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白中杰,一个优生走向A级通缉犯的宿命
(2010-09-25 10:07:11)
标签:
白中杰镇远县宋体白玉权爱的痛苦优生教育 |
分类: 教育 |
白中杰,一个老师和邻居眼里是一个学习成绩好又孝顺的孩子,一个在同镇人眼里是一个“见人主动打招呼”、“有些贪玩”的孩子,一个曾经学校年级前50名的优生,但却是一个背负9条人命的案犯,公安局发出A级通缉令,于2010年8月5日落网。人们不相信一向成绩好又孝顺长辈的他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白中杰落网的消息经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白中杰,一个优生走向A级通缉犯的宿命
一、17岁A级通缉犯的罪恶人生
白中杰,男,1993年9月26日出生,户籍所在地为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金堡乡。在公安部网站上公布的25个A级通缉令通缉的犯罪嫌疑人中,白中杰是年龄最小的。
17岁,是花一般的季节,很多孩子都还在念高中,梦圆自己的大学梦。但对于白中杰来说,这一切显得似乎很遥远,因为一步之差,自己因为背负命案而成为了一个A级通缉犯,人生之路陡然发生了转折。
在百度上,有一张白中杰的照片,穿着中学校服,满脸清秀,眉宇间仍露出点滴青涩,我们谁也无法将这个瘦弱的孩子和身负9条人命的杀人犯联系起来,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一事实。此前,在公安部发布的A级通缉令中,17岁的白中杰赫然在列,自今年7月12日以来,白中杰所在的犯罪集团先后在贵阳、安顺、毕节等地连续实施抢劫、杀人作案6起,杀死9人。公安部悬赏5万元通缉他,8月5日,白中杰已经落网。
2006年1月26日到2010年8月3日,由公安部网站上公布的25个A级通缉令通缉的犯罪嫌疑人中,白中杰是唯一的90后,是岁数最小的一个。17岁的孩子为何残忍杀人?他成长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犯罪,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期望能够从白中杰的心理轨迹和犯罪道路,能够探寻一个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之路。
二、从小成绩优秀,聪明伶俐
白中杰的老家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金堡乡羊满哨行政村老城二组,一个偏远的山村。山区都很穷,一般的青壮男都到外地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白中杰的父亲白玉权也不例外,从1989年开始,白中杰的父亲白玉权去东莞打工,于1993年9月26日,在东莞生下白中杰,因希望他成为人中之杰,取名“白中杰”。
白中杰父母一边要工作,一边要照顾这个几个月大的孩子,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于是,在白中杰几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把白中杰送回老家,让奶奶杨胜英找看,自己好放心工作挣钱。这是当时很多农民工唯一能选择的道路。
白中杰年幼的时候是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很讨人喜欢,对长辈很有礼貌,看到爷爷奶奶拿不动的时候帮着爷爷奶奶拿,挑不动的时候替爷爷奶奶挑。白中杰的幼年,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从小跟着爷爷奶奶摸爬滚打地长大,这是农民工子女的宿命,也是留守儿童父母能够选择的大众路线。
1996年,白中杰长到3岁时,白玉权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觉得孩子需要和父母在一起,才能健康成长,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妻子商量后,把孩子接到了东莞,让孩子在东莞上学。孟子曾说:“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得兼”,农民工在赚钱和照顾还是这个两个问题上,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兼顾的方法。因此,尽管白玉权夫妇把孩子接到身边,但但因为忙于打工,并没有很多的时间照看孩子。
白中杰成绩很不错,读小学常常考第一名,读中学成绩也不赖,都能排上前几名。但唯一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儿童的天性导致比较调皮,经常跑出去玩,为了忙于打工而不能很好的管教孩子,这让白玉权很头疼。如果有人能够驯服这个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引导,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学生。
白中杰确实很调皮,老爱跑出去玩,不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这让学校老师和领导很是伤脑筋。后来实在没办法,学校老师甚至下了“劝退令”:你家儿子在学校不好管,还是自己带回家教去吧。白玉权很清楚,自己的孩子爱惹是生非,学校怕担责任,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孩子领回自己带。
白玉权既要打工赚钱养家糊口又要照顾教育小孩,要兼顾这两者对于在外辛苦打拼的外来工而言实在是个难题。这样尴尬的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白玉权没有办法解决打工和孩子双重矛盾,无奈决定放弃了东莞那份薪水还算不错的工作。2000年,一家人回到贵州老家,在金堡小学读过一年书后,白中杰转到了镇上其他小学。
七、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作为90后A级通缉犯,白中杰的罪恶人生已经尘埃落定。在白中杰做参与的案子当中,不论是主犯也好,从犯也罢,甚至是被所谓的老大胁迫作案,这都无法改变他作为一个A级通缉犯罪恶人生;不论是死刑也好,死缓也罢,或者是无期徒刑,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曾经品学皆优的学生,因为各种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以及教育因素,把这个花季般的少年推向社会,推向罪恶的深渊。当很多人都在谈论白中杰人生轨迹的时候,我相信,没有多人少会内疚,会为自己的过失或者失职而反思。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会连杀9人,成为我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A级通缉犯,看看白中杰的生活经历,我们产生了深深的担忧:白中杰之所以成为杀人恶魔,是我们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都存在着的教育失职造成的,白中杰,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伤痛。从这个案子当中,我们可以找到青少年犯罪的一些共同特征。
