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春联、过门笺(组图)

标签:
畅儿妈妈福字春联过门笺育儿 |
分类: 生活印记 |
畅爸同事手写的福字。一看到福字,我就记起上学时书法老师教的口诀:福字待要好,田字小一小。除此之外,我好像什么也没学到。
畅爷爷喜欢写春联,每年都为村里人写,没什么讲究,红纸黑字,图个喜庆。今年回家如果还在写,我就拍照。
小时候,我最喜欢在除夕跟着父亲贴春联。
“出门见喜”是贴在大门口正对的墙上的,如果没有墙,就找棵树贴上。正上方再贴一福字。
“身体健康”是贴在床头上的,家里有几张床就要贴几张,一个都不能少。
“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是贴在厨房灶口墙上的,横批是“一家之主”。小时候不懂,问妈妈,咱这一家之主怎么贴这里了?妈妈说,大年三十不要乱说话,灶王爷正各家看呢,灶王爷是每家的一家之主,咱还指望他吃好喝好说好话呢。
这是过门笺,门上贴春联,门楣正中贴横批,一排溜贴过门笺。畅儿一看到就说,是不是有讲究呀,一下就得贴5张,不然就可以贴恭喜发财四张就行了。
这个我还真说不上来,我记得小时候的过门笺不分几张,红的绿的蓝的,岔开色儿,一排溜贴就是了,往往得有七八张吧,而且还得上两排呢。
过门钱
门笺,俗称“过门钱”、“门吊子”或“花纸”,是我国传统的年节门(窗)楣吉祥装饰物。在山东集中流行于临沂、潍坊、枣庄等地。“门笺”一词最初见于《后汉书·礼仪志》,到了南宋,开始把春幡胜与元旦(既春节)悬挂于门首。从幡胜到门笺,从丝绢到五色纸,走过了千余年的漫长岁月,由“过门钱”改称“门笺”。 门笺,一般都用红棉纸或其他彩纸裁制而成,呈长方形,长约一尺左右,宽约七寸左右,四周镌有图案,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上为吉语题额,中为“吉庆有余”、“五谷丰登”之类吉祥语或吉祥图案,下呈多种多样变化的穗状。每逢春节(旧历新年),粘贴于门楣上,称作“喜笺”。 “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现在,过门笺作为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已被山东省莒县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附加名录)。
每年春节前,畅爸总要添置一二盆花应景。去年也是两盆大花蕙兰,可惜一个只剩花盆了,另一盆还坚持地活着。见左侧背景处,有一棵黄叶的就是去年的那盆。
后一篇:过年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