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谟克利特哲学观

(2024-02-16 08:33:12)
标签:

散文

德谟克利特哲学观

 

德谟克利特生活在公元前440年前后,他出生于希腊东北方的工业城市阿布德拉的一个富商之家。他一生勤奋钻研学问,有着渊博的知识,在哲学、逻辑学、数学、天文、军事、艺术等方面都有所建树。

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把感性认识称做“暧昧的认识”,把理性认识称为“真理的认识”。因为在他看来,原子本身之间没有什么性质的不同,人们感觉所感知的各种事物的颜色、味道都是习惯,是人们主观的想法。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论思想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重要成果。

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他认为,原子在虚空中相互碰撞而形成的旋涡运动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原因,他称之为必然性。在强调必然性时,他否定了偶然性,把自然界的一切作用都归结为必然性。

据说,德谟克利特有一次因为不信神而被传讯。在法庭上,他讲哲学讲科学,昏聩的法官一概不听——他只相信神。德谟克利特看了老法官一眼,忽然灵机一动,对法官说:“法官先生,你最尊敬神,这是很好的。那你一定听说了,先前我的一个邻居说我得了神经病,结果给天上掉下来的乌龟打破了头。”

这件事情早已在城里传开了,法官当然也听说过了。于是,法官说:“那是最高神宙斯派他的传信鸟对你邻居的惩罚。由此看来,你更应该相信神。”

哲学家说:“那么好吧!我的邻居只不过说我得了神经病,最高神宙斯就派老鹰对他做了严厉的惩罚。可见神喜欢谁是十分清楚的,现在任你判我多重的刑罚都可以,反正最高神宙斯是会给我作主的。我已经看到他派出的老鹰正向这里飞来了。”

迷信的法官一听,吓得双手抱头,赶紧改口说:“我知道你是最高神宙斯所喜欢的人,你使我们的城邦能得到神的保佑,你是我们城邦的光荣。我现在就宣布你无罪。”

回去以后有人问他:“你不是说一切都是自然的原因引起的吗?怎么在法庭上你又说是宙斯的惩罚呢?”德谟克利特回答说:“真理只能和相信真理、爱好真理的人谈论。对于那些昏庸的家伙,只能用别的办法去对付他们。”

别人又问他:“那你邻居的头为什么会被打呢?”德谟克利特回答说:“这里根本没有什么神的作用,而完全是自然的原因。根据对老鹰的解剖可知,老鹰是最喜欢吃乌龟肉的。但乌龟的壳很硬,为了吃到龟肉,老鹰常把乌龟叼起飞到空中,当看到地上有光滑的石头时,便将乌龟甩下来,龟壳甩破,龟肉也吃到了。当时,这位邻居站在太阳下面,阳光照在他的光头上,老鹰从空中往下看,误以为是一块光滑的石头,便将乌龟对准光头甩下来了。

什么是快乐?

德谟克利特学成回乡后,由于知识渊博,时常有各地的人们前来请教人生中遇到的问题。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来问他:“什么是快乐?”德谟克利特说:“快乐与不适构成了你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也决定了有利和有害之间的界限。”“那是不是吃得好、穿得好就是快乐呢?”年轻人又问。

“这可以说是快乐的一种形式。但对那一切都只是沉溺于口腹之欲,并在吃、喝、情爱方面过度的人,快乐是很短暂的。只有他们在吃着、喝着的时候是快乐的,而随之的坏处却很大。除了瞬息即逝的快乐之外,这一切之中丝毫没有什么好东西,因为总是重新感觉到有需要未满足,所以我们应当拒绝一切无益的享乐。”德谟克利特语重心长地说。

“那么对于快乐,我们是不是应该尽情享乐呢?”年轻人又问。“不!享乐应该节制。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且使享乐更加强。无节制的欲望是儿童的事,而不是一个成人的事。不合时宜的享乐会产生厌恶。”

德谟克利特看了看年轻人又接着说:“人们通过享乐上的节制和生活的宁静致远,才能得到快乐。应该定心于那些可能的东西,满足于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物,不要太注意那些作为人所嫉妒和羡慕的对象的人,思想上也不要老是惦记着他们。

应该把眼光导向那些生活贫穷的人,并且想想他们的痛苦,这样你所能支配的这点财富就会显得很大、很可羡慕了,并且不会再因为永远想要多一些而给自己的灵魂带来伤害。应该去追求自己所有的,而且经常要和那些更不幸的人去比一比。如果你接受了这一原则,那么你就能生活得更愉快,并且驱除生活中不少的恶:嫉妒、仇恨和怨毒。”

“难道拥有财富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年轻人对于德谟克利特没有提及财富感到奇怪。所以他特别提出了财富的问题。

