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育儿宝典 |
恐龙的故事
文/郭雪飞
我估计在目前小男孩的交流中,除了奥特曼,恐龙应该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恐龙这个在几千万年以前就已灭绝的庞然大物,现在却有着无比鲜活的生命力,小孩子对动物园里真实存在的动物不一定都熟悉了解,但对恐龙的种类和习性却能如数家珍。当两个小孩在一起讨论恐龙的时候,真的有种时空倒转的感觉,就仿佛我小的时候看恐龙特急克塞号,被人间大炮发送到了白垩纪。充满幻想和激情的童年真的很好。
“妈妈,你知道恐龙是怎么在地球上消失的吗?”“真的发现恐龙蛋,还能孵出小恐龙吗?”“有生活在水里的恐龙吗?”“巨龙和霸王龙哪个更厉害?”我也记不清是从什么样时候开始,儿子常常要问我一些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只是在电影中才认识了霸王龙和翼龙,感觉很恐怖,从来没想过,这个生存在几亿年前的物种会和我产生什么关系。儿子的问题,让我顿感古生物知识的贫乏,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同时也为了满足儿子对恐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买了很多关于恐龙的书,并且开始和儿子出入于各个博物馆,追寻恐龙的足迹。
古动物博物馆是我们最初常去的地方,那里有完整的经复元的霸王龙骨骼化石。身形巨大的霸王龙以一种极其威武的前进姿态矗立在博物馆的大厅内,似乎还带着远古的神勇和凶猛。第一次见到这个化石,儿子仰着头,瞪圆了眼睛,张着大嘴足足愣了有一分钟,满脸的惊喜与震撼,书本和画册上的恐龙真的以化石的形态出现在眼前,确实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儿子绕着恐龙化石,转了一圈又一圈,楼上楼下从头到脚看了个仔细,最后再二楼放置恐龙大腿骨化石的展台前停下来,紧紧地抱着那块已被人摸的光滑无比的石头,仿佛要把自己熔进去。有一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儿子都要求去古动物博物馆,与他的恐龙化石做零距离接触,这期间我们共同阅读了有关恐龙化石发现和研究的书,儿子对发掘恐龙化石的工作十分向往,总是问我“恐龙化石是怎么发现的?我能够去参加吗?”
于是,我们去了科技馆,在科技馆B馆一层有一块小天地,专门提供给小孩子来发掘恐龙化石。在专门制作的石台边,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小铲一只小刷子,铲开厚厚的沙土,用小刷子轻轻刷去石头缝中的细土,渐渐地,一只恐龙的化石就出现在你眼前。孩子要根据最初发现的恐龙化石的一部分,来分析判断恐龙化石的整体分布,从而把整付恐龙化石完整地发掘出来。整个过程充满了惊喜与乐趣,需要有体力更需要有耐心。每一个专心工作的小孩子表情都是那么的严肃与神圣,发掘工作完成后又是那么的欣喜若狂,成功的喜悦就是这么简单。儿子每次去,都要把所有石台上的恐龙化石都发掘一遍,那几付恐龙化石的构造分布已了然于胸,渐渐这种工作已不能满足儿子对恐龙的探求,他希望能接触更真实的恐龙。
我和他一起看了斯皮尔伯格拍的《侏罗纪公园》和《迷失的世界》,影片拍的惊心动魄,儿子看得目眩神驰,看后对我说,“我要能有个恐龙蛋该多好!”我有点晕,我知道儿子是希望恐龙真的能复活。我只能告诉他,恐龙只适合生活在六千多万年前,现在的自然条件已经无法提供这种庞然大物的生存空间了。儿子似懂非懂,对无法看到真实的恐龙有着深深的遗憾。
儿子是幸运的,生在北京有这么多的博物馆让他去参观,追溯历史,探寻史前时代;生在现代有高科技的手段可以模拟过去,体验虚幻的真实。儿子恐龙的故事还在继续,只不过成为他众多兴趣点的一个。
北京宝宝2007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