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亚明
黄亚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266
  • 关注人气:2,9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灯伴黄卷人生乐无穷

(2024-10-20 08:25:39)
标签:

散文

青灯伴黄卷 人生乐无穷

 

人生,读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行万里路,读的是无字的书,会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些事要躬行”之韵味。破万卷书,读的是有字的书,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奇幻。访百姓、名士,读的是有思想的书,还有“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意境。

有书相伴的光阴,可以安放一颗浮躁之心,让人忘记烦恼甚至是时光,感受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的美妙之感。书香可闻的岁月,让人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俊美,流露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好印记。

有书可读的日子,让人在恬静的时光里获益良多,领悟透“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人生真谛。读书让人在成长的足迹里聆听生命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品味成长之乐,在安静的时光中沉淀生活的智慧。

有书相伴,真理与光明会有方向。历史的长河沉淀出的精彩,无数通向光明途径的经典,汇聚成了许多口口相传的故事,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生生不息,那些在“光阴好像流水飞快”的年华和岁月中奔跑的人们,在读书的路上,探寻文化精义,愈进而不知其所穷,品读出真理与光明。

《信仰的味道》里描述的老一辈共产党人陈望道的故事,他在简陋的桌前奋笔翻译共产党宣言,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他应声回答:“够甜!”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他满嘴墨汁,墨汁一定不是甜的,但是陈望道的事业一定是甜美的,他与无数共产党人一样,从共产党宣言中品读到了希望,并为之努力探寻真理与光明。

常读常新,生命与灵魂才能充实。流传的经典文字是缘于思想,每一本好书、一篇经典,都是流淌人们心灵深处可亲可敬的灵魂,每一次品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这些精髓激发出的是在不同时空人们的共鸣。于谦曾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古人读书,常常是“书不醉人人自醉”,薄薄的书卷装下的不仅是“颜如玉”“黄金屋”,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难怪苏轼会写下“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名句,那种好学上进的情怀自然流淌在文字里。古人与读书的对话犹在耳畔,经常自勉会让人走进知识的殿堂、高尚的灵魂、家国的情怀,也就自然明白了书卷之中蕴藏着的伟力,足以改变一切。

读书思悟,勇毅与笃行就会成长。读书可以明志,好书百读不厌,涨的是知识、见识、广识,滋润的是“不坠青云之志”的历史担当与勇气,培育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成竹自信与定力,涵养的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奉献意识与淡泊。

一代文豪范仲淹,政绩卓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唱响深远;敬爱的周总理发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生为之奋斗;板桥先生听到屋外风吹竹叶萧萧声,联想到民间的疾苦声,写下了“些吾小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些历史人物,长年浸润在书海之中,明事、明智、明理,在读书中成长升华,留给人世间永恒向上的伟大思想,宛如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珠宝,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我们应该珍惜时光,不让一日虚度,真正做到闲时开卷有益、以书为伴,不让有限的光阴浪费在盯着手机看视频、玩游戏上;不使偶有的闲暇沉迷在上牌桌、恋酒桌上;不在周末的日子放松在睡懒觉、闲逛街之中。眼中无书,心下空空,荒废光阴,常常会给人留下叹不尽的无奈和悔恨。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每个人都应该从品味古诗词中的智慧、情怀和修养,感受到古人惜时如金的读书的意愿,在现代忙碌的社会上,抓紧点滴时间多读书,在读书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美化生活。

打开一本书,就好像轻轻感受到淳淳杨柳风,扑面而来;就好像慢慢感受到蒙蒙杏花雨,从天而降;就似乎全新体验到浩浩竹林带给你的轻松与快感。

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思想,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可以教给我们本领,可以纠正我们的过失,在书籍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原本是如此地美好。

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并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是读书,帮你埋下成功的种子;是读书,助你孕育成功的果实。

读书是一种驰骋,在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轮回中,读书人的思想与八百里秦川厚土与贯穿数千年的历险情节一起,驰骋与一片朔风疆场,找到了一具粗犷而强悍的生命原形,上面刻着“人生真谛”。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希望能的到财富,有的希望得到快乐,也有的希望得到一个家。而我的愿望却很小很小,我只希望能在一个安静的角落了,静静的遨游在书海的世界里。

读书的时候脑子要思考,要认真的思考,看不懂的地方要谦谦虚虚的问别人,把问到的知识记下来不断思考看看对不对再继续看书,这样看书你才会汲取书中的知识。

书,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了青绿。在清闲午后,子落日黄昏,用眼睛读书,用心读书。读不尽精彩丰富的书。

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读书,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一日无书,百日荒芜。”这是古代诗人陈寿说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如果没有书,人类文明将无法延续下去。而书,也是一个伴我成长的伴侣。

在书籍中品味知识的博大精神。在书籍中培养修养的文雅得体,在书籍中开拓视野看大千世界,在书籍中学做人处事的方法道理。这也许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吧。

在书海中寻找着,我相信书中的知识将给我插上飞翔的翅膀,相信只要能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很多人在现代都市车水马龙的生活里浸染得久了,不免向往起山居的清幽惬意。某种程度上,读书与山居竟有一比。一旦拿起了一本好书,只要自己能够逐渐沉浸其中,则不啻悄然步入了溪流潺潺鸟鸣婉转的山水之境。置身于如此境地,可以与智者促膝而谈,可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可以忘却俗世扰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书相伴的日子是心灵的山居。

关于山居,《小窗幽记》中的表述可堪玩味,“山居有四法: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屋无宏肆,心无机事。”此山居四法转述为现在的话就是,树木杂生没有行列次序,石头错落没有固定位置,房屋简陋没有宏大构造,心中闲适没有世俗机心。窃以为,如此山居法则同样不失为读书的理想状态。

“树无行次”可看作是读书的选择。读书,不能过于拘泥,过于拘泥则乐趣丧失,而且,消化吸收的效果未必良好。就有这么一类读者,读书不是听凭自己内心的召唤,反倒是屈从于别人眼里“应该的样子”。别人认为应该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等。他们就跟着去读,即便读得味同嚼蜡,读得上下眼皮打架,依然勉强为之。树无行次,若也能“读无行次”,岂非可在灵活基础上收获颇多?

“石无位置”与“屋无宏肆”则好比是读书的状态。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癖好,有的人读书喜欢桌案洁净,书籍排列得规整划一,从而在赏心悦目中安然进入阅读秘境;有的人讲求得却是随性,各样可心的书籍散乱得到处都是,方便自己随时随地抓起来大快朵颐;有的人读书时必须安静,必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

至于“心无机事”,表明的正是一种读书的追求。这似乎很大程度上应和了林语堂所推崇的读书态度,“究竟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读书艺术呢?简单的答语就是:随手拿过一本书,想读时,便读一下子。”在林语堂看来,读书就该求得闲适,读出兴味。与功利化读书相比,“心无机事”地读,读出的未尝不是一番别样洞天。

许多人向往山居,未必能长久山居;一些人推崇读书,却也未必能认真读书。所以,说到底,适度约束自己,始终瞅准方向,像悠然山居那样对待读书,读书生活也才富于情趣,继而助益自身走好脚下的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