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痛定思痛,中国足球最该做些什么?

(2013-06-27 22:57:58)
标签:

信心

易见

学习体会

也曾

看客

分类: 足球评论

痛定思痛,中国足球最该做些什么?

 

  国足1比5惨败泰国,确实可以称为丑闻级别的事件。但是,客观地看,这也有好处,那就是让中国足球开始寻找起点。中国足球始终没有找到起点,也就无所谓方向。所谓的目标,其实一直就是画饼充饥,所有的做法,全都是瞎子摸象,象是真大象,但一人一个看法。更可悲的是,谁都觉得自己正确,无论摸到象腿的,还是摸到象肚子象鼻子的。象是真象,更是乱象!这时中国足球无可回避的现实。

  中国足球向何处去?1比5失利之后,我们认真梳理一下原因,更应该做些什么?道歉?甚至认罪?这些,都于事无补。抓好联赛,抓好国家队建设?实践证明,在消耗了举国体制下的足球的存量资产之后,因为没有培育增量,这些早就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也是不可行的。毕竟,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力的。抓好校园足球、群众足球,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目标,不能一级一级地对接,直到职业联赛和国家队层面,这些也只能培养些球迷,整出些热闹,也会事倍功半。

  以上种种都行不通,那么,中国足球当前到底该干些什么呢?

  红山口会议之后,开始了以推行职业联赛为主要内容的足球改革,这种改革其实就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是基于举国体制或者计划足球多年积累的存量资产的盘活,所以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但是,各种利益主体培育出来之后,中国足球却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和体制,存量资产消耗殆尽,资源的异向流动,失去了“帕累托最优”的基础,在2002年世界杯之后,中国足球彻底进入了一种混乱的状态。事实上也是如此,2002年之后,作为足球改革成果成果的体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哪怕是升级版的中超联赛,目前来看,既没培养出球员,也没培养出教练,连吹自己联赛的裁判都找不全了,几乎每轮都得请外籍裁判,从这个意义上看,几乎可以说中超是失败了的。以当前的局面,就算靠外援拿个亚冠冠军,又如何呢?中国足球崛起的路子都没找对,怎么能让人想到什么时候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呢?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足球属于一种天然的运动生态,野草割不尽,春风吹又生。人家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咱这里也会沙漠长沙柳,有些奢侈的绿色。所以,梦还是要做的,否则,就是对球迷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不负责任。奥林匹克宪章对体育的定义有教育功能,从这来讲,足球就更显得有意义。但是,要实现这个梦,需要怎么样呢?我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统一思想,树立一个时间概念。中国足球真正崛起,需要十五到二十年的时间,这是无法回避的大问题。如果没有决心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振兴中国足球,还指望着怎么怎么着,那是扯淡。中国足球没有两代或者三代球员,以目前的走势,一下子培养出世界级球星,怎么可能?二十年不一定能成,但没有二十年根本不可能成。虽然要做二十年的打算,但仍然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赶紧行动,把该做的事儿做起来。该做什么呢?那就是我的下一条建议。

  二是足球实现真正的行业管理,把足球还给人民。中国人还没有建立公民社会,改革三十年也没有在广大民众中间培养什么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是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失误,也是如今改革的压力所在。当然,这与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限制和权力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足球要想发展,则必须超越这些,要有足球公民,玩儿足球要娱己利他,要把足球作为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融入其中,不能只当看客。

  以此为基础,怎么实行足球的行业管理?必须要有规划,这个规划要具体,包括场地、业余球员的注册、业余比赛的组织、裁判员和各级教练员的培训,等等,都要有可操作的内容。足球的行业主管机构,要和教育部门结合,把有志于建设足球传统学校的中小学的足球教师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培养一批基层教练。因为,我们现在不缺踢球的人,缺的是能教球的人。足球各级行业主管机关别去抓国家队和职业联赛了,赶紧花大力气把教练的培训和认证抓起来,让足球重点学校有合格的人教球,这样才行。同时,把裁判的培养和认证也得抓起来,组织比赛的时候得有人吹比赛,有人组织比赛。如果我们现在就有二十万热爱足球得到中国足球管理机构专业培训的合格教练和多少业余裁判,每周每个城市都组织几百场比赛,我们还愁足球人口?这些,才是足球行业管理机关必须要做的。

