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触摸教育的灵魂

(2012-01-13 07:53:41)
标签:

华夏教师

青年心理

教学大纲

教育

教师

触摸

灵魂

方法

依赖思想

学科

分类: 精彩推荐

触摸教育的灵魂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金海云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教师、活动家帕克•J•帕尔默。该书从内容到叙事风格,都是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教师的风格及个性。

当我有幸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教师们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

读过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我深刻认识到: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而是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要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自身认同”是《教学勇气》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一个完整、不分离的自身认同既是优秀教学的源泉又是优秀教学核心的整合状态。只有当教师能够真实地倾听自我,能够自如地与自我内心对话交流,能够清楚地把握自我的个性和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教师的生命意识才会觉醒,才会对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随时慷慨地向学生敞开其内心的精神生活,才能够真正注意并尊重和回应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与学生默契地共享心灵之旅,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引领他们编织起心灵世界。而自身完整与自身认同又是密不可分的。个体通过对自身认同中的工作与各种联系进行整合,可以提高自身完整。

本书中后面几个主要概念如共同体、恐惧和分离等,都是基于上述两个概念展开论述的。同时,本书有关章节还从两个方面对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既与启发、引导我们的心灵导师相遇又与选择了我们的学科相遇。

当我读到这两个方面时,我立刻想起 朱永新教授的教育随笔《享受与幸福》,他对个体的世界进行了二分,即情感世界和智慧世界,同时他还认为个人的幸福与快乐与否取决于二者的满足情况。书中写道:“在情感世界,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真正地把爱心献给所有的孩子,真正用心地对待自己的每一次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他一定会感受教育的乐趣,体验教育的幸福。同时,在智慧世界,他也一定会找到‘把发现留给孩子’的办法,让学生每一天都在期待和惊喜中度过。”

正是由于两个世界的统一,教师和学生才能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达到共赢,教师才能感到身为人师的幸福与快乐。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教师在良好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状态下达到的最佳的教学效果。

“心灵导师”就是从“情感世界角度”来讲,主要指教学中的自我认同与完整;而“与学科相遇”则是从“智慧世界角度”讲,主要指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的能力,使其较少依赖于教师采用的方法而更多地依赖于学生自己根据理解形成对自己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种良性的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何愁达不到自身完整而学生又何尝会逃课呢?因此,我认为,要想真正读懂这本书,要想持久地唤醒教师的内心定力以支撑其持续的专业成长,必须首先弄清楚教师“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深刻内涵。

我们该如何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

帕尔默在书中已经告诉了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

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地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在我们从教十几年中,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增长,我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我想这书是适合我的,我爱学生,我爱教学,我体会过在课堂上师生精彩的配合,有着因心灵的撞击而产生的教与学双方都感受到的欣喜,一堂课下来,自己都会久久回味。那时就会觉得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莫过于教师。

曾经,为了心灵的自由,带着美好的愿望,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堂,但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眼前的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无法扭转,我痛苦;面对学科教学,个人魅力与死板的课堂完全背道而驰,是身心分离的痛苦;面对外部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消退,以至于无心教学,失去了教学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

我们应该从学科、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知识三个层面来看待教学,优秀教学是源自于自己的心灵,优秀教师是不把自己的教学简单地降低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教学源自自己的心灵。

因此,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起勇气,不要害怕,不要恐惧,去开放我们的心灵,去寻找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让自己的教学建立在自己的心灵之上,去创造真正优秀的教学,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作者单位:海淀区万泉河小学

——本文刊登于《青年心理》杂志119期,版权所有,转载刊发后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