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习体会:你是哪样的父母?
(2009-04-10 13:51:19)
标签:
家庭教育成绩优良成绩差父母责任育儿 |
分类: 生活印记 |
心理学学习内容:
上世纪七十年代,心理学家菲利普斯和亚当斯对成绩优良的学生和成绩应该优良却很差的学生的对比研究发现:
1、成绩优良学生的父母提的要求比成绩差的父母具体明确。
2、成绩优良学生的父母比成绩差的父母更重视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3、成绩差的学生的父母格外关心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利。
我的反思与体会:
1、成绩应该优良却很差的,从父母的角度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接轨。孩子在家里成了小霸王、小公主,唯我独尊。在家长的纵容下,遇事一哭一闹不合理的愿望就能得到满足,那么他到了学校里去,也一样会又哭又闹以得到老师的注意与允许,如果感到老师不像父母一样听他的,那他就会想是不是自己哭闹的不够?继而加大哭闹的程度。如此恶性循环,那就是逐渐培养了一个“成绩应该优良但却很差”的学生。
庆幸我的家庭教育民主、公平,所以“想培养差生也很难”,呵呵,有点自吹自擂。
2、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工作能力,父母能做到什么?
这让我想到刚读过的郜妈的博文《爱孩子的心要宽 帮孩子的手要短》,这方面我还要努力。
3、俗话常说“吃亏是福”,莫非是对的?
看到有些父母格外关心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利,唯恐孩子在学校里吃亏,因为孩子们之间的小事情还会找到老师头上。我也曾担心畅儿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但没说出口,只盼着畅儿在经历过能体验、感悟,自己得出与同伴相处的规则。三年了,畅儿的小学生活快快乐乐,每天都有说不完的有意思的事,看来过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