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足球从业者的漫步暇思录
柏祥
声明:本人只是写出个人观点,没有任何其他想法。如理解,请支持,如不理解,请手下留情,但万万不可转载。
题记:我的漫步并不是一个高尚的漫步。其实,每个球迷都可以思考。所以,起这样一个题目,并没有任何标榜的意思。我始终认为,对于好多人来说,足球之于他们,就好象瞎子摸象。大家喜好了一辈子足球,却摆脱不了行而上的认识误区。所以,爱好足球的人从来都是有最充分的理由的,也永远都是最正确的。毕竟,大象就在我们面前,足球勇敢地担负着世界第一运动的美名。至于我们摸到了象的哪个部位,有时候会显得无足轻重。
1
中国球迷有时候很悲哀,因为他们之有看球的份儿。中国球迷参与足球的方式实在是少得可怜,所以,本来应该蕴涵很多情感诉求的一项运动变成了情绪发泄,于是,足球的好多美好的东西都消失殆尽。就连最基本的娱乐功能,也给淡化了。
中国足球,远没到自娱自乐的程度。而卑微地活在文化殖民的阴影里。
回到体育范畴,一项体育运动最吸引人的是规则。英国1863年制订了一份通用规则,于是诞生了现代足球。足球的规则之复杂,和生活之贴近,恐怕是没有其他项目可以比拟的。乒乓球和羽毛球对于外行人来说,不就是把对方的球打到地上,就算一分?多么简单啊!而足球不是,足球有很多细致的规定,足球总是让人似懂非懂。
美国人比较聪明,就在于他们始终重视规则。于是,篮球到了美国,在NBA的体系下自成一体。足球到了美国,点球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这样做,其实是一种姿态,拒绝文化殖民。足球,已经成为文化殖民最为强大的工具。美国在自觉不自觉地拒绝着。而我们,却甘心情愿地忍受这种殖民。不仅我们中国球迷中少有真正的中国足球的球迷,就连中国足球也很少有那样地道的中国味道。
中国足球对于规则的理解和制订一直是落在后头的。比赛的规则我们可能修改的余地不多,但我们的赛程赛制的东西出的那些笑话,什么输球保级,取消升降级有利于公平竞争等等,都说明了我们在规则方面认识的不足和幼稚。这种不足虽然是具体的,但从其影响来看,却是全局的,影响是深远的。
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引导我们的教练和队员在这种规则之下练好技战术,而不是单纯地去学习巴西意大利。因为,足球规则不是巴西意大利创造和把握的,规则属于整个世界。不能深入规则之精髓,简单地照葫芦画瓢,估计不会有太大的出席。
这个方面的思考,我们是不是太少了一些呢?
2
殖民文化是依靠武力推广的,而文化殖民是精神和意识方面的渗透,足球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当今这种文化殖民的重要工具。
这当然不能损害足球运动本身,但是却造成了足球运动本身的分化。就像某些人说过,巴西永远不会在欧洲夺得世界杯冠军。南美和欧洲足球的对抗已经成为两种文化的冲突。虽然阿根廷的足球继承于意大利,巴西足球也属于欧洲血统。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本地化了。就像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一样,虽然有多次外族入侵,还不是依然被融入到整个中国民族之中。
武力的殖民使足球变得普及,带来了发展。而文化的殖民却让我们彻底丧失自我。因此,文化殖民有时候比武力的殖民更可怕。
那么,我们如何面对这种文化的殖民?当然不能依靠暴力。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快提高我们国家足球的运动水平,使自己融入到这种文化中。毕竟,足球不仅有着巨大的需求,也不能说是一种不健康的运动。足球的主题是正确的,但是,多极化的发展和功利主义的盛行淡化了足球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这使足球正偏离最初的发展轨道。这也是足球成为一种带有殖民色彩的文化的基础。如果没有了这个,足球依然更多地保留着其最自然的属性,那就无所谓殖民了。而对于我们,只要没有一定实力站到这个舞台上,就只有被殖民了。所以,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水平是最重要的。
但是,足球运动的考评不是刚性的,不能以拿多少金牌来衡量。巴西之所以成功,不仅仅在于他拿了五个世界杯冠军,成为五星王朝,而在于他们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造星基地。除此之外,阿根廷、意大利、英格兰等足球发达国家,都是造星大户。可以看出,造星和成绩是同等重要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提高足球运动的水平,有很多方式可以殊途同归的。如果没有这个意思,光想着拿冠军,无异于画饼充饥,这冠军就是大饼。
中国足球现在就是守着大饼在挨饿,因为,中国足球一直生活在文化殖民的影子下。
3
中国足球产生的和足球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在哪里?从体制上看,世界足球运动是从民间自由发展出来的。英国足球最初就是大机器工业的兴起,培育了足球“消费者”,自发地组织和很多的球队。这些球队联合竞争,最终出现了各种组合,成就了英国足球。从英国对于工业革命带来的贡献看,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同样,蹴鞠这个足球运动的老祖宗起源于中国也是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的。
拿荷兰来说,阿贾克斯最初只是菲利浦的员工队。阿根廷的博卡青年队只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卡区的几个意大利籍青年的组合。连旧中国,好多球队也是自发的。
这样产生的球队,所崇尚的一般都是技术和个性的发挥,功利的东西相对少一些,所以,足球更接近游戏的本源属性。回顾历史,足球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这些时期。例如巴西,很多的足球运作方式依然保留着这样的痕迹,所以,巴西经济再萧条,只要人有饭吃,巴西足球就不会很差。
而我们,从建国之后开始,官办色彩愈加浓厚,其实,这阻碍了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最初,这种官办色彩并不是很重,好多球员都来自于学校、工厂,这种民间性质保证了足球的进步和发展。于是,中国足球有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这个高潮的标志就是学习匈牙利。
随后,中国足球增加了很多政治的负担,于是开始发展开始变轨,脱离了国际足坛。就算到了80年代,中国恢复了国际足联的合法席位,但很多东西却不能很快找回来了。找不回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大家对于足球意识上的混乱,心理的脆弱。于是,一次输给新西兰就会改变中国足球的进程,就会放弃技术而改为追求身体。之后又摇摆不定,找不准发展的方向。
这些,都是足球婴幼期才会出现的问题,可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摆脱不了这样的轮回,何其悲哉!
