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捧书卷几多情

(2024-01-23 08:52:49)
标签:

散文

手捧书卷几多情

 

一缕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流泻入书房,倚窗遥望,天高云淡,碧空澄澈,敞亮的天空给人一种纤尘不染的感觉。这么好的天气,简直令人怦然心动,仿佛让尘封在书卷中的词章和故事,都光芒四射。

手捧书卷,轻轻翻开,此时,屡屡书香扑鼻而来,顿感清风满怀,舒逸无限,让心灵默默地在文字间穿梭,默守清欢,只觉世事是如此的波澜不惊。

其实,我不怎么喜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觉得功利性太强了,将读书和金钱、美女联系起来,似乎亵渎了读书的目的。读书本是为了涤荡凡俗、愉悦心性、渊博学识。带着这么强的功利性读书,就像往白灿灿的米饭中撒了几粒沙子,吃起来总是不够美味的。带着这样的功利性,就如同背负一个分量不轻的包袱前行,只能感到行途中的劳累,如何能感到读书之乐呢?

《诗经》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正把读书看做一种兴趣,才能乐此不疲,才能如获至宝,才能收获颇丰。

晨光熹微中,抑或万家灯火时,一盏灯、一杯茶、一本书,坐在简单整洁的书桌旁,阅读闪烁着理性光辉的文字,让文字的馨香弥漫书房,会让人觉得无比宁静和恬淡,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仿佛让心灵找到栖息的家园,总是惬意无比的。

很多作品,初读之,是一番滋味,再三玩味,便有了自己的见解。初读《红楼梦》,感觉不到贾宝玉的美,总不清楚曹公为什么要赞美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放荡不羁、常在内帏厮混的纨绔子弟。后来便有了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贾宝玉不仅仅是封建社会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叛逆者,也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顽疾的叛逆者。在他眼中,女子都是水做的,有水样的温柔和美丽,不分高低贵贱。不必说袭人、晴雯,就连银钏、芳官一类的小丫鬟他都十分呵护疼爱,与薛蟠、贾琏之流,只将女子视作玩偶的卑劣行径和灵魂相比,实在是算得上人品上佳的男子。

读《水浒传》,虽对其中众多的梁山好汉敬佩有加,但总觉得施耐庵老先生丑化了女子,书中女子要么是母夜叉,要么是奸淫之妇,作者没有对一个女子倾注赞美之情,这总是令我很遗憾,莫不是作者也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娇妍无比的唐诗宋词,更是摇曳着美丽和智慧,宛如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清丽灵秀;宛如月夜中悄然而至的一叶兰舟,令人怦然心动;宛如胡天飞雪中穿空而来的啾啾马鸣,震撼人心。

漫步唐诗宋词,这里晴川历历芳草萋萋,这里春潮带雨杨柳依依,这里蝉噪逾静鸟鸣山幽,这里野竹青霭飞泉碧峰。有水光潋滟,有荷香杏甜,有天高云淡,有雪净山寒。有大漠孤烟的塞北,有杏花烟雨的江南。这里,就是心灵的伊甸园。

《三国志·董遇传》有“三余”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亦可做留白观。或曰:睡梦者,夜之留白;晚霞者,日之留白;鸟飞者,天空之留白;鱼跃者,逝水之留白;叶染者,山之留白;花褪者,季之留白;小酌者,无聊之留白;隐泣者,时艰之留白;放逐者,归心之留白;懒惰者,节日之留白;若此之虚度者,光阴之留白,刚好为无端逝去的岁月寻一借口,也好心安而理得了。

旧时一间教室上下通铺睡上六七十人,丝毫影响不到美梦香甜,如今三四室两三厅六下无人也会无端醒来怪谁揣了谁一脚或是梦里偷吃声音太吵喘气太粗,原来一不小心,尚有另一种留白成瘾,永无止境!住的房,坐的车,吃的食,用的物,放浪了的形骸,收不拢来的欲望。

老子有言:“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做留白者,心可,腹不可;志可,骨不可。天地可宽可阔,志当存高存远,人却不可不脚踏实地,躬身而行。

“《心香》,史上最萌心灵法师延参的正能量修行笔记书,法师数十年修行心得、书画作品全收录。给你的心一处栖息之地,缓缓生香。天下人活得都好,才是佛意。”说得满好,总是一眼视角里的世界,信不信由你。披红烫金而不失素简,是我喜欢的装帧。

