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足球能不能依靠教育——与金志扬先生商榷

(2006-11-07 22:35:39)
分类: 足球评论
中国足球能不能依靠教育
 
柏祥
 
    今天下午,带领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冲甲成功的金志扬先生作客新浪,谈了很多青少年培养的问题。其中,对于金先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笔者是非常佩服的,他所选择的道路,也不失为一个很好拯救中国足球的方式。但是,把北京理工大学队的成功经验当作一个普遍的可以推广的形式,恐怕一时还难以实现。
 
    金先生在讲日本足球的体系的时候,有很多不错的分析。但是,以笔者对日本足球的了解,很多内容并不是如此。日本俱乐部的后备队的确分为高中组和中学组,确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些孩子,都是一边学习,业余训练。但是,这些学生并不是独立于俱乐部之外的。我们到日本横滨俱乐部的时候,光他们的竞赛训练部的青少年教练就有10几个人。也就是说,横滨俱乐部的队员的训练,还是俱乐部负责的。重要的是,在青少年培养方面,日本足协也是出钱出政策的。
 
   这就形成了学校、足协和俱乐部的多方联动,而我们的北京理工大学,则没有这个基础。所以,北京理工大学的成功,只是个案。要想改革,必须得由中国足协、教育部门以及俱乐部的集体参与,形成一种全新的机制。否则,一个学校组织一个俱乐部,和一个企业组织一个俱乐部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不同估计就是管理的不同。成员构成的差异,如果升到更高层次的联赛,估计很快就被抹杀掉了。毕竟,好队员还得好俱乐部养,你要是真好,那些职业俱乐部一买,就把这个队伍拆散了。
 
   所以,职业足球的本质不能忘记,这就是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概念。日本的以教育为主的足球培养体系,最大的好处是降低了青少年球员的人生风险,他们不必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足球上。从体制和机制的设计上,也是如此。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足协出钱,俱乐部出教练出场地,各个方面都积极参与,这样其实是建立了一个新的体系,而不是由学校建立一个新的俱乐部。否则,你学校的队员真好,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人瓜分掉的。你敢说你的大学生球员面对高额工资和高额签字费的时候还能保持这样的情操,做中国足球的循道者?
 
    毫无疑问,金先生有这样的循道精神,能够放着高薪职位不去,的确值得敬佩。但是,就北京理工大学的经验,还不足以拯救中国足球。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中国足球的确悲哀,一个大学球队出来,就要抗起拯救中国足球的大旗,不是笑话吗?当然,金先生并没有这样说,他也有理由对自己的事业抱有最美好的期待。但是,过分乐观恐怕就要碰壁。
 
   笔者绝对不是说“这个孩子总是要死的”的话的衰人,金先生的工作应该鼓励。特别是他说的建立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想法,这个很好,和日本乃至国外流行的方式差不多。但是,这个还是需要投入的,需要教育部门和足球主管部门给政策的,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终还是烟消云散去。谁知道,北京理工大学足球俱乐部队能够存在多久呢?这是最初的问题。
 
    今天的盛宴不代表明天就有锦食,肚皮问题不能用思想替代。金先生的实践毫无疑问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借鉴之一,但是,违背职业足球规律,单纯讲学历,把文凭拿到足球上来,不如多和足球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多建议一下,从体制和机制上为这种探索创造条件,成为推动职业足球发展的新的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