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这一年

标签:
散文 |
2023这一年
岁月轮回,时序更迭,人生的旅途又一次站在流年的门坎。
回首过往,经过多年的素材累积,去年下半年至今,写作完成了反映“人生百态,社会万象”的《紫金港社区》和彰显“岁月清浅,历史厚重”的《三墩人家》两部长篇小说。
三墩镇诗歌征文《水巷深处 三墩人家》获西湖区图书馆二等奖。
作为乡贤,参加三墩“关工委”宣讲团,为三墩中学学生作《读书悟道 感恩教养》的宣讲。
参加三墩镇首届文联代表会;参加三墩镇乡贤座谈会。
长年苦行僧般的写作之余,一杯浅茶,静倚轩窗,读唐诗宋词,阅中外名著,品书中百味。细数四季的足迹凋零,樱花漫飞。徜徉于山水明媚间,涤荡半生浮梦,洁净满身纤尘。
艳阳四月,回到畈上,祭祀先祖,以了却那份无处安放的思念。
曾经的桑梓之地,温婉的步调,如神仙眷侣,衣袂飘飘,向着我款款走来,便情不自禁与桑梓携手花前月下,一起聆听岁月划过浅伤的时节,与我浅唱低吟着岁月呓语。
站在畈上,看流年的渡口,停泊了一世羁旅红尘,尘世烟火深处,炊烟袅袅升起,于云淡风轻处消散天际。
村庄有了炊烟的映衬,一动一静,静的是百年老屋,动的是袅袅升腾的炊烟,这动与静的两者是那么天衣无缝地相契合,完美无瑕。彰显和撩绕着的是畈上人家的悠闲与繁忙,他们巧妙地组成了一幅农耕文明的乡风俚俗画。
“金风玉露一结合,便胜却人间无数”,炊烟随意的舒展就是一幅人间最和谐的生活画景,尤显薪火相传万家灯火,这应是村庄的万古流传宁静平和的生活常态。
时光,总是无言,这不,转眼又是人间四月天,花开花谢,聚散离合,是这烟火尘世永恒的话题。“一树菩提一烟霞”,站在岁月的桥头,看时光老去,执一砚墨笔,轻描淡写,铭刻岁月的老笺,勾勒静好的年华。
云卷云舒,清风轻拂衣袂,站在时光的渡口,回首一程程山水,我与桑梓相逢在最深的红尘。自从离开畈上,走过多少春去秋来,我也已无法丈量曾经走过红尘的路程有多远。只是觉得人世苍茫,经年恍然而过,岁月告诉我,世人都在演绎着一场场随遇而安,重蹈着相同的冷暖。
媚阳和煦, 姹紫嫣红,点缀了尘世烟火,装饰了阡陌红尘,和着芬芳,融着香浓,云卷云舒。畈上清风,轻扯衣角,一季安暖之后,浅夏踏着细碎的琴声,温婉的步调,款款走来。
在中国文化史上,不管是“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或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张继,不管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王维,或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都有过站在异地他乡的土地上,远望苍茫故乡,发出最为动人的乡愁呼唤。其实每个人都懂,背上行囊是过客,放下包袱便回到故乡。
红尘深处,看惯了春花秋月。韶华如梦,也不过是梅花三弄。长天秋水间,踏过春秋几座,渡口几许,别离了多少人,多少事,多少景。
生活,就是朝起暮落的辗转,人生,就是月缺月圆的浮沉,行于尘世,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人生,感恩社会。感恩,是人生的阳光和雨露。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胸怀若谷的人,一个心地澄明的人。心怀感恩,便能感受到一滴水的润泽,一朵花的芬芳,才能从他人的微笑中读出温暖。
日暮时分,看孤鸿归来,停息半竹篱笆,素菊清雅处,安静宁然。黄昏,灯火阑珊处,又有多少新的故事在上演,“一纸诗书一年华,一壶漂泊一离殇”。
走过山重水复的年华,走过多少春去秋来,人世苍茫,百年恍然而过,看一段人间烟火,绚烂而迷离,云淡亦风轻。随之而后留下一季残雪,用尽半生春朝秋夕的光阴,饮尽世间薄凉,看透红尘冷暖。
日落烟霞,百转千回,在华夏的诗河中,陆游说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人是诗,两个人是画,时光老去,人们总是依恋万紫千红的春,希望未来的日子可以季季逢暖。但,现实很骨感,那,就用理想丰满,等到将来回首经年,依然可以凭着清风,回味昨天执着的自己。
2023,不说再见,因为不能。2024,我来了,期冀与你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