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2009-01-31 19:12:11)
标签:
原创曾丽霞过年祥和团圆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过
文/美丽霞光
小的时候望过年是因为“吃”。“爸爸要回来了,爸爸会给崽崽带好多好吃的糖糖回来哟”。妈妈一边围着灶台忙活,一边唠唠,不知是念叨给我听还是念叨给她自己听。
稍大一点,便晓得了好吃的东西中除了糖粒子,还有鸡蛋糕、焦切、寸金糖、席枣等,好珍贵的。物质贫乏的年代,几乎家家生活困窘,平时哪里看到过什么零食呢?好吃的东西真是令人馋涎欲滴,过年也就成了小时候翘首盼望的日子。后来,便晓得了汤圆是取“团团圆圆”之意,年糕则取“高高兴兴”“年年高升”之意,而吃剩还有鱼意即“年年有余”等等。
其实,小时望过年,除了吃,还因为“穿”。我因上有姐姐哥哥,大概小时候的衣着大都是捡哥哥姐姐穿剩的。印象中,我的第一件新衣裳是那年过年前妈妈到爸爸上班的县城买回来的花灯芯绒上衣。那一次妈妈给我和姐姐一人买回一件灯芯绒上衣,我的比姐姐的好看。姐姐的是一件类似于小格子花的,颜色较深,式样也很普通。而我的是一件酱红色底子起小黄花,娃娃领,领边镶有一小线花边,巴掌大的圆口袋,边上也镶了一线花边,还有前胸和后背部也横着镶了一线花边,按现在的话说该是超时髦的。记得是除夕那天早晨妈妈才拿出来给我们看给我们穿的。我穿在身上好高兴!围着屋前屋后绕了几个圈子,好想让小朋友们瞧见,好想有人夸我的衣服漂亮。老实说,那件衣服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见到的最漂亮的衣服,也是我穿过的第一件漂亮新衣裳。现在想起来真得感谢妈妈,在那“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灰色年代,在那无论购买什么都需要凭票的年代,让我穿到了令人羡慕的花衣裳,还是当时少有的灯芯绒衣。
……
长大了,中央电视台有了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围在火炉旁观看春晚节目,还一边吃着甜酒、年糕和零食,既开心又热闹。李谷一的〈乡恋〉、郭兰英的〈我的祖国〉、王景愚的小品〈吃鸡〉、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等等,让人过目难忘。从那以后,除夕夜盼望着观看春节晚会,也就成了每家每户男女老少共同期盼的不可或缺的“年夜饭”了,想想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景观。
随着时间的快速向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好,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的眼光也似乎越来越高了。尽管春晚越办越大、节目越来越多,给人的感觉却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渐渐的,看电视的老人打起了烊丝眼,年轻人看着看着便吆喝着摆桌子打扑克,只有小孩子手里拿着烟花爆竹想放而不敢放。
欢欢喜喜过大年。看起来到处热热闹闹,大街小巷悬挂着鲜艳夺目的红灯笼、冲气球、横幅标语等,实则却没有了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团团圆圆过大年的感觉。春节七天假期,要么同学聚会,要么朋友聚餐,要么某某回家乡要人作陪,要么感觉与家人在一起打牌聊天不过瘾要到外面活动活动出去玩一两天,把个老人孩子丢在家里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冷泠清清,美其名曰:应酬!
“过年”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是欢乐祥和的节日,更是亲人团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