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个无法忘却的湘西小城

(2023-05-22 08:01:01)
标签:

文学/原创

那个无法忘却的湘西小城

 

这里不是江南,尽管也是流水人家;这里不是徽州,尽管也是深巷陋弄。但她却因一江陀水,一排吊脚楼,和沈从文书中的风雨边城,向往着众多怀着一睹她古朴神秘的游客,不远千里辗转而来,只为寻觅书中的某一角色,续一段故事,或刻骨铭心,或终生难忘。

凤凰小城的古朴典雅或许正是因沈老笔下所描绘,一本《边城》让这里名声大噪,让这个不曾被瞩目的古城,像是刹那间突然被意外发掘的千年古宝,一下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山清水秀的小城,以她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征服了世人。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将她赞为中国最美的南方小城,沱江穿城而过,江流舒缓,水平如镜,泛舟其中,似滑动在琉璃之上;水纹细小而柔美,涟漪渐生又渐散,晶莹透彻的江水,纤细可见;水下藻荇丛生,随波摇曳,依依袅袅。远处画桥如虹,飞阁垂檐,极尽清丽典雅之风致。两岸青山吐翠,城郭巍峨,悬楼吊脚,一并倒影在清流之中,影影绰绰,似幻还真,正是这一汪清澈沱江水,养育了千年边城人

这是一帧古朴典雅出神入化而又活色生香清丽如初的山水画卷;这是一部早为荆楚屈原忧愤南征涉江九歌仍令后人歌赋不止咏叹不尽的山水史诗;这是一曲千百年来回荡大山的苗家大鼓与激荡五溪的土家摆手长歌交响而成的山水乐章。这就是地处云贵东缘武陵腹地的湘西,这就是山为灵魂水为血脉的湘西,这就是写满山水故事蕴涵山水文化的湘西。

这里大山没有西部群山那般巍峨雄浑,峰连九霄,但是湘西青山蹻蹻,古老苍劲,黝黑层积的岩石透露出的老气盖住了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峰。湘西山势峥嵘险峻,山连山,山叠山,山外有山,山上有山,一度荒僻到人们长时间只习惯于蛮烟瘴雨的称谓,而不知湘西为何地何物;然则恰恰就是这片令人生畏起伏跌宕的荒野和使人迷惑百口莫辩的偏见为湘西保留了一份原始纯真的风貌,曾经历史的疏远慢待变成湘西丰厚的蓄积,使得湘西一朝有如芙蓉出水华丽转身为当今中国魅力城市之一,一时名声鹤起,不经意间成为现代都市人心仪向往的绿色家园。

这里流水比不了长江黄河的洪流浩荡,气势恢宏,然而湘西到处溪沟纵横,水流决决,“千条溪水万条沟,山下分支到处流”,水的充沛和清莹润泽了一方神奇风水;湘西河川的负累不因荒芜而趋轻,五溪载负的文明远溯楚王伐濮、秦王灭楚,依然不失大江大河气魄,依然源远流长。

湘西从来没有孤独的山孤寂的水,山是槃瓠水是辛女,山依着水,水偎着山,如胶似漆,相濡以沫。山与水的交融和绝配孕育了湘西僻静而又神奇粗狂而又优美的景致:碧流穿罅腾空激浪的猛洞河漂流,石门天凿神秀独钟的不二门游园,峭壁凌空林荫幽蔽的坐龙峡,青黛崭削夹江高矗的箱子岩,状若桶形陡峭悬绝的八面山,傲然耸秀纯若璞玉的羊峰山,苗民世居菑畲纤陌的腊尔山,层峦拥翠丛林莽莽的原始小溪,滩声三叠九曲回肠的酉水风光,红岩森立晚霞映红的石林异景,清流夺翠轻拍叠楼的烟雨沱江,奇峰盘古悬溪百丈的德夯奇观,龙岩喷水九天飞虹的大龙洞瀑。

