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何以醉天下
(2022-10-23 08:35:18)
标签:
文学/原创 |
川酒何以醉天下
巴蜀佳酿,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川酒发祥地,大都分布在四川东部盆地以内,而且沿着盆周山区底部边缘形成一个U字形分布地带。
四川是名酒之乡,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川酒可考的历史,可上溯至3000多年前传说中的古蜀国蚕丛、鱼凫时代。沿着历史的长河,川酒与诗词、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期“好书推荐”,邀您一同进入川酒的世界,领略川酒文化,品味川酒醇香。
从古到今,酒与诗犹如孪生兄弟,双方的发展同渊同源。歌咏川酒的诗词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使川酒的特色通过语言的凝练后风采尽显,从而声名远播。而这些诗词也正因为川酒的独特韵味而获得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唐代,川酒在诗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题材。诗仙李白离开四川后,留下了称颂川酒的名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新醅”;诗圣杜甫在蜀期间,酷好川酒,称颂“蜀酒浓无敌”;李商隐更为文君酒写下了“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的名句。诗人们将自己的思想行为、生活情感、政治抱负融入了酒文化中,饮酒也由一种日常生活习惯演变成具有多层意蕴的复合意象,酒文化由单一的文化形式发展成为具备情感功能、表意功能、指代功能的文化符号。
而川酒意蕴的人文精神,不仅体现在诗词中。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多个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酿酒工艺,也产生了不同的饮酒习俗、酒礼俗、民间歌舞酒会,川酒文化深刻地融入了各民族的民俗中。彝族人喝酒,通常把酒倒进大碗里,大家依次轮流喝这碗酒,俗称“转转酒”。而土家人款待贵客宴饮时,前一位客人用竹管吸酒后,用毛巾拭干管口,请下一位客人接着吸饮等等。多姿多彩的酒文化展示了四川地区的历史人文,吸引无数外来游客到川体验。
古代巴蜀时期的酒文化已十分发达,历经千载而不衰,正如西晋张载《酒赋》中所吟:“物无往而不变,独居旧而弥新,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绵竹剑南春、成都全兴、邛崃文君等美酒,饮誉中外,雅俗共赏。无论在国宴盛会,或是燕居小饮,无不“启封香溢惊四座”,“才饮一盏即醺人”。四川佳酿名扬四海,香飘万里,是中华民族酒文化的一枝奇葩。
古代巴人善酿清酒。《华阳国志·巴志》记其诗曰:“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水经注·江水》:“江之左岸有巴乡村(今奉节云阳间),村人善酿,故俗称。郡出名酒。”盛宏之《荆州记》也说:“南乡峡八十里有巴乡村,善酿酒,称‘巴乡酒’。”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川酒发祥地,大都分布在四川东部盆地以内,而且沿着盆周山区底部边缘形成一个U字形分布地带。这个U形地带的外圈西起广元、江油、绵竹、灌县、邛崃一线,向南经过乐山、犍为、宜宾、泸州、合江,然后向东延伸到重庆、涪陵、万县和云阳;它的内圈西起绵阳、德阳、广汉、成都、彭山、眉山,南过荣县、自贡、富顺,东连合川、广安、渠县乃至达县,构成一条逶迤千里,十分壮阔的经济锁链。更为有趣的是,如果从泸州、合江两点通过叙水、古蔺和赤水、仁怀,把川酒分布与贵州西北部赤水河流域的黔酒分布连接起来,你会惊异地发现,在祖国大西南的地图上,伫立着一只标准的高脚大酒杯。
它以赤水河流域的酱香型国酒茅台、郎酒等玉液琼浆为坚实的底座,高高托起浓香型国酒泸州老窖特曲、宜宾五粮液、成都全兴大曲、绵竹剑南春以及各种黄酒、果酒、啤酒、滋补酒等系列名酒,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分明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奇迹,是千百年来四川人民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酿酒事业的历史见证。这只“高脚大脚杯”更象一支燃烧的火炬,照亮着四川酒文化的辉煌历程。四川产酒量大和知名品牌众多而闻名国内外,在中国消费市场上形成了“川酒云烟”的说法。2007年四川白酒以86万吨的产量超过山东省在中国位居第一。四川也是全国白酒销售收入、利润和出口量最大的省份。
