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教师流动与均衡教育

(2012-09-20 08:15:49)
标签:

均衡教育

公平

叶志平

流动

权力

分类: 随笔

教师流动与均衡教育

本文刊发在2012年5期《中国西部》教育版

                        【原创】教师流动与均衡教育
                                      (配图说明:貌似衣冠楚楚)

均衡教育与公平教育一直是最近教育界的热点,人们都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来达成这样的教育理念,找到解决制约教育公平发展的瓶颈,走出教育困境。

均衡教育与公平教育必须要牵扯到的两个概念就是教师流动和资金配置。目前,教育资源配置走向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极端,那就是名师和国家划拨资金几乎全部聚集在县城中学、重点中学。无可厚非,重点学校重点关注、重点建设,才能出现伟大的成功。但是,现在教育部提倡均衡教育与公平教育,就是要打破这样的重点学校。但是,目前国家还不具备打破这些重点学校的条件、资金,也没有必要去打破,但是,应该把更多的名师或者资金向非重点学校和乡镇中小学转移,提高其软件、硬件设施,这样才能真正让全国各地学生享受到公平教育、彻底解决城乡二元化的教育体制。

目前情况而言,名师要想分配、流动到中小学,非常难,谁都想到生活环境好的地方教书、同时待遇又高,还能周末补课、办班等赚取高额的额外收入,乡镇中小学则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是,在国家在资金划拨和建设上,这完全能够做大,停止一些重点中小学和城市中小学的资金建设,把这些资金转移到薄弱学校、非重点中学和乡镇中小学,去扶持这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国家正在做这一步,但其资金投入力度和教师流动力度还不大,效果还不是很明显,甚至在地方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某县某乡镇中学,除开该县那所打着初中教育专家的私立学校和县城初中外,全县就属这所学校教育质量最高、发展趋势呈良性循环,教师也乐于奉献,外镇和外县的学生都到这所学校积极求学。这样的学校,应该得到扶持,但是,国家划拨给县教育局建设塑胶操场的时候,第一批次的中小学居然没有这所学校的名单;第二批次范围扩大了,这所学校有了修建塑胶操场的资格,但是,在修建的过程中,该学校校长发现修建质量存在问题,于是,要求承包商没有修好的要返工,不是就不签字。恰好这个时候已经要临近暑假,而每年度该县教育局局长搞了一个校长流动制度,不停的轮换校长。应该说这个学校校长管理学校井井有条,学校发展也不错,如果要调动只能往更好的学校调或者到教育局担任副局长之类,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校长居然被调到了一个很差的学校,甚至在开学前初一根本就没有招到多少人,还是校长和教师暑假走田坎才招到几十个人。

校长只能坚决执行上级的任命,就像军人行军打仗一样只有执行;很多老师都为校长感到不平,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谁叫你不开窍,谁让你不签字呢?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为什么一直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地方教育部门为何一直都是阴风阳违,因为这里面存在很大的利益因素。而且,人家还有很冠冕堂皇的理由,坚决执行上级关于教师流动的文件。如果领导真能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人都这样,教师流动制度还好办,关键是现在领导打着教师流动制度的口号,实施自己心里的小算盘。其可以把不听从自己话的人调到很差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从很差的地方任意调到好地方,甚至连升三级“官职”。这已经不是教师流动,而是一种变异的权术,甚至是一种变相的牟取暴利的工具和手段。这样的权术不仅不利于教育发展,而是教育发展面前的一大毒瘤。

教师流动和均衡教育要破解的城乡二元制教育体制的弊端,国家下拨款的目的是要帮扶乡镇中小学的修建,让这些薄弱学校先从硬件设施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改善,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并不是看上去的那样美。很多东西,并不是一些学校想要就能要到,而是上级部门想给谁就给谁;同时,如果你不按照上级要求来做,吃亏的就是你自己。就像这个农村校长一样,尽管工作干得还算差强人意,但结果呢,就因为不签字,影响了上级领导某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于是,被一纸莫须有的罪名无条件调离。

这让我想起了最牛校长叶志平,当他接手校长后就对前几年才修建的教学楼进行加固、修建,以至于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很多学校倒塌造成极大伤亡而他的学校却没有倒。以至于他学建筑设计的儿子叶茂说“那时候小不懂,只记得楼道的栏杆不是很结实,真的可以晃动。地震后我回去看过那栋楼后曾经跟父亲说‘我负责任地告诉你,如果你当年不加固,这栋楼一定会塌掉的’。” 1997年开始,叶志平连续几年致力于这栋楼的改造加固。叶志平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拆除厕所楼,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建厕所。他还把楼板间缝隙中的水泥纸袋去掉,重新灌注了实实在在的混凝土。第三次,他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照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一个17万元建成的教学楼花了40万元用于加固改造。这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这是在对前任校长修建豆腐渣工程的一次否定,但却又是对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如果不是那场地震的检验,很多人肯定会说叶志平是疯子。当然,我不知道在这之前他是否因为这个事情受到过一些非议。

现实生活中,很多校长都心照不宣,明知道是豆腐渣工作,只要不危急之际的利益就成;但又有多少校长敢有这样的底气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纠正前任的错误,也就只有叶志平敢这样做,才造就了汶川地震中的奇迹。现实中又有多少校长因为做了这样的事情而受到打击、排斥?这个不得而知,但是,目前中国教育的官本位制度下,要想当好一个学校的校长,要想坐稳自己的校长“宝座”,仅仅管理好学校是不行的,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很多学校都搞不好的原因。

现在学校要发展,现代教育要破解城乡二元制教育体制、创造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就需要有这样作为的校长,敢于担当,敢于面对现实,从学校的硬件建设到学校的软件建设,以及学校的教育质量,带领教师们做好自己的学校,咱中国教育才有希望。那种“和稀泥”式的管理、那种维持会长式的管理,实则是现代教育的蛀虫。

教师流动制度,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能让下面的管理者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没有这样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教师流动,就是地方教育部门有一个玩弄权术的灵丹妙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