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育儿宝典 |
隔代教养,妈咪育儿“不打折”
◎子刚/文
“我家孩子跟我不怎么亲”、“孩子都被爷爷奶奶宠坏了啦”……以上种种抱怨,最容易出现在“隔代教养”的家庭中。
迫于经济压力,夫妻双方都得工作的小家庭愈来愈多,加上保姆的费用也不便宜,很多夫妻都选择将幼儿托给自己的父母代为照顾。关于“隔代育子”家庭,幼儿专家指出,依生活型态的不同可归纳出3种类型:两地来回型、三代同堂型、分隔两地型,而不同类型也给妈咪们在育儿时带来了不同的困扰。如何解决这些困扰,让教育质量“不打折”,的确是妈咪们必修的“教育课堂”。
两地来回型→→从建立孩子的生活常规入手
妈咪档案:杜小欣,28岁,总经理/儿子(强强)1岁
身为一家公司总经理的杜小欣,平均每个月必须出国1次,每次大约在15天左右。丈夫是医生,整天忙于看诊,有时因为几个重要的手术几天都不回家,累了直接在医院的寝室里睡。夫妻俩人因为工作关系,只好将孩子托给父母照顾。
◆杜妈咪的困扰:
Q1.儿子强强才1岁,原本的个性很温和,但是每次我带他回家后,他就会变得很暴躁。为了矫正强强,我会不理他,等他知道用这种方式无效后,就会恢复温和。不过每当公公婆婆出现,他就会开始任性发脾气,而公婆总是任由他予取予求,我该怎么办呢?
A:交给长辈带小孙子,很容易发生这种状况,建议妈咪出差时,最好是由爸爸自己照顾孩子。因为妈咪离开15天,的确会使孩子产生恐慌感,此时再交由长辈照顾,不仅是看不到爸妈,就连熟悉的环境也不见了,而环境变动容易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所以他会出现退化行为。
当你回家时,孩子会用这种方式向你撒娇,请勿责怪,孩子只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爱,所以你即使出门在外,也可以透过电话等方式多跟孩子说话,告诉孩子你很爱他、很想念他。虽然1岁的孩子不能听懂多少,但每天能听到妈咪的声音,也是一个增进亲子关系的方法。
Q2:我固定每个月都要出差,以前强强也没有任何不适应的情况,不过最近只要我离开一下子,他就会开始紧张妈咪不见了,我出现时,他会紧紧抱住我的腿,为什么他会这样?
A:很正常的反应。一般来说,婴幼儿的第一个依附对象是妈咪,当母子间的依附关系形成后,妈咪的离去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
1岁的孩子对妈咪的依赖比较深,怕妈妈会不见。记得告诉孩子,你几时回来,或帮他准备常用的东西一起带到长辈家陪着他,因为对幼儿来说,不但是妈咪不见,连家都不见了,就像是大地震一样,容易引起幼儿的恐慌感。
Q3:我很重视餐桌礼仪,但是公婆缺乏这个观念,那时强强刚会走路,他在吃饭时也喜欢走来走去,而且婆婆的个性比较急躁,喂食速度很快,强强常常囫囵吞枣,我担心他的消化不好。
A:请别人帮忙时,应该怀抱感恩的心,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例外,所以不应要求太多。建议可以事先向长辈说明孩子的身体状况及自己的教养理念,让他坐在固定的位子上用餐,孩子会依照自己的速度进食。
同时记得在地面上铺好报纸,等孩子吃完后,再收拾。尽量用沟通的方式,告诉父母亲,让孩子自己练习吃饭,还可以帮助手部小肌肉发展喔!
三代同堂型→→掌握孩子的教养主权才行
妈咪档案:朱秋颖,25岁,服装设计师/女儿(芳儿)1岁半
朱秋颖与丈夫和父母同住,两人都要白天上班,所以白天由公公婆婆代为照顾芳儿,而朱秋颖则是下班回家后接手育儿工作,芳儿的教养主权由父母掌握。当和公婆的教养观念不同调时,有时竟会引发更大的家庭问题,她和丈夫也可能因此发生冲突。有一次,她质疑:“你妈妈为什么要这样?”丈夫抱怨:“你不感谢我妈,还要求这么多!”朱秋颖为此很伤心。
◆朱妈咪的困扰:
Q1. 芳儿心情好时,会说:“妈妈来,妈妈来。”但是心情不好时,会直接对人说:“走开!”我觉得这是很不礼貌的,但当我纠正她时,公婆就会出面,芳儿知道爷爷奶奶是靠山,所以根本不理会我的教导,我该怎么办?
