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宋体年级组评选一条龙最差教师管理评比宜川中学杂谈 |
分类: 时评 |
“最差教师”评选彰显校长管理无能
从11月28日开始,宜川县宜川中学高二年级组在教师中开展了一项评选活动,这项在教师看来是在评选“最差教师”的活动,该校高二年级组的60名教师人心惶惶,不知所措;学校却认为是为了找出教学实力弱的教师,帮其提高教学能力。宜川中学高二年级组此次评选“最差教师”活动,先由各备课组通过听课,对老师实行打分选出“最差教师”,然后再由年级组对这些各备课组选出的“最差教师”重新听课,并对其再认定,最终选出高二年级的“最差教师”(《华商报》)。
这个办法看起来很科学,很美丽,是一个现代教育管理的一个“伟大发明”。因为,学校这样一搞之后,就没有教师偷懒,从备课、上课、作业以及个辅等工作都能够一条龙完成,教师能够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一条龙服务。管理者出于这样的想法值得理解,毕竟,在现在教育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校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要想异军突起,主要依靠的还是教学质量和升学率,这是考核学校办学质量最核心的指标,而上级主管部门和家长看重的也是这一点。
“最差教师” 评选活动,就像一条鲶鱼,一下子就激活了学校的教学,让全校教师都积极主动起来。但是,这仅仅是管理者的一个主观愿望,一个学生和一个班级的发展,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会涉及的到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教学不是现代加工厂,只要是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看工人的技术,教育却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分班的时候是不是一样的,学校每个重点班、实验班和普通班之间学生有多大差距?每个班级的班主任管理能力是不是一样的高?每个班配置的教师是不是一样的好?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目标,每个班级考试的结果肯定会有很大差别。及时能够达到这样的状况,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在经验上也是有区别的,毕竟年轻教师对考点不熟悉等因素都会导致考试的结果。如果一个教师一旦被打成“最差教师”,其发展可想而知。就像很多学生,一开始就被打上差生的标签一样,学生的发展基本上就注定了结局。
“最差教师” 评选,表面看是学校管理者的一个创新,是一次管理层面的探索,但实质上是一个管理在损招。如果一个校长才用这样的方法来管理学校,即使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员工也会怨声载道。这已经不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而是像夏衍在《包身工》一文中所提高的管制。如果现在教师处于这样的管制之下而不是管理之中,那将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强调学校依靠人而存在,由人进行管理,即一切管理活动由人决定、策划、操纵、运作,人始终是整个管理过程的主体或主导要素。这就是“人即学校,学校即人”的道理。学校要不断创造、提升自己的教育形象,满足社会教育群体的消费需求。同时,学校管理还要满足全体教职员工的需要,不仅要获取收入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引导教师施展才干、实现抱负,个人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学校管理旨在提高教师的智力、知识、技能,锻炼和完善人的意志、品格,发展教师的整体素质,成为现代学校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和目的。这是人本管理应有的哲学含义、本质含义和理想境界。
现代校长,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来管理教师,说明这个校长的管理已经山穷水尽,没有什么管理思想可言了。现在校长,管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管住人,而在于通过自己的管理促进教师成长、引领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促进学生和学校的更好发展。同时,校长做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时时处处替教师考虑,没有一个教师不努力工作,没有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如果出现教师不热爱自己的教育,或者其他问题,那一定是校长管理出了问题。当一个校长在指责教师的时候,是否会拷问自己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
作为校长,如果自己的管理行为不科学不合理,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发展,也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如果一个教师被校长打上“最差教师”的烙印,其一生很难走出这个人生的阴影。不论什么学校,什么地方,只要学校用“最差”去衡量,就会出现最差的教师。校长管理的目的不是要让这些教师出丑,而是要引领这些教师的发展,这才是管理的目的。没有一个教师愿意做最差的教师,都在努力奋斗,但是一旦校长的管理行为让教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最差教师”,教师就会按照最差教师的行为去上课,最终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仅让校长的管理难堪,学生也会遭殃,教师也会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