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善若水”是一种处事哲学

(2024-05-12 08:04:37)
标签:

散文

“上善若水”是一种处事哲学

 

“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在五千多年的中国有一种文化叫“水文化”,水作为人类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重。特别是在中国文化中,从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到先秦时期的圣贤孔子所感叹道“逝者如斯”,都以水为载体。但是说到与水有关的至理名言,还是首推老子《道德经》第八章的“上善若水”。

中国人对“上善若水”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对其真正含义却一知半解,大多数只停留在字面意思,却不知道其内在含义,甚至还有许多人误解的其真正的意义。在普通人眼中,“上善若水”就是希望人们的善行善心像水一样,而水是源源不断不求回报的,因此鼓励人们行善积德也不要想着回报。

这样理解不能说错,但却不是老子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老子所推崇之“善”,不只是善行,而是一种品质,如果只从字面理解就将“善”翻译为善行和善心,那无疑是望文生义。其实想要理解这句话,务必要和书中的上下文结合。

《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指的是“最,至”;“善”是“好,高”的意思。因此“上善若水”说的是“人最高的品质,要像水一样”。原因就是,水能够有利于万物的生长,但是它却不会和万物争夺什么。别人不喜欢的地方它可以停留,因此水本身更加接近“道”。

上面的一整句都是在讨论,为什么要拥有像水一样的品质。水是万物之母,可以养育万物却不要求别人给它回报。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都远离低洼的坑地,水却偏偏停留在洼地中,这让的本质让他更接近道家追求的大道。

随后老子又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够拥有像水一样的品德。要像水一样安逸于低下的位置,虽然卑微但是却不自卑。内心要像水一样深沉如渊,交朋友要和水一样亲密仁爱,与人谈论要和水一样真诚,为政为民要和水一样有条理,办事要和水一样无所不能,行动时要和水一样选择好的时机而动。

只有一切都像水看齐,才会拥有水一般的品质。除此之外最要学习的,还是水不争的品德,只有不争才没有烦恼。关于这一点老子还在《道德经》的第二十二章做了新解释:“夫唯不争,事故莫能与之争。”只有不去与人争斗,天下就没有人能和他向争者。

由此可见老子对水文化的理解非常透彻,他所推崇的“上善若水”不仅仅是从行为上相仿,而是从行动开始,最后终于品质。希望人们能够做到如水一般与世无争,如水一般随机而动,如水一般动静结合。这是一种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品质,也是道家追求的崇高境界。

事实上老子的弟子也不太理解“上善若水”,于是他向老子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老子则以身说法,他询问弟子什么是身体最坚韧的部位。弟子表示不解,老子则张开嘴巴,用手指了指嘴。

弟子恍然大悟说:“我明白了,是牙齿。”老子却摇摇头说:“牙齿虽然坚硬,但是刚而易折,不能陪人走到最后。反而是舌头,虽然柔软,但是坚忍不拔,才能够保留到最后。”这就和水一样,水是天下最柔之物,却偏偏能够免疫刀枪棍棒,即使再锋利的刀刃也无法伤害。

由此可见“上善若水”,重点是学习水的品质,而不是一味地劝人行善。如果执着于行善积德,就陷入了执念。老子希望的是人人培养出水一样的品质,拥有了这样的品质,行善就成为常态,而不是有意为之。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读南怀瑾的书,他说说: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人生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生活在低处,低调不张扬,谦卑,与世无争。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在这不平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去包容一切。人人都在向上爬,想要站在高处俯瞰这个世界。水,谦下自处,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心如止水。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本性淳朴、善良和纯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越来越多,天性也遮上了一层阴霾,没有了原本的纯真,整日因为琐事烦扰。所以使心性和生命返到淳朴纯真的状态,才是最难的可贵的。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尘世繁华,不被所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每个人都是人生的修行者,一步步艰难前行。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修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也是为了走得更远,生活得更美满,生活的更洒脱、更自在。

“古今中外,所有成绩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胜利。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大智若愚”,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已经有所领悟,到要做到大彻大悟,坚守自我,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水能包容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用真心去接纳,再慢慢净化自己。水养育山川,哺花草,孕育禾苗,映衬“荷塘月色”,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殚精竭虑。生活中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虚怀如谷,包容,宽容,便会发现世间的美好,能够汲取精华,集百河而成为汪洋。学会“上善若水”的处事哲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