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经“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2024-05-29 07:36:34)
标签:

散文

读经“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心若被困,天下处处皆是牢笼;心若安之,矮瓦斗室也是世外桃源。一个人活着,凡事不要做得太满,要为自己留点儿喘气的空间。完美的只是心中的想象,不完美的才是真实的生活。费尽心血去追求完美,就会错失原本不错的风景,离完美越来越远。

《黄帝内经》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意思是,心情安静,心平气和,则精神收藏,精力充沛;相反,心烦浮躁、情绪不安、焦虑紧张,则精气就会消耗,甚至最后耗竭消亡。然而,大家都在关注外部养生,却忽略了内在养生方式,藏心。一个人不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话语,做到神气清静、情绪稳定,才能心神平安、健康长寿。

人最需要习得的一种能力,是敢于面对问题,不会被自己的情绪、别人的看法所左右,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的去面对问题,仔细去研究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才有可能找到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身边可能并没有那种被公认为天才的人物,但是总是不会少了两类人,一类是“聪明人”,一类是被生活打击的失去了动力的人。

人活在世,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遇到烦心事只要换个思路,换种活法,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许,结果会完全不同。时刻拥有乐观的心态和快乐的心境,也是一种能力。刘墉说的:一个失意人,能在一群得意人间谈笑风生、略无惭色,才是有骨气;一个得意人,能在一群失意的朋友间,让人想不到他的得意,才是会做人。人生如茶,浮时莫骄莫躁守住本心,沉时不屈不挠莫忘初心,才是生命的真谛。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匆匆来去,与其整天活在纠结的世界里,不如放下纠结天地宽。世人都会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别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纠结自己,人生苦短,看开看淡,少点纠结。人生苦短,看开看淡,少点纠结。简单做人,快乐做事。守心自暖,自己做自己的太阳。纠结使人郁闷;心宽,才能使人多点自在和幸福。做人别去专注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做到心态平和就好。

无须去仰慕别人,自己何曾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只有“万事只求半称心”,淡泊地看淡荣辱得失,残能坦然地面对人生。心宽天地宽,无人成敌对。 人生不能时时顺心、处处完美, 总要容得下别人的缺点。心宽是福,看淡是乐。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人的一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生。我们在亲人的欢笑声中诞生,又在亲人的悲伤中离去。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与死,多数人到了年迈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健康长寿比荣华富贵更重要。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个幸福的家,每天都是个快乐的人。但在生活中,不是一切都尽人意,可是有什么好看不开的?烦恼忧愁,恩恩怨怨几十年后都会随生命而烟消云散。只要我们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对理想的追求,做你想做的,爱你想爱的。如果该奋斗的去奋斗了,该拼搏的去拼搏了,就能平常心看待得失:梦想是一时无法实现的,目标是短期难以达到的。

不要去过份地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既然上帝不偏爱于我,不让我鹤立鸡群,不让我出类拔萃,又何必硬要去强求呢?金钱、权力、名誉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善待自己,就算拥有了全世界,随着死去也会烟消云散。曾经以为,是不会放手一个人的。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放手的。时日渐远,当你回望,你会发现,你曾经以为不可以放手的东西,只是生命瞬间的一块跳板。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一个过渡。失恋、失意,甚至失婚,以至我们在爱情里所受的苦,都不过是一块跳板,然而令你成长。

人的一生,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干吗硬要逼着自己不开心呢?是啊,人就这么一辈子,做错事不可以重来的一辈子;碎了的心难再愈合的一辈子;过了今天就不会再有另一个今天的一辈子;一分一秒都不会再回头的一辈子,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眼前,为什么还要拼命地自怨自艾,痛苦追悔呢?当你看不开、当你春风得意、当你愤愤不平、当你深陷痛苦中请想想它,不管怎么样,你总是幸运的拥有了这一辈子。

人活一辈子,开心最重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在快乐的心境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安全地实现自身价值,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一个人,一份情,一腔爱,柔肠百转,痛苦连连,如影随形的除了你自己,还有谁能陪你到永远?时间如流水,逝去了的是岁月,领略了的是生活,顿悟了的是人生!人啊,趁健康,趁活着,好好的爱自己,好好的珍惜当下,快乐过好每一天。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即使不是在今天,生活多恣多彩,内涵更是纷繁复杂,一个人用一生的精力去经历,尚不能得一二,用全部的感情去体验,尚不得万一,怎么能再虚掷光阴,拿超脱不躲避人生的酸甜苦辣?

