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筷子文化暗藏佛道大智慧

(2023-09-05 07:57:39)
标签:

散文

筷子文化暗藏佛道大智慧

 

只有知道了筷子中博大精深的佛道智慧,才能恍然大悟,原来中国人几千年来,举手投足中都是一种大通达,处处都是悟道的大禅机。

而我们,却已经忘了。阴阳,筷子中的最深道家智慧中国文化的本源经典是《周易》,《周易》的根本则是阴阳。阳主天、主动,阴主地、主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根筷子,用起来不仅分左与右、上与下,而且一根主动,一根主静;有开,也有合。这就是筷子中的阴阳之道。

不止如此。用两根筷子夹起一块菜肴只需几秒,用一根筷子夹起一块菜肴呢?永远夹不起来。两根筷子可以夹无数的菜,其作用是无限的;一根筷子连一块菜肴都夹不起来,所以无用。而且筷子在用的时候,要讲究协调和配合,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住、夹得稳;两根都动,或两根都不动,就夹不稳、夹不住。

这道出的就是阴阳之道的内涵,阴阳和合、圆融通达、相互支撑、互为作用,其用不尽,《周易》所谓“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便是阴阳之运行。反之,就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一无所用。有筷子的时候我们用筷子,没筷子的时候我们随便折两根树枝、两根芦苇,洗洗就能用,这就是老子的“道法自然”。《道德经》第25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天地,天地就是阴阳。

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来都是称呼“一双筷子”,而不是“两根筷子”,为什么?《周易》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要合,合二为一,才能成为一中有二、二中有一的太极,才是完整和圆满。

最后,筷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吃饭的。这告诉我们,人只有通晓阴阳之道,才能有饭吃、吃好饭。无论身体,还是精神。一双筷子,贯通出的是天地大道,人生至理。

缘起,筷子中的最深佛家智慧。先说根本。佛法的核心是缘起,这是佛陀悟道时所悟到并亲自将其作为核心的,所有的佛教理论都是以缘起法为基础。何为缘起?“缘”就是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都是因为不同的条件而存在的,条件会变化所以万事万物都会变化,这就叫性空。“起”就是万事万物在因缘和合中生灭变幻,如同一片波浪和泡沫无尽绵延起伏的大海,如梦如幻却无休无止。

人能把菜肴吃到嘴里,靠的就是筷子这个缘。筷子在不断的开合起落中,传递出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繁衍生息,这就是起。筷子的存在就是缘于起菜,这就是缘起。缘起是生灭法。菜热了,又凉了;客来了,又散了;人生了,又没了;筷子在几千年里,见证了多少的生灭。上面沾着的,何止是菜肴的味道,更是人生的滋味。

再说现象。你知道筷子的标准长度是多少吗?七寸六分。为什么要定这个长度?因为它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出自《礼记》,“六欲”出自《吕氏春秋》,“七情六欲”佛教亦说,也更有佛教色彩。佛家的修行,本是为了离情去欲,自在解脱。七寸六分的筷子,合于七情六欲,所以五味杂陈。七情六欲都来源于“贪”不尽,五味杂陈皆起自于“吃”不够。拿起筷子,观天之道。放下筷子,立地成佛。

《周易·系辞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一阴一阳之谓道”,这说的就是筷子。“百姓日用而不知”,这说的就是我们。“君子之道鲜矣”,这说的就是当下。我们拿着中国筷子,已经从夹起智慧变成了夹起欲望。我们推杯换盏,已经从滋养精神变成了肥养肉身。

筷子里的“阴阳”。每天都拿着筷子,每天都和它亲吻,每天都离不开它,每天都得成一对,你可真正读懂了它?筷子里面有阴有阳,一阴一阳之谓道。吃饭的时候,我们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在夹菜的时候,这两根筷子一根动,一根不动。一动一静,就是老祖宗说的阴阳和合,如同夫妻一般。新人的婚礼上,筷子也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夫妻拿着筷子夹起饺子送到对方的嘴里,这也是天地相合,阴阳相交。

我们拿起筷子看一看它的形状,我们用的筷子通常都是一头方一头圆的,古人讲过一个词“天圆地方”。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筷子的两头也是一天一地,乾坤就是两根筷子合一起,这就是阴阳结合。