兴许是亿万年前造物主的匠心独运,这看似千山阻绝的古老台地,竟大多为低山、山原、盆地和宽谷,外形嶙峋腹中旷达;这形似郁闭的水系神经末梢遍布了崇山峻岭,成羽状,成扇形,脉络通达,与开放辽阔的长江水系融会贯通。这亘古未移的山势这纵横交错的水脉铸就了湘西山水永久活性和持久张力,以其充裕的养分滋润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居民,又以其少有的豁达包容接纳一批又一批或强悍或孱弱的外来异族和流民。

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长达五百多年诸侯割据烽火连云的纷争时期。巴人迫于被征服被奴役的危机带着川东盐巴来了,以盐为媒以诚为信与湘西土著濮人和苗蛮同耕一片沃土。

楚人带着吴起变法成果挟令一批世袭贵族开疆拓土来了,最终如其所愿把它最偏远的西部军事城堡设在了八面山下秦楚交界的边城里耶,楚文化在这片稀旷原野里开始发芽滋长大行其道。诚然,秦人早就鹰视这方山水早在运筹帷幄之中,一日大风骤起,秦人左手捂着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右手握着司马错之谋,举兵十万迂回溯乌江穿密林下酉溪吞里耶,轻易完成对楚的合围,灭楚于睡梦和惊诧之间。

一个泱泱江南大国轰然倒下,一个巍巍华夏帝国晏然屹立。从此地广人稀的湘西不再静谧不再荒陬,濮人、苗蛮、巴人、楚人、秦人之间渐渐消除隔膜杂居融合。一时间,土著文化、苗文化、巴文化、楚文化、秦文化开始碰撞杂糅,沉淀成璀璨夺目馥郁芬芳的里耶文化。里耶秦汉文化历时虽不是很长,但足以把湘西诸如蛮荒之类的冠名撕成齑粉,足以让大山子孙眉宇间平添几许儒雅和轩昂。

五代十国年代,又是一个近百年藩镇称王战火迭起的动荡年代。因湖南战事相对较少开发较缓,沃野千里,维民所止,吸引了江苏、浙江、江西移民源源不断的东迁而来,其中在六朝时曾经接纳大量北人的江西东迁者又居其十九。不难想象,“质朴淳良境最优”的湘西又一次成为络绎不绝入湘东人的栖居地。江西赤石蛮酋帅彭公爵主引领强兵和族人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名分用适当的方式进驻了湘西,拥兵自重,称雄一隅八百余年,湘西土家族恰恰形成于这段“高度自治”相对安定的化外时期。老司城成就辉煌的这一特定历史再次充分展示了山水湘西大度宽宏的超凡气魄和融化键合的超强能力。

凡博大包容并非就是来者不拒,凡融合吸收并非就是唯命是从。湘西的山有顶天立地结实可靠的一面也有突兀嶙峋横断天涯的一面,湘西的水有绿波荡漾波光潋滟之时也有浊浪排空雷霆万钧之势,湘西山水在酾造湘西人耿直率真热情好客的胸襟同时也磨就了湘西人坚挺刚毅威武不屈的秉性。从见诸史册的西汉末年“五溪蛮”酋长田强屯兵沅陵反对王莽新政的第一次大规模土家先民起义到清朝乾嘉苗民起义一千七百多年间,在湘西这块土地上相继爆发的大小规模民族反抗斗争多达百余次,不得不令人惊讶和反思。个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沅陵蛮精夫相单程称王起事和黔嘉苗民起义。

史载中央王朝对湘西民族义举进行大规模的征讨首数对相单程五溪蛮起事的远征,数年间,东汉王朝连连用兵,威武将军刘尚万余部属全军覆没于武溪一带,史上最负盛名的伏波将军马援老当益壮主动请缨,同样受阻于壶头山,病愁交加,无奈发出“滔滔武溪一何深,鸟不飞渡,兽不敢临”的喟叹,最后病死军中,为后人留下一段公忠而凄凉的马革裹尸美谈,最终征讨以朝廷招抚而休止。