4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中国足球落后的原因很多,我说这些,就是想让足球回归到娱乐和教育的本质。回归娱乐,那就要为球迷提供快乐,否则,都不关注,你娱乐什么啊?回归教育,就是要高尚,要能引导这个国家的人民。其实,足球最大的功绩应该如此。
从这个观点出发,那些强调国企退出足球的“老板”们是非常可耻的。如果他们真是想为了足球的发展,就弄一个球队,哪怕去组织个业余联赛,打出来的队伍去参加乙级联赛,然后冲甲冲超,雄霸足坛。连成立个乙级队尝试一下的胆量都没有,还谈什么国企退出民企进入啊?亚泰其实就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很好的例子。亚泰最初就是运作了个乙级队,然后冲甲冲超的。亚泰的竞争模式,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可以进行的,民企当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足球,甚至颠覆中国足球的现状。
否则,民企介入足球最深远的方式竟然是2004年“十月革命”式的,这样的介入还是不介入的好。
以现在的情况,大家凑钱成立一个球队,慢慢发展也是正常的。何必老盯着国企民企呢?真正关心足球的人,应该关注球迷。否则,运作的足球也带有商人的气息,最终能被球迷接受多少都不可知。而且,球迷作为足球消费者,是有价值的。毕竟,球迷也是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力量。
5
在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出现裂变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有许多颠覆性的效果。这种颠覆性也许不是那样强烈地体现出来,但最终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对于足球来说,这种颠覆性显得更加淋漓尽致,毫无遮拦。就拿足球领导的话来说,足球现在没有是非,怎么弄都不对。这就是价值体系的颠覆。在这个时候,只有成绩成了硬道理。抛却成绩,一切都白说,什么价值体系,都被颠覆得一塌糊涂,甚至都敢于和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违背。
这种颠覆性的效果使大家更多地看到的足球背面的东西,而且,这是被媒体涂抹得乱七八糟的背面,是一个严重失真了的背面。足球成了大家生活中的一个裂像,谁都可以咒骂,这些咒骂填充在这个裂像的缝隙里,使整个足球的“视界”更加班驳陆离。所以,中国人对于足球的恨和爱是变了形的。这种爱固然很炽烈,但是,恨起来却也是深入骨髓的。
就像一位记者跟我说的,她的报社的中层十分热衷赌球,而且几乎就是公开的。如果这位先生赢了,就会说:你看你看,这肯定是假球,我都看出来了还能不是假球?输了呢,他就会说:你看,球队和庄家联手了,如何如何!更无德的是,某些俱乐部老总为了打压一些球员,也会在酒桌上跟记者说:某某球员有问题,你看他那眼神,你看他那眼神!绝对有问题!就拿一位退役的老球员的话说,其实,本来足球不是如此的,但大家说得多了,就变了形了。人家英国的小报报了鲁尼去找老***,马上主流报纸就会反过来,报道鲁尼如何如何有爱心,参加公益活动,等等等等。在英国这样的地方,足球在主流意识中,是有一定地位的。
而我们的足球,从改革开始,就被边缘化了。当然,这边缘化的始作俑者是中国足球不堪的成绩。但是,这种边缘化最终的结果是中国足球始终在恶性循环之中,不得长进。就拿现在来说,球员越来越没有个性,技术水平日益退化,而菲闻却越来越多(当然,好多是被冤枉的)。这样,中国足球如何能发展呢?好多人观看足球比赛,也是为了发泄,内心里也没有多少美好的愿望。
就拿国家队选帅来说,能够带队出成绩的教练就像和尚头上的虱子那样趴着呢,就是转来转去,选不出来个好的。出现这种情况说是有风险,不敢承担风险还去管理中国足球?不想承担风险那谁为中国足球的历史承担责任?责任意识的不到位和集体缺失已经让人感到多么多么的无奈。好多简单的道理,只需要做加减法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从事足球工作的人就是做不好?可悲,可恨,这可悲和可恨不是足球管理机关的,而是所有中国球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