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字发表】家有个小小“收藏家”

(2014-06-17 06:00:06)
标签:

心理育儿

收藏控

育儿

分类: 文字发表

【文字发表】家有个小小“收藏家”
畅儿7岁生日

图文:畅儿妈妈

 

周末收拾房间,把畅儿的百宝箱给翻出来了,一个大木箱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好多个小纸盒,打开来看,可真够丰富的,各种各样的小石头,用完的各种化妆品瓶瓶罐罐,花花绿绿的糖纸,五颜六色的树叶,还有些不能分类的,像瓶盖、纽扣等等,在我们眼里毫无用处的垃圾,在孩子这里成了宝贝,坐拥这么一大箱子宝贝,孩子可不成了“收藏家”?

用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在学爬学走期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往前行。等宝宝学会走路,目光便逐渐分散到各个角落,对于身边事物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衣服上的小线头,地上的小石头,沾满泥巴的小树枝……各种细小的东西突然之间成了宝宝关注的对象,原来宝宝已经到了细微事物敏感期啦!

什么是细微事物敏感期?

一般来说,孩子在1岁半到2岁左右开始进入关注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这一敏感期会一直持续到4岁。1岁半左右,孩子能够将手的活动和整个身体的平衡联系起来,腿也能自如地走来走去,换句话说,这时候的孩子折手和腿都开始有力量了,长本事了,想去哪就去哪,想抓什么就抓什么,随着手和身体平衡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开始变得灵活起来。

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会做出一些让爸爸妈妈不太理解的小动作,比如拿着一片落叶,要把它栽到花盆里,土里发现一只小虫子要兴奋地叫起来,地上捡起的小石头居然要咬一咬、尝一尝,一小块木头也当宝贝一样装进口袋里,一片指甲盖大的纸屑要追着玩半天,当宝宝经常被这些小东西所吸引,变成一个“收藏控”宝宝时,就说明他进入细微事物敏感期啦。

“收藏控”带给孩子哪些变化?

精细运动发展孩子小肌肉。处于细微事物敏感期的宝宝就像一个小小收藏家,一看到小东西就会两眼放光,时常捡一些“宝贝”回家,这正是锻炼宝宝精细动作的最好时机哦!抓一抓、捏一捏、揉一揉,撕开、吹散、藏起,捡起来、装起来、串起来……这都是小肌肉的精细运动,通过这样的锻炼,发展他们小手的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而这就给以后发展他们的精细动作打下了基础。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比较能力。1.5-4岁这一阶段,宝宝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对身边事物强烈渴望去了解和探索。孩子的耳朵、眼睛、嘴巴、鼻子、手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探索的能量,正是培养他的观察力的最佳时期。随着观察力的发展,宝宝们的认知范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想象力也顺势起飞,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常常让人惊叹!同样的树叶可能有的会有个小虫眼,有的有个小斑点,有的大有的小等等,这些细微的差别会让宝宝十分好奇,通过寻找这类的差别,宝宝比较能力就会变得无比敏锐。

面对“收藏控”宝宝,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做?

细微事物敏感期看似都是跟无关紧要的小事物打交道,但对孩子的影响却十分深远!妈妈们要深入了解宝宝这一时期的成长特点,更好的帮助宝宝成长。

给宝宝的“藏品”一个收纳的空间。找一个大小合适的纸箱,简单做一下装饰,和宝贝一起做一个“百宝箱”。告诉宝宝,以后有什么好宝贝都可以放在这里。随着“藏品”不断增加,还可以增加些小纸盒,分门别类的加以保存,这样既防止宝宝的丰富“藏品”散乱在整个家里,还能培养宝宝整理收纳的习惯。

给孩子创造“收藏”的机会。有一天中午,2岁的天天怎么也不午睡,反反复复喊着要“捡洞”,妈妈听不懂,以为他胡搅蛮缠,一个劲地让他躺下睡觉。可是天天不理会,还是要“捡洞捡洞”,这时爸爸走过来,问天天是不是想去厨房捡豆?天天乐呵呵地点头,父子俩幸福地去捡豆宝贝去了,不懂宝宝心的妈妈被孩子深深地鄙视啦!

2岁半的青青对毛线头和头发丝特别感兴趣,也许是这些东西柔软的特性让宝宝产生兴趣的吧。于是青青妈妈就找了些五颜六色的毛线头陪着她一起玩。妈妈先是把毛线头散落到爬行垫上,让青青去发现,并一一捡回来,然后引导她用手拉一拉、捏一捏,毛线会有什么变化?母女俩边做边说:“毛线变直了,现在又变成一个圆圈了,我们让它变成一条小蛇,爬呀爬,然后我们让它变成一双筷子……”这样玩起来,宝宝学会了观察事物的变化,对这些毛线头更喜欢了,玩完之后,当宝贝一样收藏在自己的百宝箱里。

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自己也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也利于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着眼小处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有人说,从不蹲下来和孩子看蚂蚁搬家的妈妈不是好妈妈。而那些能和孩子一起孩子趴在草丛里玩耍的家长,才最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成为孩子最贴心的“哥们”。

3岁的林林喜欢在土地上玩耍,最喜欢观察蚂蚁。每到周末,林林妈妈就陪着他在小区的花园里玩,一起来观察蚂蚁。娘俩在蚂蚁洞口放几颗米粒,观察蚂蚁是怎样运米粒的,一边观察还一边悄悄地讨论:“哪只蚂蚁力气最大?”“它们的家在哪?”“它们能搬走几颗米?”这些都是早教课里学不到的。

3岁半的小宇最喜欢抠小洞,一会儿捡个石头,然后碰到哪里有个洞赶紧塞进去,一会儿捡几片树叶,看到路边有个小洞也塞进去。有次妈妈带小宇去坐摇摇车,小宇自己带一个一元硬币,走着走着看到路上有个地漏,像窗户似的,雨天排水用的,有一排排的小孔。小宇想把硬币塞进去,想想又不舍得。妈妈尊重他的意见,说你想塞就塞,但塞下去就没有钱坐摇摇车了。小宇想了想,还是把硬币塞了下去,自己承担了不能坐摇摇车的后果。后来再经过这里,妈妈开玩笑说,要不要把硬币塞进去,小宇说不能塞了,塞完就不能坐摇摇车啦。孩子就是在这样的体验中慢慢长大的。

试想一下,如果妈妈批评孩子:“你怎么老关注这些没意思的东西?你的钢琴弹了没有?古诗背会了没有?”那样还能享受到如此美好的亲子时光吗?等孩子过了四岁,慢慢就对收藏失去了兴趣,妈妈们再回想起宝宝的这段成长历程,还会念念不忘呢。

   

本文已被《心理育儿*家教世界》刊用。

【文字发表】家有个小小“收藏家”

【文字发表】家有个小小“收藏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