乾嘉苗民起义历经十年,湘西凤凰、乾州、永绥三厅苗民在石三保、吴八月召集下与贵州石柳邓遥相呼应,以腊尔山为依附,推动起义向湘黔川鄂边区纵深展开,使得清廷调用了云贵、两广、两湖和四川七省军力“会剿”,滥用“犁庭扫穴之计”,大肆焚烧苗寨,义军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但这次大规模的苗民起义历时之长响应之广影响之远是任何一次少数民族起义不可比拟的,最大限度地震撼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被史家称为“清代的中衰之战”。胜者未必就有完美的结局,败者未必就是简单的结束,历史的意义总使人遐想和沉思。

纵观湘西民族反抗斗争的历程,莫不是由反盘剥反侵占反淫虐而起,不言胜败,皆以要盟或安抚而善终。“当年铸此威蛮疆,而今蛮土列冠裳”,悠悠酉水之畔岿然而立的溪州铜柱数百年来久经风雨未曾漫漶难道未折射出一个治边之道么?曾经碉堡森森营汛林立随山岭脉络蜿蜒数百里何等壮观的苗疆边墙如今除了残碉断墙浓缩为一道靓丽风景之外,不也喻示着一段历史的忧思吗?

湘西大山的刚性撑起了湘西的灵魂,湘西激流的柔性塑造了湘西的精神。湘西水的柔韧、包容、流长生成了湘西的开放、大气、纳新。湘西虽然自古山路崎岖鸟道羊肠,但也自古就有一条酉水古道与中原文明同气连枝血脉相连。

里耶古城惊现的战国时期玉石砝码、战国时期绿色琉璃壶、西亚黄金佩饰三件稀世之宝不容置疑地印证了一个事实——湘西与海洋经济不无关系,酉溪水道极可能是古黔中“海上丝绸之路”必经通道。里耶秦简描述的“鄢—销—江陵—孱陵—索—临沅—迁陵”通邮里程表童话般地解说了酉水早在秦朝就是输兵通信的古水驿,秦王朝就是通过这条连接洞庭水系、汉水水系和都城咸阳的水驿实现了对古代湘西的有效统驭。

正史方志载明,自巴人祖先廪君大战盐水女神建立巴国占据盐泉之后,酉水就成为古代川盐入湘的孔道,就是近现代淮盐大举进湘之后,在太平天国和抗战非凡时期,也频现过波澜壮阔川盐济楚的繁忙景象,盐运兴隆更加促进了湘西商贸的繁盛,更加推进了湘西的开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湘西山水无仙亦无龙,但湘西酉水河岸独有大酉小酉二山,秦人曾在此藏书千卷,“书通二酉”辞源于此,“酉阳逸典”赋予了这一方山水的明慧和灵性,湘西古来钟灵毓秀,兰芷馨馨,俊才莘莘。

从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中殉国的总兵郑国鸿到抗击八国联军的天津总兵罗荣光,从民国总理熊希龄到爱国实业家李烛尘,从南社诗人田星六到文学巨匠沈从文,从教天下英才的袁吉六到教育家瞿方书。一批以湘西山作为脊梁以湘西水化作血脉的圣贤豪杰接力走出湘西,铿锵有声地行走于华夏大地,以其高贵的人格深邃的思想炙热的情怀特有的魅力在浩瀚的星空种下白榆闪烁清辉。

这古画似的湘西山水奇景早已令人沉醉不知归路,这诗一样的湘西山水长篇总让人情不自禁的反复吟诵,这天籁般的湘西山水合奏依旧震撼流俗余音绕梁。这里已编辑或即将编撰的湘西山水故事永远摄人心魄荡气回肠,这里传奇并凝重的湘西山水故事正传递且永远燃烧着一方文明的熊熊火炬。

