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合绝不凑合
(2023-09-17 07:50:02)
标签:
散文 |
三观不合 绝不凑合
三观即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俗的讲,人生观是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价值观是对事物价值的看法,世界观是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这三观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决定着每个人的想法、做事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与方法,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三观不合的人,不会在同一个频率上,对同一件事的认知大相径庭,相处时间久了,不仅彼此痛苦,可能还会造成伤害。
网上有人提问:“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变淡的?”有个高赞回答写道:“是社会资源地位见识差距太大,你的苦闷他无法理解,他的彷徨在你而言,是变相炫耀。两个人无话可说,只能叙旧,直到过去被反复咀嚼,淡而无味,又碍于情面,怕被指责势利,还要勉强维持点赞的情分。”《周易》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能成为朋友,靠的是同频共振的观点与认知,兴趣爱好,乃至理想追求。简单来说,也就是朋友应该是同道中人。反之,就是《论语》所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用白话来说,就是“三观不合,不必强融”。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管宁和华歆年轻的时候是好朋友。一天,俩人在菜园中锄草,忽然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挥锄依旧,就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十分高兴,立刻拣起金片,看见管宁的脸色不对,尴尬的扔掉了。又有一次,俩人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恰好有达官贵人乘着华美的车子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围观。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割席断交”。
《增广贤文》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生活已经让人很疲惫了,不要再强迫自己,远离那些三观不合的人,结交那些三观一致,相处舒服,让你更好的朋友。一辈子那么短,每个人的精力都很有限。我们应该将所有倾注于所爱的人、相处愉快的人,而不是浪费在不同三观之间的“摩擦”中。
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欧阳修也在诗中感叹:“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井中的青蛙因为局限,无法理解大海的辽阔;夏天的虫子因为短寿,无法理解冬天;三观不合的人因为无法彼此理解,只会徒增烦恼和冲突。
话要和三观一致的人说,不要与层次不同的争辩,因为一争辩,你就输了,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自己。三观一致的人,就算不解释,双方也心有灵犀;三观不合的人,解释再多都是对牛弹琴。
《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自认为很博学,他经常听别人赞叹老子具有超然高尚的智慧,于是跋山涉水,拜访老子。他看到老子的家杂乱不堪,生气地说:“听人说你是拥有大智慧的圣人,我看是老鼠还差不多。”老子听后毫无反应,完全不理他。士成绮只好转身离去。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错了,又来跟老子道歉。老子平静地说:“什么圣人不圣人,这种名号,与我无关。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牛、是马、是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老子不争辩,是因为他知道两人的三观认知不在一个水平,就像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通。跟三观不合的人交流,你分享快乐,他认为你在显摆;你倾诉烦恼,他嘲笑你玻璃心;你说大海好漂亮,他说里面淹死了很多人。
难怪孔子告诫弟子:“不可与之言而言,谓之失言”。对三观不合的人,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在乎,不留心,不争不辩。三观相合,余生不累不少人说,现在这个社会,很难遇到三观相合的人。其实这是误会了三观相合的意思。你喜欢西方文学,我喜欢东方文化;你喜欢西餐,我喜欢烧烤,这只是三观不同,而不是三观不合。
如果非要说西方文学典雅,东方文化低级;西餐高贵,烧烤俗气,这才是三观不合。这世上,没有步调完全一致的两个人,也不会有三观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和而不同”,包容和尊重彼此的观点,而不是相互指责,才是人与人相处的关键。夫妻之间相处尤其如此,两个人只有相互理解,彼此懂得,才不会把家变成战场。
与三观相合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
水木君说:真正的朋友,不是曲意逢迎,不是假意附和,而是以心相交,三观一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作家卢思浩曾说:“三观不同,一句话都嫌多。”
三观不合,不必将就。
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同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一样的三观。通常的情况是这样的,你说大海很美,他说大海淹死过很多人;你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他说那是瞎折腾;你说每天都要做一个精致女孩,他说不修边幅才是真性情。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会与你唱反调。你喜欢的,他不喜欢;你讨厌的,他却中意。面对这样的人,如果你非要勉强、鸡同鸭讲,最终就会自讨没趣,甚至互相伤害。
《世说新语》里,记载过管宁和华歆的故事。两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金子,管宁视而不见,专心工作,华歆却拿起来,认真把玩。又有一次,两人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豪车经过,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看热闹。等他回来,管宁已经把席子割开,对华歆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了。”两人看似因为小事而绝交,实际上是因为三观不同,才渐行渐远。在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自己的观点,说不上谁对谁错。但既然彼此看不惯,就没必要非得凑合。
张嘉佳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写道:“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粹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没必要强融到一起;没有共同语言和志趣的人,也不是非得成为好朋友。
三观不同,注定走不远;圈子不同,终究要陌路。既然如此,何不好聚好散,把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留给最重要的人?
