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多彩的云边 ——曾丽霞老师作品集《云边边》赏析

(2013-08-02 08:50:16)
标签:

转载

分类: 散文随笔
感谢亭云好友从百忙中读完《云边边》,并细致入微地写下赏析。
感谢亭云好友人地高度评价!
感谢亭云好友诚挚地评书!
感谢新浪博客让我结识这么多的益师益友。

“一轮红日冲破云层,射下万道金光,给每片云朵镶上了耀眼的红边边,金边边……”在美丽绝伦的青海,她的目光注视着远处五彩的霞光,心潮澎湃,感慨着世间的无限美好,将一份浓厚的赞美之情倾注于眼前的大自然。

那被镶上了红色和金色的云彩,不仅代表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更寓意着五彩斑斓的生活。云彩幻化无边,生活亦是多姿多彩。在曾丽霞老师的慧笔之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从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看到一种人格魅力在熠熠生辉。

曾丽霞老师是我在新浪博客结识的,偶然看到她出版作品集《云边边》的信息,顿然心生好奇,很想一睹为快。我曾发纸条给曾老师,没想她很快就邮寄给了我。看到她在首页中端庄秀丽的赠书签名,我感到十分激动。都说“字如其人”,没看文章之前,我已对曾老师怀有几分敬仰了。

《云边边》是一本散文集,文章虽然散碎,却篇篇饱含真情且经过有序的归类整理,细细阅读总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可以说,全书以“云”字为主线,从“云梦心语”到“情天云絮”,从“云卷云舒”到“光圈霓云”,无不从“云”的感情色彩着眼,描绘、记录、论述着五彩缤纷的生活。这些散文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就好似那天边的云彩,在多样的变化中展现出精彩,在回环曲折中渲染出令人心动的感情色彩。

对《云边边》的解读,需要深入字里行间,因为在这文字深处,隐藏着作者的丰富心灵。现按篇章摘选部分文章加以欣赏,探寻其中的闪光亮点。

 

云梦心语

此章多取材于生活中的实际经历,从一些小事中体悟出不少事理来。

《一件久远的事,一个善良的人》将时光推向了久远的年代。婚后不久的她要回一趟娘家,然而这一路泥泞再加上汽车遇到的小毛病将时间拖延到了夜晚。一个表面热情的陌生男子,一个诡异的小楼,一个神情冷漠的女子,身无分文的自己……都让这个夜晚变得紧张而又窘迫。在此时,一位旅社老板的慷慨相助将这一切的寒冷化成温暖。那亲自舀来的热水,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以及老板热诚的眼神,让人忽然看到了善良、朴实的光芒在悄然绽放。

《女人 雨夜》中“嘭嘭嘭”的响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是雨水敲打雨棚的声音,还是忽然来了不速之客。这声音时而在房里,时而在窗边,时而在楼上,不停地敲打着作者的神经,引发了她无限的猜想。如果是楼上有偷盗,那么就不能“见死不救”,准备拨打楼上住户的电话吧又怕是一场误会,况且又根本没号码……此文通过一系列心理描写渲染了令人心惊的雨夜氛围,并将作者内心的复杂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结尾,谜团终于揭开,好似精彩的“欧亨利笔法”。

《抠门》一篇讲述了在工作中作者与同事的一点小“摩擦”。职员对公家物品的毫不关心以及预定机票遇到了高价格,都让作者为给公家造成的浪费而感遗憾。在这些“口角”之中,作者做了自我剖析:也许我太吝啬,也许是我很抠门,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向父母学的,也许是从娘肚子出来就决定了我天生是个抠门的人。作者也在自我反问:这难道仅仅是钱的问题吗?是啊,我们也可从中看出,抠门不是吝啬问题,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为着集体利益着想的“抠门”以及节约宝贵资源的“抠门”更见高尚的品质。

《屡在冰上》所记述的更像是一场急中生智的游戏,在活泼的行文中让人忘却了刺骨的寒冷。作者一不小心滑倒在冰面,然而从冰面划过同样可以到达坡底,何不“将错就错”呢?一句“四周却不见一人”的描写交待了此刻的特殊环境,恰好此时可以履在冰上。此文富有趣味,从中可见作者是一个乐观洒脱的人。

《免费的午餐》通过精彩的人物对话烘托了愈发紧张的现场气氛,并以人物神情和动作的变化对比揭穿了商家欺骗顾客、强买强卖的俗劣行径。“接着,从我身旁不同方位传来几个不同的声音。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睁眼一看,不好!四五个女人围着我气势汹汹地指手划脚,其中一个的手指都快指到我的脸上了!”此句将商家“途穷而匕现”的真相暴露无遗,大有剑拔弩张之势。此文主题较为常见,但文句精彩,现场感强,很有艺术性。

