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欲苦参禅》白居易问禅

(2022-03-21 07:46:52)
标签:

文化

文学/原创

《无欲苦参禅》

白居易问禅

 

相传,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他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不危险?”

白居易知道禅师指的是官场浮沈,勾心斗角,危机四伏,当下有些领悟。却转了个话题问道:“请问佛法大意是什么?”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原先以为禅师会以深奥的道理开示自己,现在却说了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失望,便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傲慢态度。因为这八个字虽然人人都会说,但真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白居易虽文采早发,资质过人,却因家境贫苦,直到二十八岁才到长安应试,登进士第;三十一岁再应吏部试,中甲科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因而认识元稹。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入为翰林学士,并与元稹、李绅等人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不在嘲风雪,弄花草而是在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白居易作诗讲求通俗浅白,平易近人,哪怕会被人说成俚俗。

宋人惠洪《冷斋夜话》载: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他不仅提倡白话诗歌,同时也是个实践者。他将《白氏长庆集》的近三千首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他自认为讽谕、闲适两类最具价值,讽谕诗上可补察时政,下可泄导人情,反映出社会现象,而闲适诗则表现出他生活中较闲适的一部分。

《白氏长庆集》中,多次提到品茶的情景,显示他悠闲生活型态的一面。自古以来,酒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生活必需品。酒,当然也是白居易的最爱,他还曾做十四首《劝酒诗》,在序中提到他常利用公务闲暇饮酒赋诗(予公秩东都,居多暇日,闲来辄饮,醉后辄吟。),但茶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伴,每每在他酒渴之时,往往就会想到喝茶解酒止渴,“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乳堪持翫,况是春深酒渴人。”“驱想知酒力,破睡见茶功。”茶是解渴良品,亦是提神良方。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直言被贬江州司马。次年,某一天他来到浔阳江边,听到江上传来琵琶声,听到商人妇人凄凉的身世,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自己命运相同,遂写下了有名的《琵琶行》。次年,他游庐山香炉峰,见到香炉峰下“云水泉石,绝胜第一,爱不能舍”,于是盖了一座草堂。后来更在香炉峰的遗爱寺附近开辟一圃茶园,“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竹幽;最爱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绕阶流。”(《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悠游山林之间,与野鹿林鹤为伴,品饮清凉山泉,真是人生至乐。

白居易爱茶,每当友人送来新茶,往往令他欣喜不已,《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诗中叙述他在病中收到友人忠州刺史李宣寄来的新茶时的兴奋心情,立即动手勺水煎茶,并从「不寄他人先寄我」句可看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此外从《食后》:“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何处堪避暑》:“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闲眠》:“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这些诗中,知道“醒后饮茶”似乎成了白居易的一种生活习惯。

贬江州以来,官途坎坷,心灵困苦,为求精神解脱,他开始接触老庄思想与佛法,并与僧人往来,所谓「禅茶一味」,信佛自然与茶更是离不开的。“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吟诗品茶,与世无争,忘怀得失,修练出达观超脱、乐天知命的境界。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因牛李党争日烈,朝臣相互攻讦,白居易上疏论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到杭州之后,白居易修筑西湖白堤,以利蓄水灌溉,又浚深李泌旧凿六井,以便人民汲饮,因此受到杭州百姓的爱戴、感念。而杭州任期,也是他生活最闲适、惬意的时刻,由于公事不忙,遂能「起尝一瓯茗,行读一卷书」独自享受品茗、读书之乐。而「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诗人更进而欲以好茶分享好友。

后来唐室国祚日衰,乱寇时起,白居易已无意仕途,遂告老辞官。辞官后,隐居洛阳香山寺,每天与香山僧人往来,自号香山居士。「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鼻香茶熟后,腰暖日阳中。伴老琴长在,迎春酒不空。」诗人在此暮年之际,茶、酒、老琴依然是与他长相左右的莫逆知己,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诗人与世长辞。

古代文人借物喻志,常在其诗文或书画中,以芝兰蕙萱、松竹菊梅的美丽、香艳、高雅、贞节等高尚情操,比喻美人、君子、忠臣、义士。而歌颂之、叹之,暗喻自己的志趣和美德。而以茶喻志的诗文,亦属常见。

品茶不仅带来无限的情趣,而且常能满足自己需要的超脱感与心理精神上的愉悦,借茶言志、发抒情怀,也是品茶艺术借以表现自己的重要形式之一。

如白居易的《食后》茶诗中,充分表露了他的淡泊情趣和他的处世哲学,诗云:“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而苏东坡的《试院煎茶》诗中,则是于茶中求超脱。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扭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相行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起()。” 

僧俗不同,志趣各异,而其诗境趣意亦有别。如皎然和尚的《饮茶歌》,则充满清淡高远的“禅味”。诗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心!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美女陪酒,佳人伴茶,也是文人受歌咏的题材,如崔珏的《美人尝茶行》诗中,把美人春睡慵懒、品茗小坐的闺房情态,描绘得唯妙维肖,令人赞叹:“云鬓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明眸渐开横秋水,手拨丝篁醉心起。台时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 

还有在一些茶宴盛会上,茶味的芳香随茶汤沁入心头的内在感觉,不仅能给人以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如黄万里的“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钱起)鹧斑挽面云萦宇,免褐瓯心雪作泓。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 

这些诗句,歌颂茶的艺术美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读来真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而又赞叹不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