A:你感到挫折的原因是孩子不认同你的教养主权。教养主权归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予孩子适当的教养。如果你只在意孩子为什么叫你“走开”,而非真正关心孩子为何心情不好,并不是爱孩子的表现。
在教训孩子之前,必须先了解孩子为什么生气?引导孩子告诉你,然后教导她合适的表达方式,同时记得跟公婆沟通,否则孩子永远都会向靠山求救。
Q2.每次芳儿一哭闹,我婆婆就会说:“你要再哭,我就会死。”以死要胁。我觉得我婆婆的处理方式很不适当,该怎么办?
A:要当场询问孩子为什么哭?发生了什么事?替她解决问题。婆婆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办才会这么说,婆婆只是拿自己害怕的事来威胁孙子,如果你帮孩子把问题解决,婆婆也会从中学习如何处理;如果你只会要求孩子不要哭,就等于跟婆婆采用同样的方式,解决不了问题。
Q3.有时芳儿的姑姑会到家里来,我婆婆都要芳儿叫她“妈妈”,我觉得称谓很重要,婆婆这种做法会让芳儿产生错乱,以为“妈妈”就是“姑姑”的意思。
A:建议可以请先生去问婆婆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先了解原因,再去沟通。若婆婆是为了拉近姑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请先生告诉婆婆,只要跟孩子说明姑姑也是很亲的亲人即可;如果妈妈和姑姑都称之为“妈妈”,孩子会对“母亲”与“亲戚”产生角色认同的混乱。
分隔两地型→→别因背景不同影响孩子观念
妈咪档案:刘琴淑,31岁,记者/儿子(雨欣)2岁
刘琴淑是北京某电视台记者,因为和丈夫的工作较忙,本想将生孩子的时间推迟些,可公婆急着抱孙子,就早早生了。但自儿子雨欣一出生到满2岁前,都是由住在南京的公婆照顾。刘琴淑本想等儿子学龄后辞职带回北京自己带,可她很快就感觉到她与儿子间的感情有了隔阂。因为长时间与他们“隔离”,儿子不但在情感上惯于依附爷爷奶奶,其他如生活作息、价值观、待人处事等,也都受到长辈的影响。一时间,刘琴淑在教育儿子时遇到了很多困扰!
◆刘妈咪的困扰:
Q1:我婆婆除了照顾雨欣之外,也照顾雨欣的堂妹,我会教导雨欣学习分享,有玩具要跟堂妹一起玩,或轮流玩,如果雨欣太霸道想要独占玩具,我会处罚他也不准玩。但婆婆却会告诉小堂妹:“这个玩具只适合男生玩,女生要玩别的,”婆婆这么纵容他,我很不认同,怎么办?
A:教育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在孩子学会“爱”以后,因为爱而愿意听话。当妈妈扮演的角色是剥夺者,以不给玩具作为对孩子的处罚,妈妈只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变成外人或坏人,而婆婆的介入,会被孩子解读为“奶奶爱他”,所以最好不要急着用处罚的方式来处理。
玩具是孩子的,他不愿意分享时,当然可以不分享,因为孩子是先建立所有权的认知后,才能够学会分享。所以要先鼓励孩子很棒,因为他会保护自己的东西,再告诉他:“如果你愿意借给别人一起玩的话,你就更棒了!”
Q2:雨欣小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喂他吃饭,现在雨欣已经2岁了,也学会自己吃饭了。可是只要雨欣一看到爷爷奶奶就会撒娇说手酸,要求爷爷奶奶喂他吃饭,我觉得这样会把他宠坏,真不知该怎么办?
A:建议先正面答谢公婆对孩子的照顾,然后再告诉他们,小孙子已经长大了,他很棒、很厉害,会自己吃饭呢!让孩子表演自己吃饭给爷爷奶奶看,然后请爷爷奶奶帮他鼓掌。其实孩子只是想要撒娇,当父母太过理性时,孩子只好转而向爷爷奶奶撒娇啰!
Q3:我觉得一件事情教2~3遍雨欣应该学会,但公婆认为我对雨欣太严格,有时会干涉我的教育方式,我认为公婆虽然很照顾雨欣,但有时会流于溺爱,怎么办?
A:溺爱孙子是公婆的权利,当你为人媳妇时,角色就是一个成熟的大人,要去思考长辈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而不是像小女孩一样,生气公婆又来批评你了。
学习接受有道理的建议,没有道理的意见,也要注意方式,毕竟公婆的出发点是疼爱你的孩子,要平和地谢谢他们,答应他们仔细想想就好了。
《北京宝宝》2006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