三观相合,才能久处不厌。
《增广贤文》中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正三观相合的人,何必千言万语,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彼此心领神会、心意相通。有句话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在一段关系中,依靠权势、地位等外在因素,而强行结合在一起,说到底走不了多远,算不得真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曲意逢迎,不是假意附和,而是以心相交,三观一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画家黄永玉和话剧家曹禺的忘年交,就传为一段佳话。黄永玉写信给曹禺说:“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曹禺收到信后,非但不生气,反而大为感激,忍不住写了这样一封回信:“永玉,你是一个突出的朋友,我们相慕甚久,但真见面谈心,不过两次。我能得你这般坦率、真诚的言语是我的幸福,更使我快乐的是,我竟然在如此仓促的机遇中,得到你这样真诚见人的友人。”有句话说:“友择诚而处,人择善而交。”
真朋友之间,就是你看出我的纠结,我看出你的不容易;你了解我的龌龊事,我也知道你的臭脾气;你可以痛快淋漓地批评我,我也能直言不讳地面对你。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当两个三观相合的人碰到一起,才能坦诚相对、久处不厌。
和三观相合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中医有云:“大道无道,大养无养。”意思是说,对待生命最好的方式,是顺其自然、顺其本心。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常常委曲求全,让自己活在痛苦和倦怠之中。
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心上的人,一起走在街上。”志趣相投,才能心情愉悦;三观相合,才能同频共振。人生海海,精力有限,没必要苦了自己、伤神伤身。君子之交淡如水。余生,请远离消耗你的人、聊不来的人、讨厌你的人。和三观相合的人在一起,让自己感到轻松、愉悦和安宁,才是最好的养生。
三观即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俗的讲,人生观是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价值观是对事物价值的看法,世界观是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这三观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决定着每个人的想法、做事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与方法,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三观不合的人,不会在同一个频率上,对同一件事的认知大相径庭,相处时间久了,不仅彼此痛苦,可能还会造成伤害。
网上有人提问:“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变淡的?”有个高赞回答写道:“是社会资源地位见识差距太大,你的苦闷他无法理解,他的彷徨在你而言,是变相炫耀。两个人无话可说,只能叙旧,直到过去被反复咀嚼,淡而无味,又碍于情面,怕被指责势利,还要勉强维持点赞的情分。”《周易》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能成为朋友,靠的是同频共振的观点与认知,兴趣爱好,乃至理想追求。简单来说,也就是朋友应该是同道中人。反之,就是《论语》所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用白话来说,就是“三观不合,不必强融”。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管宁和华歆年轻的时候是好朋友。一天,俩人在菜园中锄草,忽然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挥锄依旧,就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十分高兴,立刻拣起金片,看见管宁的脸色不对,尴尬的扔掉了。又有一次,俩人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恰好有达官贵人乘着华美的车子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围观。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割席断交”。
《增广贤文》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生活已经让人很疲惫了,不要再强迫自己,远离那些三观不合的人,结交那些三观一致,相处舒服,让你更好的朋友。一辈子那么短,每个人的精力都很有限。我们应该将所有倾注于所爱的人、相处愉快的人,而不是浪费在不同三观之间的“摩擦”中。
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欧阳修也在诗中感叹:“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井中的青蛙因为局限,无法理解大海的辽阔;夏天的虫子因为短寿,无法理解冬天;三观不合的人因为无法彼此理解,只会徒增烦恼和冲突。
话要和三观一致的人说,不要与层次不同的争辩,因为一争辩,你就输了,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自己。三观一致的人,就算不解释,双方也心有灵犀;三观不合的人,解释再多都是对牛弹琴。