人生追求的,应该是更多的快乐,而不是更多的占有。面对山的时候看山,面对水的时候看水,只要有好的心境,一切皆是美丽的风景。尽心,尽力,不去追求错误的东西;随心,随缘,会放手才会有快乐的一生。看一个人的人品,不是看瞬间,也不是看细节,而是看长远。时间久了,人品好坏自然凸显。

看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看成功,也不是看失败,而是看志气。志气长存,能力自然能培养出来。看一个人的感情,不是看表面,也不听诺言,而是看他为你做到什么。不要因一时的喜好而下判断,人还是要靠相处的。人人都觉得永远很远,其实它可能短得你都看不见。珍惜你当下认为值得珍惜的,别让生命留下遗憾。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可以没有荣华,没有富贵,但不能没有快乐。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苦,才是人生;苦,也是我们摆脱不了的魔咒。然而,人生也总是悲喜轮换、苦乐参半。有无处可说的苦闷,也有倍感欣喜的快乐。正所谓“苦尽甘来”,只有经历不寻常,才能知道庸常的珍贵;只有体味过清苦,方能觉出幸福的甘甜。

聪明人,从不活在别人眼里。一个人的生活好不好,从不应该由别人的评价来决定。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美丽的姿态。生活并不是随堂测验,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标准答案。生活也不是画素描,我们不需要花费自己的精力,去描摹别人的模样。惠子曾经对庄子说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生活快不快乐,也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别人的口舌是别人的,我们的生活,应当属于我们自己。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有羡慕别人的时候。殊不知别人的生活看上去更美,只是我们没有身处其中。名人的生活几乎没有隐私,富人生活需要防着点居心叵测的恶贼,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不易。这正像是庄子所说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生活中很多次,我们都被告知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至于在后来的日子里,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处在低谷期,就会有人跳出来在你耳边说:“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哦”,甚至有时候自己都会嘀咕“我要乐观”?

心态确实重要,但积极乐观的心态真的能帮助我们更好更长久地生活吗?换句话说,你相信乐观的心态能让你健康长寿吗?

有研究数据表明,身体健康和乐观心态是有关系的。在一项数十万人参与的研究中,研究者得到了大量宝贵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他们发现:与悲观的人相比,常年保持乐观心态的人患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中风、心脏病等),同时悲观的人还易产生糖尿病代谢等问题。同时,乐观的人长寿的可能性也比悲观的人要大得多。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鲜明的对比,是因为保持乐观心态的人他们对生活的管理也更健康。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你可能会发现他们在生活各方面都井井有条:比如健康的饮食、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很少甚至不吸烟、不饮酒。而那些对生活不那么乐观的人,为了排解负面情绪,常会采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心理水平失衡,身体也因此受到影响。虽然乐观心态和身体健康之间并未被证明是因果关系,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相信,乐观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自己的心态很重要,身边人的心态也同样重要。慢慢我们会发现,和那些乐观的人在一起相处更容易,因为他们想问题和做事情一直抱着积极的态度,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而那些处事消极的人,会把很多负面情绪传染给身边的人,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基于目前的研究,研究者尚未发现“到底保持多大程度的乐观,才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可量化的影响”。但足够的研究已经表明乐观和我们的健康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是积极正向的联系。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保持乐观的心态确实非常重要,那怎么做才能提升我们的乐观程度呢?

积极的思维,看问题多思维多角度:“思维指导行动”,如果思维都是消极负面的,又怎么能指望做出来的事情都是积极的呢?消极的人看问题很容易依靠单一角度,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消极思维逐渐成为主导思维。如果在处理事情时能多角度多思维,或许就能逐渐将消极思维转变为积极思维。跳出固有思维,多同别人交流:要想跳出固有思维,多同别人交流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自己一个人思考很难跳出原本的消极思维,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听取别人的看法和建议,帮助自己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更积极地去看待问题。

积极的行动,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个也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但却是我们要格外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在外卖遍地的时代。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自己做饭很难,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要注意营养均衡,少吃垃圾食品,多吃瓜果蔬菜;压力大的时候寻求健康的解决方式,而不是依靠酗酒、吸烟等方法,这样的减压方式不可取,带来的减压效果只是暂时的。

保持较高的行动力:只有积极乐观的思维并不够,还要保持较高的行动力才行。把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列个详细的清单,可以是周计划,也可以是月计划,甚至是年度计划,越详细越好,并设置相应的目标任务完成时间。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积极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改变思维的同时别忘了加强自己的行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