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天柱山

(2023-01-02 10:13:54)
标签:

文学/原创

上天柱山

 

人生,就像一座高峰。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境内,处于长江北岸,五月,已入夏。外面正热火朝天,但却丝毫没有消磨我们爬山的意志。经过几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高山脚下。田野间碧绿的菜田,淡淡的香樟味,顿生一种感觉,陶渊明那闲步田间的雅意。

抬头望去,密密麻麻的树,像一帷巨大的幕铺盖着山坡,望不见山顶。高耸的天柱山,就像一根巨大的擎天柱,直入云端。站在这巨人的脚下,才知道以前爬的山是那么渺小。

天柱山,不愧被汉武帝尊为“南岳”。给人的不仅是一种开阔的视野,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心境。李白诗云:“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可谓道出游客的呼声。凡至此者,未登山,则情早已满于心。

古代有太多的文人墨客以各种诗句来赞美天柱山。“江山也要文人捧”,没有错。然而不论是李白的“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还是苏东坡的“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居为终老之计”。

登山,不仅仅是一种体力活动,也不是为了看风景,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陶冶,是一种情结。自古以来,文人骚客,盛爱登山,他们或结伴而行,或孤身前往,或平道而往,或曲路攀行。而登山必至顶峰,山顶乃是他们心中的归宿,是一种人生的挑战与体念。

人生那能处处得意,失意是必然的,也是人生的必要。心情烦闷时,人生低迷时,喜欢结伴,或者一个人,登山山顶,感受自然的豁达胸襟,那么一切的沉浮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今至天柱山,亦如此。觉得此时的自己像是当年的杜甫,诗人当初登山不也道路险阻,但诗人没有屈服,而是直奔峰顶,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一种大胸襟,于是我顿觉鼓舞,直往山攀。

每攀一步,都勾起无限遐想。林木葱茏,稀落的鸟声,谷口前潜水碧波荡漾,变幻无穷的瑰丽景色。转一个弯,天地一新;上一道岭,风光又异,使人应接不暇。这里雾潮云海,瑰丽壮观,兼具黄山之雄奇、庐山之幽秀。既有奇松怪石、飞瀑流泉,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

置身于天柱山,既能感受到塞北的戈壁、滩石,又能领略到江南的秀丽婉转。他,如一个多情的女子,自古吸引着文人墨客的心,这种发自内心的情结。

情结天柱山,不仅仅是种行为,而是一种归宿,一种心灵的寄托。他的巨臂可以紧紧给你温暖、安全感;他的素手可以轻轻抚摸内心的伤痛。来到此山,一切的烦恼,便像那山头的白云舒展开来。

当年苏轼仕途失意,孤身一人,爬上这天柱山,不同样饱受险道之苦吗?然而诗人并没有退缩,他心中只有峰顶,这其实是一次人生之旅,诗人乃是同生命攀登,登顶后,那轻松畅快的心境,非诗人而无可会之。于是,东坡眷恋起这里的景致,他仿佛听到了天柱山的脉搏和心跳,是奔放的,豪迈的,就像那山下的长江水,浩浩荡荡。

诸如白居易、王安石、黄庭坚等皆至天柱山。他们不是莫名而来,而是带着一份情结。当白居易置身于天柱山,不禁吟出“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这是多么的豪壮,动魄人心;

当王安石登山天柱山的飞来峰时,不禁写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又是多么的雄心壮志,感染了多少沉迷的人们。是天柱山赋予了诗人灵感,他就像一个懂得人心的巨人,高大却那么谦和。

文人们来此,已经不是纯粹的欣赏自然景物,而是在读一种心的呼喊。渐渐地,随着历史的沉淀,这种呼声,已经成了一种情结,一种心的归宿。

是啊,人生,就是一座高峰,爬山,是最磨练心志的。那经过艰难险阻的登顶之乐,是沁人心脾的。于是,像品一杯酒,浓浓的香醇着整个大地;或是像呷一口清泉,淡淡的滋凉着燥热的心入到心田,就成了一种情结,像洒一样,越久越香;像泉一样,越清越凉。

满山的峰石,巨石、怪石、奇石,姿态各异,却又彼此照映,相扶相携。所有的山石都没有锋芒,没有棱角,大处是雄奇,小处却秀美。飞虎峰、五指峰、莲花峰,哪一座山峰都带着各自的身世。怎么解读,都读不出来凶险与凛冽,而是博大深远的温情。天与地之间,群峰安详。一路山石、花木,目光依依。终是难舍,不时回望山上,天柱山的群峰,亦在用目光送我。那目光充满慈爱与温情。

我总觉得天柱山上所有的石头都像是长了眼睛。如同一个个须发全白的老人,微眯着温和含笑的眼睛。雄伟庄严地端坐于山空中的皖公神像,是那么安详,世间的一切苦痛挣扎,皖公都了然于胸。

和人间向往的美好和乐一样,天柱山上的石头也是相亲相爱的。祖孙乐,这一大一小两块石头,老态的祖辈神情安静,无邪的幼童撒娇一样偎靠在祖父的身边,分明就是一幅人间至亲的温情画面。

有一块石头叫背夫石,勤劳的汉子背着的,是山上的石木,他是刚才那幼童的父亲吗?他的脸贴在崖壁上努力地攀爬,一定是急着回家见他的老父和妻儿。

飞来石、斗笠石、螺顶石,像是一娘所生的三兄弟,这三块孤立于峰峦顶上的巨石,因为有了相互间的照应,而并不觉得孤单。

天柱山上到处是情趣动人的万物生灵。困乏地打着哈欠的猪八戒,微闭的眼睛,大张着嘴巴,憨态可掬。卷着长长鼻子的大象,刚刚出海把头伸出来的不老神龟,它们在寻找什么呢?在岩壁上攀爬的蜒蚰,伸着一对触角,看似蠕蠕在动。蟾蜍石因为太像癞蛤蟆了,让人看一眼就别开头去。天柱山人给石头取了一堆浪漫的名字,什么吮空石,什么吻天鸟,还有鹦哥石。让人会想到天柱山上,哪怕是一只鸟,都有着情深的意味。

天柱山上有许多动人的传说,都跟仙人有关。传说凡间的人走到了渡仙桥的那一头,就成了仙——然而我却想起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那位美丽善良的天上仙女,冲破天庭里的戒律清规,千辛万苦要来到的却是人间。而在人间的生活,不过是和一个贫穷的樵夫过浇园织布的小日子而已。最庸常的俗世爱情,在大众人间不过就是一份柴米油盐的烟火人生罢了。然而在仙女看来,那就是她要的幸福。

站在天池峰上看天柱峰,这块冲天的巨石浑身是伤,在旋涡与激流中俯冲碰撞,破伤的骨肉结了痂,形成了苍老嶙峋的峰身。我能看得到天柱峰身上的每一道伤疤,每一道皱纹,那每一道褶皱里都布满沧桑。而所有的血泪苦痛,天柱峰早已超然物外。

阳光是柔暖的,笼住了天柱峰。峰体浑身通达,不染风月尘霜。仿佛天柱峰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收复人世间所有的穷凶极恶、残暴血腥、奸诈欺盗,而后留出千万条路,通往良善、光明、正义、仁爱、希望、新生。

太阳并不铺张。午后,阳光一寸寸淡下去,面前的群峰就像是一幅天然的石壁国画。山石一片清明朗正。再回过头来看那满山的峰石,巨石、怪石、奇石,照样姿态各异,却又彼此照映,相扶相携。任你怎么解读,照样读不出来凶险与凛冽,有的是博大深远的温情。天与地之间,群峰安详,我心亦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