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文/黄志涌
家长最常问我的问题是:我的孩子适合学画吗?孩子有绘画天赋吗?听过我讲课的朋友都知道,孩子天生就带着八项智能来到世界上,天生就有观察、反省等能力。只是长大了,他们被社会的教条压抑住,比如希望他们不要太冒险、希望他们专注一些东西,比如数理化等。当一个人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时候,其他部分就被减弱或被压抑住了。当然,现在时代进步快速,孩子们现在学的,在5年或者10年后就不需要了,甚至这个行业都没有了。所以未来的孩子到底要什么?我想我的答案是艺术的创造力。只有有艺术创造力的孩子,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我从3岁,到小学3-4年级,一直到高中,我眼里只有画画,除了画画,我什么都不想。直到现在画画还是我的本业,虽然现在画得不多。后来涉足心理学,花了一二十年获得了三张这个领域的执照,主攻亲子心理学教育,去跟父母们谈,如何让孩子获得充足的、内在的心理保障。再后来因为工作做得不错,又到企业做高管,继续学习了潜能开发、公关谈判、手相星座、易经等。因为工作涉及管理,又去学习了管理学,拿到了几张执照,比如著名的《第五项修炼》,1996年我就成了台湾最早的一批认证讲师。我现在的工作是在一家上市辅导公司里做一个课程的负责人,对于金融市场,上市辅导都有涉猎。在台湾,人们会认为这是兴趣衍生出来的特殊行为或个人喜好。但在大陆,它有一个不错的说法叫跨界。一个人能够从原本的一项能力跨足到一项完全跟他学的不同的领域,习得了不同的技术和表现形式,称为跨界。
我归纳自己能跨界的原因有三:
一是坚持,就是死磕的耐性比别人强。画画让我学到了坚持力。不管别人的意见如何,不管我的状态如何,我认定一个目标,不论遇到什么困境,我三个月、半年一定要把这个作品完成。坚持力对一个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很多人不是不想坚持,也许是浮躁的环境、浮躁的父母,让孩子没有办法专注,坚持,坚持就两个字,做起来却很难。
二是创造力,作为一个画家,“我要做得比别人棒,比别人好”的信念非常强大。“我要创造出让别人惊讶不已的东西”,这样的想法,让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锻炼自己。画家有很高的目标。创造力是一个人真正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现在很多儿童,包括成人,仅满足于敷衍了事,而没有去想这件事对自己的意义如何。
三是整体思考,德国儿童心理学家说过,一幅画抵得过一万个文字,因为画里面要布置的东西是非常多的。以画风景画为例:天空的颜色、天空的布局、天空的变幻莫测、底下的河水倒影,两旁的树林,其实都是千姿万彩的。如何才能做到简单描绘,却又蕴藏着各种巧妙的布局,这是需要很大的布局能力和观察力的。在创作一幅作品时,一个画家思考的不是“我现在该干什么”,而是要依据他以往的经验,思考其作品在未来三个月有什么样的市场评价,有什么特质,然后才在当下这一刻开始画画。在下笔的那一刻,他所有的东西都已准备好,包括画画的环境、如何布置。如果边画边想,那会是一个大拼盘。艺术是在画家创作前就已经在画家的心中,只是通过画家的手表现出来而已。
作为画家,我非常推崇开发孩子的艺术创造力。孩子从小要培养艺术和体育两个能力。这才是孩子一辈子的最重要的保障,才能培养刚才提到的三个能力。我不爱读书,但我为什么要看那么多书呢?是因为我在创作的时候,有很多的疑问,要从书中去找寻答案。我读书不是为了父母、老师,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需要。
现在回归到主题:我第一次接触漫画是在3岁时。我母亲带我去打针,为了防止我哭,买了一本漫画书给我。我一下子被漫画迷住了。从此以后,我爱上了打针,因为可以得到一本漫画书看。后来,随着我长大,我看的漫画书越来越多,我开始画,在纸上画,自己编漫画。在四年级时,我萌发了一个想法:自己去造访漫画杂志出版社。在门口足足站了一个多小时,终于鼓起勇气敲开了杂志社的门。一扇门从此打开。我后来经常跟漫画家聊天。他们给我讲了些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但他们认真的态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的中学生涯沉浸在漫画创作中。父母也没有限制我,给了我宝贵的发展空间。我参加了台湾的三次漫画大赛,在第三次获奖,奠定了成为漫画家的基础。我的父母也不再认为我成为漫画家的愿望是空想。
在绘画的诸多品类中我最推崇漫画。因为一般的画画真的会使一个创作者进入一种偏激的状态。例如毕加索、梵高的画,是单一心理表现,就是将自己的内心投射到画画上面。为什么许多人看了梵高的画很感动,是因为他们被画家表现出来的漩涡式的心理状态吸引住了。但是这代表了什么?这些著名画家不是正常人,他们的精神状态已经超越了常人能够接受的状态。
相比于水彩、书法、油画、室内建筑设计等,漫画家首先文字表达力要强,因为他要编故事、编对白等。第二,画面力要非常好。因为他要画各种各样的东西。漫画家其实是一个导演,他能控制漫画里所有人和物的情绪的表现和表达。他在一张薄薄的纸上导演了所有的喜怒哀乐。作为一个漫画家,学科学、学玄学是必要的。如何让里面的故事有趣,必须学习历史、人物传记、科学史等等,这样才能编出好剧本,才能吸引别人。
漫画里涵盖了其他的艺术成分:文字、编剧、绘画、导演、心理学、科学等等。一个人要集七、八项能力于一身,才能创作出一幅好漫画。可能在突然间,家长们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会喜欢漫画,因为这里面投注了人世间百态,以及小小脑袋里装的几百本、几千本书所融合的智慧和趣味。一开始我说画画很容易,这是画画的形态,可我又说画画很难,因为这牵扯了技术和技巧,要习得它们,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已经进入四十不惑的年龄,当我回首刚开始画画时那一刻的感动,至今还记忆犹新。在未来的路上,孩子需要更多的艺术创造力和其他能力,也许我可以提供一些方向。
有人会说,从小不喜欢画的孩子,如何培养艺术创造呢?我要说的是:第一,没有不喜欢表达自己内心的孩子。无论是戏剧化的表达、自我对话的表达、画画的表达,都是孩子,甚至成人内在的必要。第二,不喜欢画画,是因为他的画画被成人掌控,他不开心。再有,画画不是他的长项,但这可以透过文字、音乐、舞蹈的结合来进行表现,他还是有这方面能力的。
学习是微妙的事情。不外三个过程:一是临摹,二是学习,三是创造。临摹阶段的孩子,能把他看到的东西直接临摹地表达出来。接下来的阶段,关键技巧是不要妨碍他的创造力。在有条件的限制下,引导他专注地发展,让内容不要偏散掉,要让内容有一个持续的发展。孩子喜欢涂鸦,是借由画画来表现他看到的东西。他画的物体和颜色涵盖了意义的存在。涂鸦代表了孩子的观察,孩子出生就有创造力和幻想力,他涂鸦的过程是他想要表示和创造的事情。我跟孩子的内在能够共鸣。我要指出,八大智能不可分开来学习。比如音乐和画画可以结合。孩子把颜料倒在身上,通过舞蹈,抛洒在空中,到别人身上,在地上滚,也是画画的一种。这样的结合,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透过舞蹈的乐趣自然地挥洒,是无拘无束的,对画画表达有了更多的认知、更多的自信,可以创作出更多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