《过年》以个人成长的年龄段为线索,将不同年代过年的情景加以描述和对比,更指出了当下过年的人情味渐渐淡化,传统年味正逐步减弱的现实。此文还建议读者过年除了应酬聚会,更不应该忘记抽点时间陪陪家中的老人,他们寂寞的内心更需要呵护。

《换位思考》讲述了一位推销员和一位急需帮助的老人的故事。一位大学生模样的推销员走进了办公室,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会敷衍几下一轰了之,而作者却想到了推销员的艰辛与无奈,对其生出几分理解和宽容;一位需要复印材料的老人走进作者办公室请求帮助,按说复印应是其他部门的事情,然而为了不让老人拐弯抹角地四处寻找,作者还是决定对其帮助。从这些小细节中我们看出换位思考更是对人的一种理解和尊重。

 

情天云絮

这是《云边边》第二章,作者着重从家庭生活角度表现亲情的美好和珍贵,用生动的生活经历印证亲情的感人之处。这里有情真意切的夫妻之情、温情脉脉的母子之情、纯净无私的父女之爱,还有对过往事物的怀念之情……

《错过》讲述的是元宵节晚上作者与老公去看焰火晚会,在纷乱的人群中走失之后又复得相见的故事。作者在拍摄焰火时突然不见了丈夫,便“一下慌了张……伸长脖子四处张望,老公已被人流冲散扫不知哪里去了。这可如何是好呢?”“想想再过一段路程,人流会渐渐散尽,到时候也许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怎么办呢?”此时的作者“没有了来时的兴奋,心底里埋怨老公,怎么就没跟上我呢?”尽管作者“眼光四处搜索,还是没有”。然而过了十字路口,她“终于看到了老公,那个举着帽子向我飞舞的人。”这时候,她的眼泪“唰”地就流了下来。我们每个人在与亲人朋友走散之后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无助感或是埋怨,然而再次的重逢总是令人兴奋的,因为那是一种希望的重生。作者的眼泪是喜悦的,因为尽管曾经走失,但是那个人却一直都在等待,那等待之中有着永恒的爱的力量。

《我和儿子去涂鸦》一篇以母亲陪伴儿子夜半出门涂鸦的过程为主线,展现了极富温情的母子之爱。作者“赞赏儿子这种有创意的活动,却又不忍心让他一个人在寒风刺骨的夜晚做从没做过的事情,还担心遇到歹徒什么的”,但是她“也想让自己领略一下当代青年大学生澎湃的激情”,于是就陪着儿子一起来到了一处废弃的楼盘。打灯、观望、陪伴、欣赏、寒风、哆嗦……在这暗黑的夜里,那一束灯光仿佛带着无限的温暖,饱含着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关爱和支持。

《父爱如山》从生活的点滴之中表现了无言的父爱。作者的父亲“一般寡言少语,不苟言笑,一板正经”,父女俩突然间的相处反倒有些不自然了。父亲的性格使得“我在父亲面前也不是很放得开”。然而父亲的一举一动无不倾注着对于子女的关爱。虽然“我对父亲说:‘今天我来煮饭菜,您就好好享受享受吧’”,但父亲依然是“一遍答应着,却又一遍往厨房里走去。”望着父亲打豆浆时已显佝偻的背影和那双微微抖动的手,“我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而待到“我再次来到厨房时,才知道,父亲一直在忙碌……蔬菜已洗干净,米已经淘好……”其实父亲的爱可能就是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汇聚,正是这些点滴成就了伟大的父爱,足以让我们永怀感恩。

《情结》一文讲述的是作者对幼年时期家中所养小狗的怀念之情,生动的场景描写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光。“当时我很喜欢小狗,小狗也最喜欢我,总是围着我的脚蹭来蹭去。我走,它绕着我的脚跟着;我跑,它比我跑得更欢……我坐着,它就用舌头舔我的脚趾头,用牙扯我的裤腿……”“它总会在那个送我上学的路口等我,看见我便兴冲冲迎上来,前爪直往我身上罩,来一个拥抱状……”这些生动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我”与小狗快乐相处的宝贵时光,读来很有同感。对于小狗欢快的动作描写渲染出了暖洋洋的氛围,将一种幸福之感瞬间传递给了读者。然而好景似乎总是短暂的,终有一天,小狗不再来接“我”了,兴许已成为一些人的下酒菜。这种突然间的“悲剧”确实让人顿然失落。那原初欢快活泼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叹息和伤感。作者追念这段往事,一方面表现了她对动物难以割舍的情结,一方面也照见了作者善良的内心世界。

 

云卷云舒

这个章节与其说是散文,不如说是议论文、杂文,文辞更富韵味,主题更有思想性,从文化、人性、情感、艺术创作等角度阐明观点,思绪漫卷,恍如天边的云彩,随风而动,精彩纷呈。