同时,多年来全国多家大酒厂一直在四川采购原酒,形成了邛崃、崇州、大邑、绵竹、宜宾、泸州等生产原酒的中小企业群。四川有获得历届中国名酒评比名酒称号的白酒六种,号称“六朵金花”,分别是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曲酒、全兴大曲、郎酒。
巴蜀佳酿,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古代巴蜀时期的酒文化已十分发达,历经千载而不衰,正如西晋张载《酒赋》中所吟:“物无往而不变,独居旧而弥新,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绵竹剑南春、成都全兴、邛崃文君等美酒,饮誉中外,雅俗共赏。无论在国宴盛会,或是燕居小饮,无不“启封香溢惊四座”,“才饮一盏即醺人”。
早在商代中期,中国人将曲、蘖分离,单独制曲酿酒,实现了酿酒工艺上的重大突破。在商周出土的各类文物中,酒器就占了40%的比重。由此可见,这时的酒对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川酿酒历史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但随着20世纪大量文物出土,遂日渐清晰。1959年和1980年,彭县竹瓦街两次发现战国青铜器,出土有尊、觯等酒器10多件,铸造水平与河南殷墟相当。1976年,绵竹出土了战国中期的铜提梁壶等11件,证明在中国名酒剑南春的发源地,至少在2400年前已开始酿酒。
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兴起,在秦晋商人的投资资助下,川酒之魂重又苏醒,并且愈以“浓香”著称,加之清代川酒捐税奇轻,到本世纪初,川酒因此获得很大发展。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泸州老窖大曲获得金奖,一举与茅台齐名,开创了川酒发展的新纪元,奠定了“浓香正宗”、“酒中泰斗”的历史地位。川酒的旷世奇迹出现了。
它以赤水河流域的酱香型国酒茅台、郎酒等玉液琼浆为坚实的底座,高高托起浓香型国酒泸州老窖特曲、宜宾五粮液、成都全兴大曲、绵竹剑南春以及各种黄酒、果酒、啤酒、滋补酒等系列名酒,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分明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奇迹,是千百年来四川人民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酿酒事业的历史见证。这只“高脚大脚杯”更象一支燃烧的火炬,照亮着四川酒文化的辉煌历程。
沿着这辉煌的历程,川酒走过“村村有酒卖”的五十年代,曲折动荡的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金花”、“银花”泛起,工艺革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进入八十年代,是川酒挥斥方遒的时代,产量达100万吨,占全国八分之一。五粮液的异军突起,更是神来之笔。一幅班禅大师祭酒图,无与伦比地将五粮液推上“神州神酒”的显赫地位,一座精心构建的五粮液酒史博物馆,提升品牌价值数十亿,使其超越群雄。外省酒家纷纷入川“朝圣”,改换门庭,学酿浓香型酒。于是乎,“凡有酒店处,势必售川酒”,天下之“酒国”,几为浓香型的“川军”所统一!90年代,“首届国际酒文化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1996年,泸州老窖明代窖池群由省重点文物升格,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之为代表的浓香型川酒的历史地位得以确认。1998年,成都全兴酒厂在水井街发现地下埋有古代酒坊遗迹。
1999年经省、市考古队发掘鉴定,确认为明清两代遗址,“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2000年,古蔺郎酒厂的天然酒库“天宝洞”、“地宝洞”以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酒阵兵马俑”奇观而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0年10月,在陕西咸阳举办的第四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剑南春酒的“纳米光环”首次亮相,震惊中外,无疑为川酒行业争得了更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