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农村小学生的课间活动(组图)
标签:
畅儿妈妈农村学生课间活动 |
分类: 教育视点 |
很喜欢这篇《挤油》,很有味道。
我上小学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苦。学校是一座小土庙,破破烂烂的,冬天里四面进风,学生们就常常冻了手脚。寒冷的早晨我们读着书,窗外亮亮的阳光一照,我们就急切地盼着下课了。铃声一响,学生们蜂涌而出,跑进干冷的阳光里,站在教室前,跺跺脚,脚暖了,就沿墙根一字排开,中间站个大个,两边人数相等,一齐往中间挤,咬牙,弓腿,喊号子,挤掉了帽子顾不及捡的,绷断了线做的腰带,也只能硬撑着,一来二去,身体就暖和起来,甚至冒出汗来。这种游戏,我们叫“挤油”,天天要做的。
那时做教师的并不反对我们这一活动。记得我们教学老师,年龄不大,个头不小,冬天戴一顶油乎乎的破军帽,帽沿皱皱巴巴。他教我们学小数时,把0.24读成零点二十四,是过了一天又让我们读作0.24的。他常靠墙根一站,两手向自己一挥,“来”,学生们便一拥而上,好像总是挤不动他,上课铃一响,他猛地抽身而去,学生们便倒成一片。
语文老师是上了年纪的,姓余,面黑,不苟言笑,据说私塾底子厚实。他当然不挤油了,总是提前走进教室,写一些成语要我们抄背,诸如“爱屋及乌”,“入木三分”之类。开课前总先提问题,我们最怕的就是头十分钟,回答不出来,他就会拿眼瞪着你,半天说一句:“挤油的劲呢?站着!”
那时学生穿的小袄都是自家纺的棉布,粗糙,易坏,在凹凸不平的黄土墙上磨不多久, 就会露出黑黄的棉絮,回家总少不了挨骂:“又在墙上磨痒痒了。” 喝斥好像并没有减少了挤油的次数,孩子快乐起来的时候,什么都敢忘记。
这是我童年时代最有趣的游戏。
(刘宗礼《“挤油”》,《文汇报》1994年4月4日)
寒冬腊月里,如今的农村孩子课间玩什么呢?
操场上一群女生在玩丢沙包。跑来跑去的,想必一会就能暖和起来。
跳皮筋是女孩的最爱,一个班里就有两拨女生在玩。
这三位女生在踢键子。我们小时候叫踢mao、来mao,mao读做一声。
打羽毛球的也有好几组。
农村小学取暖条件差得多,很多孩子手脚都冻了,但孩子们每天很快乐。教室门前就能活动,每个课间都能出来活动一番,不一会儿手脚就暖和起来了,不像城里的孩子,一直缩在有暖气、空调的教室里,下课也没有空间自由活动。
“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有多少学校能真正做到?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