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与诸子百家
(2023-04-18 08:03:27)
标签:
文学/原创 |
经史子集与诸子百家
经、史、子、集。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国学按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经部:
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经部重要书目:《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乐经》、《孝经》、《春秋》、《诗经》、《尔雅》、《论语》(不止于此)。
史部: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
史部重要书目:《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越绝书》、《吴越春秋》、《晋书》、《清稗类钞》、《尚书》、《山海经》、《水经注》、《唐六典》、《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不止于此)
子部: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子部分为“道家类”、“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
子部重要书目:《老子》、《墨子》、《列子》、《庄子》、《孙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淮南子》、《抱朴子》、《孟子》、《公孙龙子》、《艺文类聚》(不止于此)
集部: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
集部重要书目:《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不止于此)
诸子百家:
诸子:以前为称呼,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
百家:各个学派。诸子百家有法家、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儒家:孔子(春秋中期)《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纂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曾子(春秋后期)《大学》(四书之一);子思(战国前期)《中庸》(四书之一);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四书之一);荀子(战国后期)《荀子》。
道家:老子(春秋前期或春秋中期)《道德经(老子)》;庄子(战国中期)《庄子(南华经)》。
法家:申不害(战国中期)《申子》(大多散佚);商鞅(战国中晚期)《商君书》韩非(战国晚期)《韩非子》。
墨家:墨子(春秋中后期—战国前期)《墨子》。
经典作品:
《国语》:传为左丘明所著。《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所著。孔子所著的《春秋》为经,此书则为传,并与《国语》的内容互相参证。《易经》(周易):传为周文王所著。(五经之一)《礼记》:传为孔子整理。(五经之一)《孙子兵法》:“兵圣”孙子所编。《吕氏春秋》:由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诗经》:孔子整理。(五经之一)。《离骚》《九歌》: 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