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洞庭湖拥有美丽的风景。湖中有湖,湖中有岛,湖中有山,河汊纵横,洲岛密布,广阔的湖面上星罗棋布地散布着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如诗如画的渔乡风情,千姿百态的湖光水色,令人向往。

南洞庭湖拥有万子湖、白沙长河、漉湖、大通湖等,是闻名中外的自然鱼库。万子湖湖面广阔,烟波浩淼。

万子湖地处南洞庭湖腹地。芦叶青青,苇荡万顷,水天一色,渔帆点点,鸥鹭翔飞。

数万亩芦苇荡随风起伏(远远望处,生长在水中的芦苇,整齐划一)

几十个大小渔岛居住着6000多渔民,世代以捕鱼为生,形成了特殊的渔乡文化。

赤红的土壤,浅绿的芦叶、墨绿的杨树林, 有声有色的场景,有情有景的画面,引人入胜,令人遐想。

船在湖中走,人在画中游。游览万子湖,坐在船头,迎着潮湿的空气,吹着微微的湖风,观赏着这广阔浩淼的湖面,数万亩芦苇荡随风起伏,这湖中有岛,岛中有山的风景,我想,即使在海上,也是难见的风景,难得有的感觉。

湖中之树为“洞庭神树”,学名乌桕树,有近200年的寿命。据说明朝以前,这片地方是陆地,这棵树的旁边就是“洞庭龙王庙”,由于南洞庭湖地质塌陷,“龙王庙”沉下去了,但树依然健在(可从树的根部和岛的四周,看到庙宇的砖石等遗存)。据科学考证,南洞庭每年的沉降速度为5-10毫米。洞庭神树是洞庭湖地质变迁的有力佐证。

“鸬鹚”是洞庭湖渔民捕鱼的好伙伴,也是渔民捕鱼的好工具。

他们在说什么呢?是埋怨渔夫克扣他们,或者,是一雄一雌,在谈着恋爱呢。

“凌云塔”是洞庭湖的人文景观之一,耸立在万子湖千秋浃水上,离沅江市区约五公里处。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竣工于1797年春,历时200余载。凌云塔至今保存完好。198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塔高33米,七层八方,为中空楼阁式石塔。塔基由松木和煤炭填充而成,塔身由16700多块花岗岩砌就,塔一层门楣-刻有“凌云塔”三个大字,门联是“文星磊落昭银汉,笔阵嵯峨焕彩霞”,二层北门刻有“挺书一支挥翰墨,连登七级会风云”。从二层到七层,每层有窗户两扇和东南西北四门,窗格图案多样,窗花格调清新,每层有左右旋梯相通,供游人登高远眺。

每年春秋两季, 凌云塔都遭受洪水浸泡数月,水退洲上立,水涨湖中浮,但迄今塔身坚固。。。。。。

艳阳映照湖面,波光闪闪,凌云塔如一朵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于碧水之上,而塔之对岸显露的红土地,却又是那么的醒目迷人,好似喜迎游客的红地毯。

波光粼粼,绿色生态长廊将其串成一体,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

这里,水草风美,物产丰富, 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这里,是湘北的大家闺秀,大江南的华彩篇章。

(本人照片由芙蓉王老师拍摄)
原创摄影,“洞庭神树”、“凌云塔”等文字资料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