生活在凤凰小城中的人们,汲取了这座小城得天独厚的灵气,他们或擅诗文、或工丹青,最朴素的如城墙根下琢花的老妇,古朴古韵的石板街上当地一绝的传统作坊——姜糖制作一家挨着一家,在这里几乎人人都有一门深藏不露的看家绝活。生活在这么一座充满灵性的小城中,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惬意,无比的宁静,正因如此,才引得无数慕名的游客纷至沓来,凤凰人也才会如此眷恋和保护一直使他们引以为傲的神秘小城。

小城的神秘,往往有她神秘的背景,湘西的山,湘西的水,湘西的民俗,湘西的风情,湘西的传说,都汇聚了她不朽的神秘文化,走在夜色璀璨的小城中,不由想起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话:“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的现实世界是不够的,还必需拥有一个诗意般的世界,即心中的圣地”。我不知道凤凰是不是我心目中的圣地,但只要有一种信念,一种意境,一种坚持,那方净土就一直存在。走在古城,感受遥远的古朴神秘和现代的繁华喧嚣交融在一起,与沈从文的《边城》似曾吻合,又那么有距离。

不知到是一部《边城》成就了沈从文的文笔,还是因为沈从文让人们发现了凤凰小城的美韵。我到觉得如果不是沈从文,也许凤凰小城至今仍深锁闺房,无人问津;而凤凰小城千年厚重的渊源同样也哺育了沈从文的灵性,赋予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满腹的才气。作者笔下的自然景色,美丽风光,风俗人情,方言土语无不烙上神秘湘西的印记。

带着对沈老的无比敬意,我走进了坐落在小巷深处的沈从文故居,亲临感受在那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在那充满了湘西神秘面纱的古韵里,孕育了一部如此寓意深远,耐人寻味的《边城》意境中。听着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述,看着一波波涌进的人流,大有一种来小城游玩而不瞻仰沈从文故居实乃是一件憾事。人杰地灵的凤凰古城,不仅拥有钟灵毓秀的魏山丽水,更造就出了许许多多优美隽永的文字和满怀淳朴炽热的人民。

小城美的风烟俱净,山水共色,人景合一。自然与人文在这里和谐交汇,历史底蕴与时代潮流在这里完美结合,唯有一江清澈的陀水静静地缓缓流淌,带走了历史的糟粕,涤荡了尘世的纷扰。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笼罩在温柔如纱,山水峦嶂下人们的生活,竟是人情瑰丽而浪漫,习俗魅惑而诡异。”我从高中开始就特别喜欢沈从文和王小波,沈从文无时无刻都自称是“乡下人”,他比任何作家都更加热爱自已的故乡,如果你来过湘西或许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他那么热爱大湘西。小说《边城》、《长河》、散文《湘西》、《湘行散记》,我高中时候写作文经常引用他作品中的句子,甚至是艺考时的自我介绍也借来开场。

汪曾淇说过:“高尔基沿着伏尔加河流浪过,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当过领港员,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在苗寨,木柱黑瓦,飞檐翘角,木屋群纵横交错,站在高处就能看见整个村子的袅袅炊烟,家家户户大门敞开热热闹闹。记得小时候,苗寨的邻居家是做番薯糖的,就有点像麦芽糖那样,爱吃甜食的我,每天都偷溜到他家里,站在大锅炉旁。那口锅高过我许多,我一直不知道锅内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一直记得他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像酿酒一般不停地搅拌,而我早已摩拳擦掌等着番薯糖出锅,每次吃完都不舍得洗手,非要偷偷舔干净手指才甘心。

还有榨油坊,桐油、茶油、菜籽油,以前都是纯手工榨油。当然,小时候最爱的还有“炸花花儿”,有苞谷花花儿、筒筒糖、炒米,以前我们住在政府大院,只要听到这个机器的声音,我们一群孩子就会赶紧回家,准备好大米和玉米,排着长长的队,等待刚出锅的、热腾腾的美味。

在神秘的面纱下,大湘西的美丽动人“养在深闺人未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