《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自认为很博学,他经常听别人赞叹老子具有超然高尚的智慧,于是跋山涉水,拜访老子。他看到老子的家杂乱不堪,生气地说:“听人说你是拥有大智慧的圣人,我看是老鼠还差不多。”老子听后毫无反应,完全不理他。士成绮只好转身离去。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错了,又来跟老子道歉。老子平静地说:“什么圣人不圣人,这种名号,与我无关。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牛、是马、是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老子不争辩,是因为他知道两人的三观认知不在一个水平,就像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通。跟三观不合的人交流,你分享快乐,他认为你在显摆;你倾诉烦恼,他嘲笑你玻璃心;你说大海好漂亮,他说里面淹死了很多人。
难怪孔子告诫弟子:“不可与之言而言,谓之失言”。对三观不合的人,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在乎,不留心,不争不辩。三观相合,余生不累不少人说,现在这个社会,很难遇到三观相合的人。其实这是误会了三观相合的意思。你喜欢西方文学,我喜欢东方文化;你喜欢西餐,我喜欢烧烤,这只是三观不同,而不是三观不合。
如果非要说西方文学典雅,东方文化低级;西餐高贵,烧烤俗气,这才是三观不合。这世上,没有步调完全一致的两个人,也不会有三观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和而不同”,包容和尊重彼此的观点,而不是相互指责,才是人与人相处的关键。夫妻之间相处尤其如此,两个人只有相互理解,彼此懂得,才不会把家变成战场。
与三观相合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
水木君说:真正的朋友,不是曲意逢迎,不是假意附和,而是以心相交,三观一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作家卢思浩曾说:“三观不同,一句话都嫌多。”
三观不合,不必将就。
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同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一样的三观。通常的情况是这样的,你说大海很美,他说大海淹死过很多人;你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他说那是瞎折腾;你说每天都要做一个精致女孩,他说不修边幅才是真性情。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会与你唱反调。你喜欢的,他不喜欢;你讨厌的,他却中意。面对这样的人,如果你非要勉强、鸡同鸭讲,最终就会自讨没趣,甚至互相伤害。
《世说新语》里,记载过管宁和华歆的故事。两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金子,管宁视而不见,专心工作,华歆却拿起来,认真把玩。又有一次,两人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豪车经过,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看热闹。等他回来,管宁已经把席子割开,对华歆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了。”两人看似因为小事而绝交,实际上是因为三观不同,才渐行渐远。在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自己的观点,说不上谁对谁错。但既然彼此看不惯,就没必要非得凑合。
张嘉佳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写道:“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粹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没必要强融到一起;没有共同语言和志趣的人,也不是非得成为好朋友。
三观不同,注定走不远;圈子不同,终究要陌路。既然如此,何不好聚好散,把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留给最重要的人?
三观相合,才能久处不厌。
《增广贤文》中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正三观相合的人,何必千言万语,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彼此心领神会、心意相通。有句话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在一段关系中,依靠权势、地位等外在因素,而强行结合在一起,说到底走不了多远,算不得真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曲意逢迎,不是假意附和,而是以心相交,三观一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画家黄永玉和话剧家曹禺的忘年交,就传为一段佳话。黄永玉写信给曹禺说:“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曹禺收到信后,非但不生气,反而大为感激,忍不住写了这样一封回信:“永玉,你是一个突出的朋友,我们相慕甚久,但真见面谈心,不过两次。我能得你这般坦率、真诚的言语是我的幸福,更使我快乐的是,我竟然在如此仓促的机遇中,得到你这样真诚见人的友人。”有句话说:“友择诚而处,人择善而交。”
真朋友之间,就是你看出我的纠结,我看出你的不容易;你了解我的龌龊事,我也知道你的臭脾气;你可以痛快淋漓地批评我,我也能直言不讳地面对你。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当两个三观相合的人碰到一起,才能坦诚相对、久处不厌。
和三观相合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中医有云:“大道无道,大养无养。”意思是说,对待生命最好的方式,是顺其自然、顺其本心。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常常委曲求全,让自己活在痛苦和倦怠之中。
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心上的人,一起走在街上。”志趣相投,才能心情愉悦;三观相合,才能同频共振。人生海海,精力有限,没必要苦了自己、伤神伤身。君子之交淡如水。余生,请远离消耗你的人、聊不来的人、讨厌你的人。和三观相合的人在一起,让自己感到轻松、愉悦和安宁,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