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哲思

(2025-07-08 07:55:43)
标签:

散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哲思

 

我喜欢旅游,不为别的,只为了那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儿时起,从教科书、从唐诗宋词、从野史佚事、从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或者民歌小调中听说了许多神话般的地名,也听说了很多的美丽故事,可是这些都显得很虚无缥缈,惟有亲身去过和见识过,才能将这些地名和故事深深地烙印在心里,成为人生的一段段阅历,并积累出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常而言,行万里路可以达成以下几点愿望:

饱览大好河山。行万里路是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惟一方式。素闻“九寨天下奇、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没有去看过九寨沟像天一般湛蓝的湖水,你不会明白什么叫“九寨归来不看水”,没有去看过峨嵋的群山叠翠和青城山的深谷空幽,你也不会明白为什么一个秀绝天下、一个幽名天下,没有去攀爬过剑门关的悬崖栈道,你更不会明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险要。

《康定情歌》听过吧?一句“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不知道引得多少痴情男女心神向往,为了这一句话,我专程到了康定,登上了小小的跑马山,看到了那个向往已久的跑马场,这是个小小的跑马场,而且也很冷清,据说要到每年农历四月八的“沐佛节”才会有热闹非凡的赛马盛会,我来不逢时,但是下次再听到《康定情歌》的时候,相信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这个跑马场,还有就是康定的天空下那一朵朵溜溜的云彩,如果没有亲历是不会有这种亲切感的。

实地考证。如果爱好文学或者历史,那么行万里路则可以实地考证很多不解的疑惑。在研究唐朝著名女诗人薛涛的诗词的时候,看到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有“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我只知道万里桥在成都锦江上,而且知道这个万里桥有个典故,就是诸葛亮曾送费祎出使东吴,留下了“万里之路,始于此桥”的佳话,因此一直想看看这座桥。

那年去四川,短暂停留成都,问过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万里桥在哪里,后来想既然薛涛曾住,那么我就从薛涛居住多年的浣花溪公园和百花潭公园开始找,一直未果,后来在百花潭里面遇见一位颇有学者风范的老者,攀谈之下才知道他是四川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告诉我遗址在现在的老南门桥,不过已经多次拆毁,旧迹已不可寻。

由于当时时间紧,并没有去老南门桥,后来出差成都,时间充裕,于是特意花了一个上午,转车到了老南门桥,当地除了一座标着“万里号”的船形商业建筑,古迹全无,深以为憾,然而实地考证的心愿也了却了。

再如,我们在课本里曾经学过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书本上说望帝是古蜀国皇帝杜宇,我们读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感觉是那么的陌生和遥不可及,但是,当你真正到了成都郫县的望丛祠拜祭望帝陵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望帝是一个多么鲜活的历史人物,“杜鹃啼血”的故事又是多么的令人感动。

至于李白、杜甫、薛涛、卓文君故居之类的人文古迹就更不必多言了。

文人风雅。自古文人多雅兴,从来少年慕风流。旅行途中可以见识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也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假如很幸运有美人同行,则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

在旅游途中,分别写过两首小诗,都是送给同行美人的,分别是《过二郎山》和《游女皇故里》。

其中,长途车翻越二郎山顶时,见云瀑倾泻、雾雨纷飞,忽有所感,赠同车一路攀谈的康定导游,诗曰:“二郎山上云雨飞,心愿与君长相随。相见恨短康定路,何日共伊彩云归。”

另一首则是送给在四川广元市一路为我们讲解的导游,我是在千佛崖请她解说,感觉她比一般的解说员知识更加丰富,当然人也更加漂亮,所以请她一起去供奉女皇武则天的皇泽寺,一路也是谈笑风生,她还说每年公历九月一日“女儿节”还有一个盛大的民族集会,她将在集会开幕式上独舞,当时正好是八月中旬,我也有意故地重游相会故人,所以临走赠诗一首:“千佛崖畔初相逢,皇泽寺罢关山重。小寐梦归女儿节,凤凰楼上话秋浓。”

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未能成行,所以“凤凰楼上话秋浓”也就没有了下文,甚是遗憾。当然,如果有雅兴,还可以一路诗题各地的风景名胜,这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还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所以读书人,读罢万卷书,还要行遍万里路。

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民间白话原句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民间的白话说法,并非原文。

《画禅室随笔》共分十五门:论用笔、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画诀、画源、题自画、评旧画、评诗、评文、纪事、纪游、杂言、楚中随笔、禅说。其言书画之旨,皆深造微妙,其要领归纳为“运笔”和“用墨”。

古代万卷是指皇帝的试卷。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语出 明·董其昌《画旨》“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

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行路。“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读书。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所读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还指读书很多,行路很多的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去悟;自己不悟神仙也难救。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通过读书,可以增加自己的智慧,学到别人的经验,人生就会少走弯路,也能发现成功的捷径。

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青年时读儒家,领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年时读道家,心境豁然开朗,延年益寿;晚年时读佛家,现世的繁华已无意义,明确灵魂去往何方。

要读好书,如此才能存好心、说好话、学好样、做好事。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是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分,若非有情有义,便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参悟天地,回报社会。

读书,是为了避免被琐屑生活打磨得麻木不仁。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人间没有永恒的风景,没有永远的人,也不必悲观,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走过了,经历过了,就是人生的路,只愿一路风清,且行且珍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