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行(2)----感受古代文化

(2008-04-10 23:59:10)
标签:

原创

游记

感受文化

摄影

分类: 摄影游记
感受古代文化
图文/美丽霞光
 

西安承载了中华文明3000多年的历史,在1100多年间曾是13王朝73个皇帝的古都,被称为帝王的故乡。她演绎着华夏文明的悠悠岁月,写满了厚重的历史和岁月的沧桑。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中国人,要了解中国历史,要了解中国文化,要了解古代文明,追根溯源是要来西安的,是应该从历史的空隙中挖掘过去的厚重,去寻找曾经的辉煌,去感受古代文明的。

来到西安参观第一站便是秦始皇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从葬坑。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带着一种肃穆庄严而又复杂的心情跟随团队步入兵马俑展览厅。强大、威严的地下兵团即刻映入眼帘,他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阵式,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磅礴。仔细观察却又见每个俑人身上各有差别,光是发式、服装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表情或憨态可掬、或温柔可亲、或不怒自威,每一个俑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细微到每一根头发丝,每一撮胡须清晰可见,真可谓巧夺天工。

兵马俑分为三个坑,三个坑成品字形,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坑最大。

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在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西安行(2)----感受古代文化

 

西安行(2)----感受古代文化

 

“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池”。

华清池,坐落在美丽清秀的骊山脚下,距古都西安30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山水风光使其备受历代帝王垂青。

园区内有唐华清宫御汤博物馆,包括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星辰汤等文物陈列室,分别有当年唐玄宗、杨贵妃等人沐浴和更衣的专室。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日子,曾在这里流下一段缱绻缠绵的爱情故事。

郭沫若先生当年游览华清宫后感慨万千,挥笔写下的华清池水色清苍,此日规模越盛唐的诗句。

这里也是西安事变的旧址。导游指着半山腰的“兵谏亭”(原名捉蒋亭)滔滔不绝地讲起那精彩的一幕。

华清池水温长年43度,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能驱病强身,是闻名中外的沐浴胜地。

西安行(2)----感受古代文化

呵呵,不敢和贵妃比美,却敢与贵妃合影的哟 

西安行(2)----感受古代文化

 

西安行(2)----感受古代文化

 

有笑话说,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的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的钱少,不到海南,不知道自己身子骨不好,不到上海,不知道自己心眼少……。可是啊,在参观碑林博物馆时我却听到一带眼镜的大约是个教书先生的人说了一句“箴言”:不到碑林不知道自己的字写得不好。

西安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因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我是个不怎么懂历史的人,也是个不怎么懂书法的人,我对书法说不出个一二。但是老公和儿子都喜欢书法,自己耳濡目染也就开始琢磨欣赏起书法了。我一边走,一边欣赏,一边用手抚摸着一块块冷冷的石碑。有书法家的、皇帝的、达官贵人的、佛教的、道教的……。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一个个朝代在我的手中跳跃而去,我仿佛跨越了几十个不同的朝代,结识了无数个不同凡响的人物。我思绪如飞,神采飞扬,就像一个历史的检阅者。

把那些石碑上或飘逸或隽永或遒劲的书法,还有艺人现场的拓碑,用照机记录下来,还买了几幅现场拓贴,以便带回家给老公孩子细细欣赏、揣摩和借鉴,以吸收古人书法的灵气。

 

西安行(2)----感受古代文化

 

西安行(2)----感受古代文化

                (外国友人观看艺人现场拓贴)

西安这座古都,常会给人时空错乱的感觉,古城墙、钟楼、鼓楼、大雁塔、小雁塔,古迹,遗址,等等会让你时而到了这个朝代时而又到了那个朝代。在西安,捏一把黄土就是历史,一脚下去就能踏醒几朝春梦的上古之城。你脚下走过的土地,或许就是当年秦始皇、汉高祖曾经踏过的足迹;你看到的断壁残垣,或许就是唐明皇和杨贵妃歌吟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里枝的长生殿。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说不定就有汉武帝、唐太宗的后裔;在西安,哪怕空气中微微拂面的清风,也带着皇家的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