”表助词“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答案】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孔子:仁义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卷】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2.D)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C.其间千二百里(间,间隔,相距)D.哀转久绝(绝,极)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3.A
A.不以疾也。
B.其间千二百里。
C.至于夏水襄陵。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B )
A.文章先写三峡的山的特征,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布局自然。
B.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时易则景异,先扬后抑,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C.文章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清荣峻茂”,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D.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第Ⅱ卷(92分)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
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摧:崩裂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有洞东向(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译文:
18.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5.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16.(1)东:向东(2)逾:超过17.过了一会儿,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脚碰到了石头。18.选文:侧面描写。《三峡》正面描写。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玉林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4題。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或遇其叱咄/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前行,欲穷其林
D.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A.无从致书以观一一不知道从哪里买书来看。
B.离逆旅,主人曰再食——寄居在旅店里,店主每在也只吃两顿饭。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里已经感觉到很快乐,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別人。
D.假诸人而后见也——向很多人借才能借得到书看。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的求学之路可以用“艰难”二字来概括:家贫吃穿条件差,读书靠借和抄,拜师要离家远途跋涉,求学还要看老师的脸色。
B.宋濂认为自己求学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勤借书,勤抄书,勤读书,勤拜师,勤提问。
C.宋濂觉得年轻人吃、穿、住、教师、用书等生活和读书条件跟自己比起来都过于优越,这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这是造成很多年轻人学业不精而品德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
D.作者认为,求学之道一要勤奋,二要虚心,三要专心,关键是要不怕吃苦,作者现身说法,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对更多年轻人的殷切期望。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卷】
(一)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今齐地方千里
C.王曰:“善。”
D.时时而间进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弗如远甚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闻寡人之耳者
12.卜列对疋孕内W的FT.解和分析,灯误的项足
A.文章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上对下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
B.本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C.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话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入深。
D.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
译文: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译文:
14. 分析下列文中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2分〉
邹忌事①宣王,仕人②众③,宣王不悦;晏首贵而仕人寡④,王悦之。邹谓⑤宣王曰:“忌闻以为有一子之孝,不如有五子之孝,今首之所进仕者,以几何人?”宣王因⑥以晏首壅塞⑦之。(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事:是......的臣子。②仕人:推荐人做官。③众:多。④寡:少。⑤谓……曰:对……说。⑥因:因此。⑦壅(yōng)塞:堵塞。
答: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卷】
(一)文言文阅读(13分,11-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曰
13.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有三次、心理有三种,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
14.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分)
译文:
译文:
15.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并分享一次你生活中成功劝说的经历。(3分)
答:
14.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