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名著为何都有开篇诗词

(2022-08-07 09:13:19)
标签:

文学/原创

四大名著为何都有开篇诗词

 

中国文学到了明清时代,小说文体的创作渐次进入了鼎盛时期,于是产生了众望所归的四大名著。其后的民国、共和国等,小说一体虽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却鲜有出类拔萃者,而能与古典名著抗衡的更是寥寥。

四大名著以历史的兴衰,社会的炎凉,事件的传奇,人物的悲欢等等故事或撼动人心、或悦人耳目、或破人愁闷,其所蕴含着的世道人生之理,更是给人以警醒和启迪。尤其是在开篇诗词中,蕴含着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感悟,荟萃着一些精彩的醒世恒言,读来颇有兴味。

中国古人著书立说常常讲究开宗明义,一本著作的大义一般在开篇就明确了。在四大名著中,每一部小说都有开篇的诗词,有的甚至有两篇,仔细揣摩其中的意思,其实是紧扣小说主题的。正如佛学中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样,一首简短的诗词,其中也包含着一个世界,慢慢品味,方能感受其中的意味。

《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明代的一位状元名叫杨慎的写的词,有分教:纵然是千古英雄,也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浪逐流一逝而尽。秋月春风相续,人世转换不停,唯青山常在,夕阳依旧。所谓是非成败,其实转瞬成空,均免不了化作笑谈。即便是千古传奇,亦不过付之一笑而已。

此词调寄《临江仙》,词人真可谓临江之仙人了。这首《临江仙》词教人看空:“是非成败转头空。”教人看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该词用长镜头大视角,横观天地,纵论古今,有很强的历史沧桑感,更兼参透功名勘破富贵,属大手笔。将此词拉来给《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做开篇词,无论是意境还是格调都是与之相吻合的,其宏伟的气势也是能够压住全篇的。

《水浒传》的开篇词: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水浒传》讲的是江湖豪杰的传奇故事,而这首开篇词,却大有笑傲江湖的味道。按词中所论,称王称霸,攻城略地,不过是“扰扰”之人作“乱”而已。世上成名求名及埋名者,终将被沧海桑田所掩埋。而求鱼之路、穷猿之路,只怕最后走成了惊弓之路。唯“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者,隐匿于书林之中,方才是“俊逸儒流”。所以世上之人,不如握着掌中的酒杯茶杯,听一曲新鲜的曲目。

此词蔑视厮杀争斗的“七雄”,冷眼旁观熙来攘往的图名逐利者,笑看那些为名利而剜门子捣洞寻找门路的人,羡慕那些笑傲江湖的“俊逸儒流”,倡导一种隐逸恬淡的生活态度。

《西游记》的开篇诗: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预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记》的开篇词颇具广告意味。天地仁而覆载百姓,万物生皆由善而来。斯人当以感天地之仁,待万物以善。要悟彻天造地化之机、修持大道之功,还是从这部西游中遇到各种灾难的破解中来寻求答案吧。

《西游记》讲究因果报应,劝人守命待时,与人向善,鼓励人们要修成正果。

《红楼梦》的开篇诗: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宴终散场。悲喜千般如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开篇诗说得更直白,好像就是耳提面命,直对大众而言的,和文中的《好了歌》紧紧呼应。“浮生着甚苦奔忙”,人生悲喜如同幻渺,古往今来不过“一梦”,岂止是一梦,是极尽荒唐的梦。可惜,有人入梦太沉,死守着“盛席华宴”,不愿散场;有人大梦不醒,为名为利“苦奔忙”。

《红楼梦》开篇词教人别入梦太深、太久。死守着“盛席华宴”的人,到梦醒之时,就该失落了。

纵览四大名著的开篇诗词,各以一字以蔽之:《三国》曰“空”,《水浒》曰“隐”,《西游》曰“修”(修成正果),《红楼》曰“梦”。

三国演义中,词从滚滚长江起兴横观天地,话锋忽转为人事淘尽英雄而纵论古今,更兼参透功名勘破富贵。纵然生前事迹壮阔伟大,故事却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平常,一切都是天意罢了。

《三国演义》全书通篇讲述的就是一个义字,宣扬忠孝节义,天命天理,治国平天下,也有谋略、智慧在其中,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天命观。书中多次讲到“天意”主宰著人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认为预兆吉凶、星辰明晦、天文乾像变化等都是“天意”的表现,“天意”是人所不能违抗的,人只能顺天而行。

水浒传撰写的是英雄的末路。“书林隐处” “俊逸儒流”已经说明要讲的是处江湖之远的豪杰们的故事。而对于这些英雄豪杰的命运也做了交代“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水浒传》中的恩恩怨怨透著个人意志的不由自主,是非谁人定?兴衰岂无凭?英雄们行事讲“义”字当先,但在人们的眼里看他们又是落草为寇。

《西游记》的开篇诗,好似在让读者认真研读这部巨著。诗从玄而又玄的无极状态混沌下笔,这是天道。而仁、善都属于人道儒家概念,是人事的基本准则。书中,唐僧师徒对佛法的坚定信仰鼓舞著后人,他们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却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向善才是人生正道。《西游记》展示的是人生的超越过程与归宿,也是四大名著中惟一具有圆满的结局。

《红楼梦》写人事,诉说着社会基本团体家道的兴衰,作者饱尝辛苦道出了“浮生若梦”。全书的中心线索是一块灵石的经历,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幻为人身,后又引登彼岸。书中的《鸟投林》告诉人们:世间万事有因,欠债必还,曲终人散;书中跛足道人在《好了歌》中罗列了炎凉世态中人情冷暖变化的一些现象;而甄士隐的注解则更进一步洞察了一切事物是过眼烟云,并且看穿了世人的荒唐之处在于“反认他乡是故乡”。

佛家认为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幻象,是不实的。喻示世人来头非比寻常,从天上而来,从远古走来,切勿迷失本来面目,抛弃对红楼的痴迷,梦醒时明心见性,返本归真。王国维引用尼采的观点“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表达了他对文学的真谛的理解。而《红楼梦》堪称其中的上品。

到了明清时期,诗歌和散文不再是主体文学样式,取而代之的则是古典小说。其中以四大名著最为为出名,四大名著也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到巅峰的代表,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其在亚洲文化圈甚至世界文化中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其中所展现的价值观念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