《浅话女人》从《红楼梦》中宝玉对女子评价的几句话引申而出,讲述了女人在不同年龄段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女孩儿未出嫁就是颗无价宝珠,出了嫁就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作者以宝玉的话对应于当今女性,道出更多的哲理来。比如文中指出女孩青春靓丽之时“真可谓颗无价宝珠”,而等到结婚有了孩子,就变换成妻子、母亲的角色家庭中纷繁复杂的事情一下集中而来,让她们变得心情沉重,甚或烦躁起来。到了更年期,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过了更年期,似乎繁华皆已落尽,一切归于平淡,女人的脸上便“泛着慈爱的光芒,满脸皱纹,却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此文鞭辟入里,言语精悍,读之很能给人以启发。

《趣话数字“13”》语言更加风趣幽默,从中西方国家对数字“13”迥然有别的认同上表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从这种对比中也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奇异多彩。比如西方认为“13”不吉利,而佛教中“13”却是大吉数;西方人谈“13”色变,而中国人还把“1314”想成了“一生一世”。此文除文字活泼的特色外,还很有知识性。

《爱护生灵》一文从作者的梦境写起,梦与现实融汇一起,颇具几分魔幻色彩。那梦中美丽的翠鸟是否也是一个隐喻,代表着早年曾经伤害过的生灵吗?它那“耷拉着脑袋,蜷缩着身子”可怜楚楚的情状是一种无声的哀怨吗?相信不少小时候掏过鸟窝或是玩耍过小动物的人读过此文会有同感。作者借助此梦引发了对少年时期幼稚行为的反思,也借此提醒更多人要爱护生灵,关爱那些弱小的生命。

《不要苛求周森峰》是一篇观点新异、铿锵有力的议论文。作者对一位年轻市长遭受众人质疑和挖空心思抹黑的事实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在众人抱着怀疑、挖苦甚或邪心的念头之时,作者却反问为什么不能让周森峰安心地当好市长,造福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在这个社会上,负能量太多了,而宽容、理解和支持总会让事物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正如作者在最后所说:“对待新事物多些支持,少些挑剔,多些耐心,少些怀疑,你阳光的心态会让世界灿烂起来。”

 

光圈霓云

从前面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更近距离地体察作者的内心,而“光圈霓云”这章则带着我们走进无限美好的大自然,去感受作者笔下的旖旎胜景和身处大自然中的美好时光。

曾老师是作家,同时又是摄影家,像她这样既能下笔如溪流清泉,又能捕捉世间美景的人真是让人佩服。而在这一章,作者就着重表达了对摄影的深沉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烈向往。

《我的相机不外借》中作者再次提到了“抠门”二字。其实热爱摄影的人都能够理解,手中的爱机就是一件利器,对它倾注的爱更是对艺术的爱。

《鸟枪换炮的日子》更加凸显了作者对摄影艺术的热心和追求,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摄影创作除了灵感和审美能力,没有一个像样的设备也是不行的。

在这一章中,除了表现了作者对摄影的热爱之外,还有多篇精彩的风景游记散文,读来如身临其境,且文词华美,精炼而富有内涵。

其中《流泪的雪花》一文对于雪花融化过程的那段描写,十分形象贴切。“一地眼泪。柳枝上的泪已流干,松树上的还在嚎头大哭,至于那些矮树上的,也在那里嘤嘤哭泣。”“也许,花儿叶儿根本就不喜欢她,尽管此时的她已泪流满面,尽管她一会便可能粉身碎骨……”这些拟人化的手法将事物活化了,赋予了事物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十分精妙。

读《大美 青海》一文即使不见一张照片,我们也能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感受青海的壮美。在这绝美的地方,美景似乎可以治病,美景让人惊叹到失去常态,美景让人忘却一切的烦恼和忧愁,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此文语言大气磅礴,情感奔放,读来令人兴奋雀跃。如描写卓尔山时作者写到:“宁静的山脉挽起苍穹与大地的臂膀,蓝天下,瞬息万变的朵朵白云掩映下面沟壑万缕的红色山峦,时而淡紫,时而粉红……”而描写卓尔山给大家带来的感受时作者写到:“卓尔山,真是美得叫人骂娘,美得叫人跺脚!美得让人疯狂!”

 

曾丽霞老师的作品集《云边边》我已读完了,在这些所有的章节中我可以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和作者充满真善美的心灵世界。这里既有人类共通的亲情之爱,又有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用心体会;既有对善与美的褒扬和赞赏,又有对丑恶与卑下的抨击与批判;既有对内心世界的关照与剖析,又有对自然世界敞开心怀的热爱和向往……在这所有的情愫之后,更有着作者那颗真诚的心。她在其中倾注着一份份真实的情,正是这真情,才成就了此书的价值所在。

《云边边》的一字一句也正如那天边的云彩,仿佛让人看到了美丽绚烂的人生风景。

 

杜才良     201381日于温州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