“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凡是期望灵魂之善的人,追求某种神圣的东西;而追求肉体快乐的人则只有一种容易幻灭的好处。当然,在使人乐意的事物中,那最稀有的就给以我们最大的快乐。一个人如果太缺乏财富,那么拥有财富会使他觉得快乐。可是一个明智的人,不应该愁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应该享受他拥有的东西。如果对一种特定对象的欲望过于强烈,就会使灵魂看不见其余的一切。对财富的欲望也是这样。”德谟克利特这么回答。

“那么我们应该追求美吗?”年轻人又问。“是的,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瞻仰,追求美而又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不过身体的美,若不和聪明相结合,就是种动物性的美。如果你打开自己的内心,会看到里面是一大堆各种各样坏的情欲。人应该每天怀着新的思想。追求知识,就可以使我们避免许多的不快乐。对别人所有的东西,不要有嫉妒之心。嫉妒的人常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德谟克利特这么说。“德谟克利特,你是对的。”年轻人很快乐地走了。

古希腊哲学中的“原子”并不是我们现今物理意义上的原子,而是指经由事物不断分割,一直分割到无法再分割时,剩下的那个最小的东西,这是世界最后的单元。或许,在我们的印象里能想到的原子就是一粒灰尘了,但古希腊哲学中的原子或许比这一粒灰尘还要小。

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年)。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世界自从建立之日起,就在遵循规律发展,这些规律是上天注定的

“原子”是充实的最小微粒,虚空的意思就是与充实相反。德谟克利特把万事万物抽象出来,不再是拿具体的事物当本原,而是把“原子”——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最小的微粒看成本原,这个最小的微粒再组合而成各种具体的事物。

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原子运动的场所就是虚空。简单地理解,虚空其实就是空间,原子被空间包围着。无数多的原子在虚空中运动,原子与原子之间碰撞后产生了漩涡,最终构成了万事万物。

德谟克利特也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从泰勒斯到德谟克利特,他们都是按照自然的方式去探寻世界的本原,属于古希腊哲学中自然哲学的部分。下面,我们以毕达哥拉斯学派为切入点,去看看另外一种探寻本原的方式,形而上学的方式。

德谟克利特,大概生活在公元前460年至370年之间,比巴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稍微年长一些。他来自色雷斯的阿布德拉,据说去过雅典,还去过东方以及埃及学习,是一个知识广博的人。

有资料可以证明德谟克利特不仅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著作颇丰。现今流传下来的残篇有200-300篇,包括了“论幸福、论死后的生命、论世界秩序和思维规则、论节奏和和谐、论诗、论农业、论数学、论正确的语言和含糊的词语”等等。尽管如此,要了解德谟克利特,还不得不借助一些二手材料。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继阿那克萨哥拉“种子说”后的另一大天才创造。种子说认为,万物起源于种子,在宇宙开端,所有的种子混沌一体,在“努斯”的驱动下,漩涡状的运动把种子分离开。再有不同质量的种子互相结合,形成我们面前的宇宙。

德谟克利特认为,或许“种子”不是有无数个,而是只有一个。西方人喜欢叫作“始基”,始基必须是不可再分的,他们在空虚中运动,这种运动仅受机械规律的约束。这种物理上的不可再分,在希腊语中atomos,被翻译为“原子”。原子极小,以至于无法被感知,这是一种微观世界理念。

巴门尼德以来认为:存在就是存在,非存在就是不存在。德谟克利特打破了其门徒的信仰,因为原子必须在虚空中存在,而“虚空”对埃利亚学派来说是“非存在”。德谟克利特的学说,可以用一句话在总结:原子,在虚空中,机械运动。

所有的原子,都属于同一种“质料”。他在形状、大小等方面彼此不同,这种不同造就了有的原子可以轻易地结合起来,而有的原子不容易结合。当不同形状、大小的原子“结成一块”的时候,物体就形成了。构成物体的原子彼此分离的时候,这些物体也就消解了。

原子运动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它不需要一个神圣的理性,或者是上帝来推动世界运转。一切原子的运动,都想是“弹子”那样,也就是说德谟克利特把纷繁复杂的自然界追朔为巨大的“弹子游戏”。这是纯粹的物理运动,他们就像机器一样,受制于机械运动的规律。

然而在很长时间内,人们所接受的都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而不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或许跟希腊人反对实验有关,一种理论他们更喜欢用理论的办法来论证。亚里士多德所谈的四元素,是继承了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齐诺弗尼斯“土”,以及恩培多克勒的“杂糅说”。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给人一种无可琢磨的感觉。他的作用,直达文艺复兴时期才被伊比鸠鲁和卢克来继承和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