第一、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身边的人群对其一生的发展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马皑认为:“这是一个青少年团伙杀人,假如真让17岁的小孩子一个人,他肯定做不出来。十六七岁的孩子对团体的依赖要强于家庭,因为孩子这个时候更多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来自于他所接触的群体,他在这个群体中,他做出来的更多的行为是群体的行为,所以就不难想象他们那些青少年群体犯罪。”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交友,交什么人,做什么事情,最后就是一定要注意孩子心理需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被人认可,父母一定要给予这样的支持和理解。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周边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古代孟母三迁,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才做出如此大的牺牲,三次搬迁,目的为了只是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空间。
第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摇篮。白中杰从小成绩很好,但父亲的家教过于严厉,动辄就是打骂,根本没有走进孩子的心,没有和孩子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后来,父母的离婚,无疑,让白中杰更失去了母爱。尽管白玉权夫妻离婚后苦心经营,想瞒天过海,但是,这样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却更大,当白玉权夫妇在为自己的高明计谋暗自欢喜的时候,却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在偏离的轨道上越走越远,甚至由一个曾经年级前50名的优生变成一个逃学、沉迷电子游戏的学生。这一点,父母离异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这是中国的现实,因父母离异而使孩子成为问题儿童的悲剧在现在比比皆是,更可悲的是我国的离婚率现在急剧上升,那些只为自己幸福而不顾孩子生活的人,应该有所警醒。
第三、留守儿童问题,流失的心。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目前社会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像白中杰这样生活经历的孩子在中国何止千万!从小远离父母,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但是,他们从小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老人喜欢孩子、溺爱孩子,不敢打孩子,一来是独生子女、二来毕竟是自己孩子的孩子,不是说打就能打的。因此,老人带大的孩子往往自私、骄横、缺乏同情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再加上老人年老体弱,经济又困难,那么孩子就会放任自流,能让他吃上饭就不错,根本不可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现在对待留守儿童问题,政府、社会和学校需要给予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孩子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呵护和关怀。很多孩子出问题,并不是出在物质需要上,而是孩子的精神世界出了问题,却得不到及时的救助。
第四、学校教育,说不清道不明。现在的学校,只看成绩,不看失败;只看考上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不看被教育忽视、或者教坏的学生。无疑,白中杰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一个曾经年级前50名的学生,从高一下到高二,就被学校劝其退学。学校有学校的责任,政府有政府的责任。我们探究问题的目的不是要追求责任,而是要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办法,减少这样事件的发生,笔名更多的白中杰出现。因此,我们不想也没有必要弄清楚白中杰被劝退原因,因为学校劝退学生肯定有足够的理由。但是面对一个被劝退的学生沦落为连杀9条人命的杀人恶魔的时候,那些主张劝退学生的老师和学校是否会反思,你的教育着力点是否关注过这些学生、是否耐心教育过这样的学生。现代教育,能把好学生教好,这是最大的一个特征;现代教育,却很少能把差生教好,这是大家的共识;现代教育,教好了学生是老师的成绩,教不好学生是家长的过错;现代教育,老师能把优生教好,也能把优生教差,教好了老师会炫耀自己的能力,教差了老师会有很多理由推卸责任。这是否给我们现代教育敲一个警钟:现代教育,不仅仅是教优秀学生、教行为习惯好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教那些需要帮扶的学生。
第五、问题学生,政府管理缺位。白中杰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但过于调皮被学校劝退了。学校不想麻烦,不想教育这样的学生,甚至是根本就没有能力教好这样的学生。政府和主管部门不准教师打学生、体罚学生,但学生有一些过错,政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对应机制没有?白中杰悲剧的出现,恰好说明政府和学校在这个问题上都害怕承担责任、相互推卸,于是,孩子就像足球一样被人到处踢而无人管,最后流入社会、放任自流,看孩子自己的造化。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态度,正是这个态度造成了目前中国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上升,但是,我们相关的专家和权威人士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看客,他们只会在案件爆发后做无聊的评判、而毫无一点责任心可言。对于这样的学生,政府应该建立一套应对机制,不能把这样的孩子完全推给普通学校,普通学校是不堪重负,也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政府应该在每个省市建立工读学校,让工读学校的老师来教育这些孩子,用特殊的教育特别的孩子,及时引导学生避免走向人生歧途。
第六、网吧,制约新时代教育的伤痛。白中杰读到高二辍学,后来迷恋上了泡网吧,结交了三教九流。这是白中杰走向堕落的开始。白中杰泡网吧成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一到周末就干脆背起书包直接奔网吧,整夜不回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父母、学校和老师,以及网吧监管都出了问题。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网吧的老板良心发现,但是,我们的教育、家庭管理、社会监管这些管理因素,缺乏管理,才出现一个优生今天的蜕变。
尾声:
白中杰已经尘埃落定,他犯罪的历史不能改变,但是,白中杰案子的出现,能够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启迪我们采取有效地措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怕的是我们只做无聊的看客,根本就没有补牢的措施和行动,这才是现代青少年发展真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