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的辩证关系
(2024-12-31 10:16:49)
标签:
散文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阅人无数的辩证关系
读万卷书,心有灵犀,启他人不及之智,明万古长存之理,可坐于草庐指点天下社稷。
行万里路,足下生风,踏破铁鞋穷尽山河,观巍峨磅礴之势,能处波澜而不惊,万事泰然。
阅人无数,观皮透骨,百样米养百样人,人鬼之言尽皆通晓,会游龙戏于江海,舞彩蝶穿花丛中。
如果要给这三件事排序,认为读万卷书应该是基础,然后才是阅人无数,至于行万里路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读书是一个人与历史和伟人沟通的最有效的捷径。一个人如果没有读过万卷书,而单纯的去走万里路和阅人无数,那这个人的格局和层次也是无法提升起来的。
万卷原指:皇帝的试卷,读万卷书意为: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办事。
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
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就可以深入体会人间疾苦,悲欢离合,千姿百态。读万卷书,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外面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读万卷书书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豁达和宽容。名,利,财其实真的是充分不必要。希望在万卷书里,可以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宁静,而置身浊世,保持善良。
行万里路。 身体和思想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书上的世界,是我们想象的世界;书的生活,也是别人描述的生活。只有自己身体力行,自己去感受不一样的地域,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才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理解。毕竟,人间值得。
阅人无数。其实它存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当中。故事,旅程。我们会碰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便对故事的故人翁略知一二。有些故事或许刻骨铭心,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启发。
总而言之,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若真做到如此,人生也大有不同。
先读书,以书生意气养浩然正气。再行路以人间正气养浩然胆气,最后阅人,磨去心中戾气,发现更大的世界。
也就是说只有你内在有了知识储备,然后带着这个格局去与人交往才能发挥阅人无数的作用。否则你自己内心心胸狭窄,什么都不懂,阅人无数对你来说就毫无价值。举个例子,如果你自己一首诗都不会,就算见到了李白又能怎么样呢?大家能愉快的玩耍吗?要知道大诗人的朋友一般也是大诗人。所以,如果自己的知识储备达不到一定的层面,就很难融入高层的圈子。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失败者,身居高位最后身败名裂,都是因为读书读得不够,最后德不配位。行万里路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只有带着书本上知识去行路,这样才是有准备的旅行,才能在旅行中收获你所想要的那些东西。就像你带着一个三岁小孩出去旅游,哪怕都走遍了世界各地,他最多也就是滑溜眼珠子,根本没法把世界形势的变动和自己的人生结合起来,行路也就成了走马观花。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顿悟。从修饰手法上说,“不如”是一种递进关系,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但是从加的这几句看,对仗并不工整,逻辑也有所不通,既然都不如“自己顿悟”,前面这些做法岂不多余?
“读万卷书”的意思不用解释,求知,增加知识储备。“行万里路”我看上面很多答案理解错了,旅游,游历什么的。要是这样这事就简单了,订张去澳洲的机票就行了,去美国都多余。别出机场,来回就是一万里,省事。
“行万里路”的意思,路,指的是人生道路,代指人生任何事,行,行动,践行,实践。
两句加在一起才是有意义的:读书是个学习积累,输入的过程,输入本身不产生作用和价值,还得去实践运用你学到,输出,变现,这样才会有用。
读万卷书,这里的书指的是人类的知识与精华的体现,我们读的是文字,记录的却是我们人类生活的点点滴滴,人类的经验,人类的故事,人类的智慧,人类的真善美等等。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人类以及人类所处的世界,身处于书籍之中的我们即使与世隔绝,却也能知天下事,明天下理。
在古时候人们生活条件比较差,出行的时候,唯一可用的交通工具就是骑马或者赶个驴,不像我们现在有汽车,飞机,火车,电动车,高铁等等,特别多又快速的交通工具。我们都知道唐代的一个和尚,唐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时候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遇到了很多妖魔鬼怪,这里的妖魔鬼怪指的并不是真的,而是他与不同种类的人打交道,才走出了我们知道的丝绸之路,为我们现代人创造的特别多的财富。对他而言,能走下来也对他进行了磨练,为了更好的自己。这便是行万里路。
阅人无数,这是最难的。俗话说得好“他人即地狱”,“女人心海底针”。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需要经历不少磨难,方能修成正果。读万卷书是让你深入书籍之中,体会当中的人和事物,获得更多的知识。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让我们亲身体会,身临其境的,切身去体会感悟。阅人无数,教的是让你用心去感悟,以真心换真心,学会为人处事。三条路虽然殊途同归,培养的人也有很大的差别,但唯一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可以让我们观察到大自然的不同景观,民族风情,人文特色,开阔我们的思维。但是我们终将要步入社会,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不管是友人还是敌人,不管是好人还是小人,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待人处事。人一辈子很长,你有几十年要和人相处,一辈子也很短,一晃就过完了。只有学会了交际我们才会有朋友,友情以及爱情,这些终将是你一生的财富,当你需要的时候他们总会第一时间出来帮助你。因此,阅人无数也同样重要,我们应该和你爱的人过好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爱人与亲人。
总的来说,这3条路同样的重要,缺一不可,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书籍是人类成功的阶梯,读书给人以真实的快乐,充实平凡的生活。但是一定不能读死书,要学会自主思考的能力。行万里路不要只追求美好的风景,而忘记了读书学习和最基本的待人处事。阅人无数不要只会交际,要学会读书的能力和常去开阔自己的眼界,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更好的与人相处,融入社会,开阔眼界不会让自己变成井底之蛙。
书籍是精神的财富,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