信手翻了来,字浅画淡,意境悠远,而渐疏渐离,不及细看,已同了《美学散步》《翁偶虹文集》《最初和最终的自由》《南渡北归》全集等收于一撂。睡前妻翻着《心香》的两张空页问我:“为啥多出两张白纸?”便记起之前的《诗经演》《小蓝本》等。

依我所历,空白当不止两页,并非错漏,乃出版人用心为之。“不为啥,留白喽!若看起来还算般配,不显得突兀,便是难得。”旧时新发作业本时,总会空出第一页从第二页写起,没人教,亦不图啥,就是觉得那样舒服。延续至今,所有笔记的一二页差不多都做了空白。妻不以为然:“要我说就是浪费”,初见些类似装帧时一般感觉!若只为读字,又要节衣缩食,没说骗钱已是言下留情了的。

微博里一位读者的话:“你要表现的东西越多,那么你拍摄进入照片的东西越少,这就是摄影。不止摄影,诗歌亦如是。”某种视角和心境,所见略同。不只诗歌,绘画亦如是;不只是绘画,文字亦如是;不只是文字,生活亦如是。“无字碑”一座,馀音响千载,留白也。如果人生可以不那么较真,是否便能够多些舒缓、从容、随顺、包涵、豁达、自信,关键在于,所较的“真”里,有多少是真实、是至理?又有多少是无明、是我执?昔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若非通透而智朗者,不识也。

抽空遛了趟书苑,颇多变化,相传要搬迁的,楼上三层已标明“无书”,仅一层散摊开来,原有的标识不见了,只约略分得个大概,哪里是考试的,哪里是社科的,哪里是文学的,哪里是艺术的。

对书来说,文学似乎一直都不曾归类于艺术,惟音乐、绘画、书法、摄影、舞蹈、影视等堂而皇之,虽然“文学艺术”从来都是并生着的。确也免去了些许选书的麻烦,印象里,自己的心思似乎从来就只投在了社科和文学里的,其它门类则如同购物般,考试的,健康的,写字的,直奔了去,抄了便走,少时省力。

即使文学,大抵虚构类的也只是瞥上一眼,多余的精力大都留给了些自以为真性情的非虚构类文字。说自以为的,是因了所选书目,回家细翻,时有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不堪,分明袁子才“选诗如选色”时心境。而况旧时多为稻粱计,功用心所使,时入人舌鼓虚境,每陷于智巧机谋底事而沾沾于皮毛,“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白白费掉了些许口粮而光阴虚掷,才知读书亦非轻巧事也,所遇不淑,非但靡费钱粮,亦“怕罡风,吹得了花凌乱,辜负了好春光,徒唤了枉然。”

现在的书是越发的多杂了,亦越发地不求甚解。经年以来,几乎不曾一字不漏地读完一整本书了。每有希望荐书者,亦越发踌躇,非是越来越不知好歹,而是自知越来越难识他人之好恶,若所荐如遇不淑,岂不是误了人家子弟?便是自家小子,也只是口头上劝其多读些书,至于该读些什么不该读些什么,亦常三缄其口,而非旧时选书时的假想。父母之用心多矣,不说亦是一种言语,不管亦是一种担当,不做亦是一种态度,非不为也。

屈子《橘颂》曰:“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种子,须是先入了土、生了根、发了芽的,才有了后来的伸展、剪枝、修整、定型,或蔓延或繁盛或参天,一方水土,一隅天地,各从所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静心从书中汲取营养,于红尘一隅,颔首低眉,于晨辉暮霭中浅吟,于梅林竹园中低唱,用浅墨素笺默默地谱写一曲书香袅袅的人生之歌。

人读书而气华,心淡定而优雅。如果一个人长久的不读书,如果心灵落满世俗的尘埃,纯真的心灵变得冷漠而坚硬,年华的美丽就会如烟花般稍纵即逝。

哲人的句子总是熠熠生辉,总会给人醍醐灌顶的智慧。托马斯说:“抚平心灵皱纹,便会青春永驻。”以文字为伴,掸去心灵尘埃,抚平心灵皱纹,永葆一颗年轻上进的心。

贾平凹说:“人活在世上,苦也罢,乐也罢,最重要的是心,心中要有一泓清泉。”书,就是一泓清泉,缓缓地趟过心田,让我们的心灵不再干涸。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红尘素居,浮名累身,每个人都好像带着镣铐的舞者,就让书本散发的缕缕幽香抚慰疲惫麻木的灵魂,拂去黏在心灵表层的丝丝尘埃吧。

今生,我要借笺墨丝竹,手握书卷,盈一颗素心,似桂如兰,低眉安然地行走在红尘深处,浅吟低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