筷子也有定数。我们都说好事成双,“双”就是成对,筷子也一定要成对。如果家中的筷子经常是单数,就会有阴阳相离的寓意。筷笼里的筷子尽量不要放单数,一双筷子只剩下一根要及时的补齐它,让它们始终成一对,这才叫圆满。筷子的标准长度,古人用的标准筷子是七寸六分,这寓意是人有七情六欲,人从会使用筷子开始,欲望就开始不断上涨了。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七寸六分就是要让我们止住欲望的洪流,不要过多的奢求。“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吃饭达七分饱,说话留三分余地。万物不可用其极,物极必反。

筷子凝结着中华的传统文明,筷子是木,木是感情,是思维,是情义,刀是金,金克木,主不合,所以筷子和刀不要放在一起,筷子最好用木制的好。

筷子礼仪。中华文明五千年,历来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在使用从远古流传下来的进餐工具,筷子时,同样是十分讲究礼仪的。

首先,讲究的是正确的使用方法:右手执筷,拇指、食指、中指的指端合作捏住一根筷子,小指配合无名指、拇指根部、虎口夹住另一根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其次,在进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的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的竖向放在饭碗正中。其中,也是最重要的,在进餐中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使用筷子的方法。

一忌“三长两短”。就是说在用餐前,或者在用餐的过程中,把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国人认为此种做法是十分不吉利的,把它称作“三长两短”,是代表“死亡”的意思。因为中国人过去在死亡以后是要装入棺材的,在死者装入棺材,还未盖上棺材盖之前,棺材是由两旁加底部三块长木板和前后两块短木板组成的,这五快木板组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国人最忌讳的是“三长两短”。推而广之,“三长两短”是用筷子的大忌之一。

二忌“仙人指路”。就是说在用餐时,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向前伸出。因为在吃饭时若将食指伸出,总会不停地指着别人。国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称作“骂大街”。所以说,吃饭时用拿筷子的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如同骂人,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同样,进餐中与人交谈时用筷子指指点点也是缺乏教养的具体表现,也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三忌“品箸留声”。就是说在用餐时,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嘬得嘶嘶作响。这是一种令人生厌而且十分无礼的行为,是一种缺乏家教的表现,是不允许的。

四忌“击盏敲盅”。就是说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碗碟。这种行为是乞丐要饭的做法,他们用筷子击打要饭盆盆,用发出的声响再配上嘴里的哀告,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以求得施舍。这种做法理所当然地被视之为及其下贱的举动,为他人所不齿。

五忌“执箸巡城”。就是说在用餐时,旁若无人地举着筷子,在餐桌上的菜盘上空来回寻找,不知从何处下筷才好。这是一种典型的目中无人的、缺乏教养的表现,令人极为反感。

六忌“迷箸刨坟”。就是说在用餐时,用筷子在菜盘里不停地扒拉,以求寻找可口的菜肴,就像盗墓贼刨坟挖墓一样。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缺乏教养的行为,令人生厌。同样,每当夹起菜肴之前,都要不停地搅拌,以求调料均匀;或者夹起放下,放下夹起,多次重复;再就是夹起一大筷子菜肴再抖掉一部分,也是不允许的。

七忌“泪箸遗珠”。就是说在用餐时,往自己的盘子里夹菜,手头不利索,把菜汁汤水沥沥拉拉地滴到其他菜盘里或餐桌上,这是一种严重的失礼行为,是不可取的。

八忌“颠倒乾坤”。就是说在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极其令人瞧不起的行为,被视作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因此,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九忌“定海神针”。就是说在用餐时,用一根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肴。这是对同桌进餐人的一种羞辱,无疑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举动,是一种非常令人反感的行为。

十忌“当众上香”。就是说在用餐时,当你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千万不要图省事而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这会被人视为大不敬。这是因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给死人上香时才会这样做。因此,万万不可如此行事。

十一忌“交叉十字”。就是说在用餐时,不要把筷子随意交叉放在餐桌上。这是因为,国人认为在餐桌上打叉叉,是对同桌其他客人的全盘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子上打叉叉的性质是一样的,难以被人所接受。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众所周知,过去吃官司在公堂上画供时才会在供状上打叉叉,这无疑是对自己的否定。这样做,当然是不可以的。

十二忌“落地惊神”。就是说在用餐时,失手把筷子掉在地上,这也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失礼行为。因为国人认为,祖先们全都长眠于地下,不应该受到打扰,筷子落地就会惊动祖先,此乃大不孝。因此,一旦筷子失手落地,国人立即根据自己所坐的方位,用落地的筷子在地上画十字。其笔划是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捡起筷子,口称“该死。”

如果你不相信国人在使用筷子时还有如此多的繁文缛节,就到民间红白喜事的盛大宴席上去走一走,当你看到每个席面上所设的看席人如何郑重其事、按部就班地操作着,就明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