  足球的行业主管部门还得对各地的足球场地进行认证,有个统计。阎世铎当政的时候,各地的足球场地增加了多少?记得大概是个翻倍的增长。这样的事情才是功绩!比在什么友谊比赛里打缅甸之类的国家队几个球要好得多!还得抓好业余足球的注册,从小学开始,就得有关注,到初中,在各级足球管理机构就必须有档案形式的球员注册。现在总是说可选拔的青少年球员少,这时因为他们从很小的年龄就被足球管理机构按照专业队的模式进行注册,可这种专业的培养模式已经被证明不可能被普遍采用,这样的注册又有什么意义?如果这样下去,就这些注册的球员组个队,很可能就会被一个认真练过的学校足球队击败,这样的注册,这样的足球人口,有什么意义?所以,普及和提高的衔接,必须要做好。大连过去就直接从学校里找队当自己的后备队,辽宁也曾经如此,这说明什么?说明辽宁和大连的学校足球搞得好,路子对,也有一批热爱足球的教练队伍。足球行业管理机构应该从这些经验里找出路子来,大连获得好成绩的时候靠的是什么?这不显而易见吗?以上种种,不是中国足球管理机构这十五到二十年最应该做的吗?

  三是摆正足球管理机构、职业联赛和国家队的关系。足球管理机构还得回到公益本身,还得从发展足球的大局来做事。职业联赛在欧洲是成熟的运作模式,但在中国,以为权力寻租的普遍性,这种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的可行性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儿。在别的行业,权力寻租是隐性的,在足球行业,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不可能实行那种直接的以购买公共权力为方式的寻租行为,也就不可能进入权力市场,这样,足球很可能就成了面子工程。对此,足球管理这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足球对于别人来说是面子,对于足球人来说是里子,绝对不能违背规律,丢掉公益,推脱责任,胡来八来。

  在此情况下,怎么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把职业联赛还给俱乐部,足球管理机构实行行业管理,进行严格的认真和准入审核。当然,这种准入审核等制度设计必须合理,难度很大,但只要换种思维,把职业联赛还给俱乐部,让俱乐部成为职业联赛的主体,不再是管俱乐部,那么这种制度被大家认可的可能性极大。这些,在足球发达国家都有先例,做到的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对于国家队,必须缩小在足球管理机构中的比重。整个足球管理机构都来管国家队,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要想管好国家队,一个国管部就足够。要是不换脑子,不洗心革面,整个体育总局来管国家队也白搭。足球管理机构必须树立权威,能在全行业进行足球管理,调动包括教育系统、工矿企业和社区的足球资源,让这些资源得到共享,才有出路。这样管国家队就是胡来,就是奥运争光战略在足球项目上的还魂,这与职业化是完全背离的。

  第四,国家要在足球上有所投入。德国足球的崛起依赖于国家的投入,特别是场地建设上,是国家主导的。要像投基础设施一样投足球,一样有很好的投入产出比。当然,足球也有靠市场成功运作的案例。但是,客观地分析,德国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从德国足球的稳定性就可以看出其投入的价值所在。足球是软实力,足球是人的项目,投那么多钱让汽车跑,让飞机飞,胡乱花那么多钱把刚建了二十年的房子拆了建新的,就不能投些钱建个足球场让孩子们踢足球?再就是国家要管足球就真管。说是开放学校的球场灯设施,但真的开放了吗?为什么说了不去做呢?特别是对于这么重要的足球?这些场地条件具备了之后,关键是足球管理机构要把这些场地管好,作为资源盘活。

 

  说完上面的建议,再谈几点感受。在来京挂职之前,本人有幸粗览了足协的规划。当时感觉路子正确,但实在不像个规划的样子,以至于当前连那份规划的内容都记不得一二了。由于不顾个人水平超低,依然酷爱踢球的缘故,沾点儿圈内人的光,有了和足协那帮朝气蓬勃的小伙子每周都一起踢球的机会。因为这些更深入的接触,更使我感觉足协有很多明白人,更有聪明人。特别是大家的见识在足球圈内儿应该是很多的,绝对不是一般球迷、媒体人士和社会人士所能比的,但是,足协却被如此诟病,我很是替弟兄们惋惜。经过思考之后,我认为足协不缺聪明人和能干的人,不缺优秀的足球人才,我们的龙哥能够在亚足联有那么高的地位,不也是足协锻炼出来得吗?那足协为什么还得不到认可?关键是足协缺乏负责任的领导。没有人为了足球的未来负责任,没有人肯耗上二十年的功夫来抓足球,更没有人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想二十年的事儿。只是想在任期内怎么提高国家队的成绩,怎么捞点儿政绩,于是,聪明因此变成了小聪明,甚至走向了愚蠢的一面,因此,弟兄们跟着受累也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了。

  写这么多,也是我对足球的学习体会,建议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是有经验可循的。虽然写了这么多,但我对足球管理机构还是没有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