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要说话啦妈妈该如何引导他

(2019-08-08 09:31:46)
分类: 育儿宝典


/姜勤

 

 

时间过得真快,宝宝1岁了,该牙牙学语了,新妈妈真开心啊!可是,很多宝宝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大喊大叫爱发脾气、有的却沉默寡言,语言能力和同龄的小朋友相比较慢。每当这时,很多新妈妈都会忧心忡忡,对我念叨说,会不会孩子的语言能力先天不足?

其实新妈妈过虑了。宝宝只不过是语言敏感期的正常反应而已。

宝宝的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能力,3岁以前是口头语言的敏感期,3岁以后才会出现书写、阅读等文字语言的兴趣。语言敏感期时孩子最喜欢的是妈妈的声音,因为妈妈说话的声音给孩子带来各种需要的满足,所以孩子识别最敏感的声音是妈妈的声音。然后从爱听妈妈的声音到听懂妈妈的声音,到听到后动作反应,最后才有语言表达。1-2岁的宝宝只能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一般在2岁以后,宝宝才会进入语言的爆发期。

宝宝在爸爸妈妈面前大喊大叫,发脾气摔东西,不是性格有问题,而是语言能力开始的表现。当宝宝语言表达能力低于实际思维能力时,宝宝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会急得喊叫,甚至会急得大哭。另一方面,宝宝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吸引父母注意力。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训斥宝宝,蹲下来和宝宝交流,对宝宝说:“妈妈知道,宝宝想告诉妈妈一些事情,但宝宝还小,不能说出宝宝想说的话,不要急,慢慢来。”爸爸妈妈也可试着理解宝宝的意图,问宝宝是不是想和妈妈说这个意思呀?或许宝宝没有完全听懂妈妈的话,但此时对宝宝来说,爸爸妈妈说话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爸爸妈妈的态度。只要宝宝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和理解,就足够了,宝宝就能安静下来,就没有挫败感。

但同时,宝宝个体差异很大,也有很多宝宝习惯了用身体语言表达要求,即使语言能力开始,也仍然习惯用动作、表情来表达需求,比如他想吃饼干,就用手去指,不愿以语言表示。此时,新妈妈就不能立即去满足他的需求,而是以循循善诱的形式来“逼”他用词或短句来表达,哪怕是一个字也好。如孩子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指着门,意思是要出去玩。这时,大人不要马上回应,应该教宝宝说:“出去玩。”先“逼”他说出一个“玩”字也是好的。如果不逼宝宝说话,他就总不想说话。许多宝宝一直到2岁还不愿说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1岁半左右,新妈妈害怕宝宝哭闹就习惯于满足他身体语言的要求所造成的。

即使宝宝开始说话后,语言能力也相当有限。此时新妈妈不要着急,要引导宝宝慢慢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比如宝宝说:“妈妈,走。”其中有“妈妈,离开这里。”“妈妈回家。”或“妈妈,去散步。”等不同的意思,需要依情况而定。再比如宝宝说:“妈妈,我要吃……。”其实宝宝想表达的意思是:“妈妈,我要吃面包。”这时妈妈可以回应:“宝宝要吃蛋糕。”如此以后,孩子就会很清楚地说:“宝宝要吃蛋糕。”妈妈适当的解码,以完整的语句说出,并蹲下来让孩子看到说话的嘴形,是帮助这个时期宝宝语言发展很重要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