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文:《国画殇》及《国画殇续说》

(2012-05-31 16:18:05)
标签:

王小古

中国画

国画殇续说

红梅与白梅

油画

文化

国画殇
  
  柏祥
 

    我对国画存在偏见。
  我的观点是中国画无疑是阻碍中国进入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国画的个性化自然地排斥那些具有科学原则的东西,使之无法共享,从而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在中国画作为国粹之一日益光大的同时,祖冲之发明的水碾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却不得不失传于后人了。
  而回过头来看,作为西方绘画艺术主要方式的油画,和中国画就有很多的不同。油画讲求透视,这是十分科学的一种手段。西方文艺复兴的起源就是建筑,当然,油画也功不可没。缺了这两点,欧洲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中世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蒸汽机车。而中国画却日渐成为文人墨客简化事实,丰富心情的一种手段,文化观引导着人的价值观。
  中国画当然不能完全否定。徐悲鸿就因为学过油画,有了深厚的透视基础,成为现代国画的鼻祖之一。但是,这种国画现代化来得太晚了些。更可悲的是一些人死抱国粹概念,附庸风雅,在文化泡沫中自鸣得意。还有一些官僚,拿收藏国画当作爱好之一,提升自己的品位。
  国画不该否定,但不否定有不否定的前提。一幅油画有时要画几个月甚至上年,而一幅国画有时只要几分钟,国画要发展,也要从成本概念上明确一下。不能从需要就是市场的认识出发,因为国画还是文化产品,文化和金钱上的虚掷绞在一起,消费与文化的不分,势必会伤及文化的本质。
   什么时候国画到了五块钱一幅,我们在奔向现代化过程中所背负的重荷就会减轻很多。

 

国画殇续说
  
   柏祥

  国画讲求什么笔断意连,骨法用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至臻境界。这些,我都很迷恋过,国画得优美之处的确无与伦比。但是,作为我短暂得学画历史中,知道了透视,长大之后,又因为给几个业余画家作过一点文字的记述,于是开始思考国画的现代化。
  我买过一本素描的书,其中最喜欢的是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真是一种绝妙的境界,没有丝毫技术的生硬感,那种质感是非常美妙和真实的。而对于国画,除了李可染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么美妙的云雾情景了。对于国画的喜爱已经转向了陈逸飞、王沂东之类的油画家了。当然也只是粗略的欣赏,是自己的一种爱好而非态度。
  现代国画,大多数人连水无源山无根的国画大忌都不顾,实在没有多少欣赏的价值。记得山东临沂有个大概叫王小古的人,还画过一些好的作品,其中就有著名的《红梅与白梅》,意韵很深刻的。但这些丝毫没有减少我对现代国画的失望,因为王小古(确切的名字实在记不得了)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才情被世俗所扼杀,无奈地陨落。后来又到曲阜等地的几个书画市场,一直没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对国画所说的好话,一般都是在领导家里,面对那些灰头土脸地古旧着的作品的虚伪的赞赏。
  国画作为一门国粹,其面临的危机一点不比文学少。这是我最近几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是,这种危机可能也自有存在的道理,古代不就有汉赋失传的先例么?现代人对汉赋失传的论断,有多少能够体现古人呢?想必国画也是如此,极有可能会面临这样的命运。
  再如京剧,它的配器实在比不上现在的流行乐曲。其实,这是京剧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不懂音乐,也无意反传统,是不是笔断意连、随类赋彩的国画思想已经不合时代的节拍了?我想,这虽然不是否定国画的理由,但总是国画变革的理由吧。
  文艺复兴起源于建筑,国画还不能担当此任。讨论一下,最起码能够让国画的价格降低一些,使众多附庸风雅的贪官减轻一点罪过。

 

 

国画殇的天涯链接: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no01&idItem=0&idArticle=993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