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   十几个耳光,能否换来暑假的安宁?

(2010-06-28 18:08:23)
标签:

教育

寒暑假

耳光

《格言》

清宁

惩罚教育

杂谈

分类: 时评

十几个耳光,能否换来暑假的安宁?

昨日,在家待了一周的绵阳市盐亭县城关中学初二学生小霞(化名),想起自己一周前被英语老师连打十几个耳光的事后,仍不愿意去上学。昨日中午,打人老师表示自己患有一种病,当时是“恨铁不成钢”,情绪失控,才打了学生,已向家长道歉,并愿意赔偿一定的费用(《成都商报》628日)。

为什么打人?凭什么打人?教师能不能打人?我想追问这个问题。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犯错、且已经错到不可理喻的时候,适当的惩戒权还是可以的。毕竟,现在很多学生不听话,甚至故意顶撞教师,甚至还有学生打教师的。对于这样不听话的教师,惩罚教育是最有效的,但一定不要超过一定的限度。但是,本案例不是这样的情况,而是因为不买复习资料就受到惩罚。

如果这是平时用的资料,还说得过去,但如果这些资料是教师让学生寒暑假做的资料,就有点难辞其咎。现在,书商和学校,甚至上级教育部门勾结买资料给学生,以牟取暴利,于是,市面上专门出现了一种暑假单科的资料,厚厚的一本,一般而言,语数外等主课学生都要买的,教师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暑假每天做题,不至于开学后什么都忘记了,其实这样的作业根本就没有效果,这仅仅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每个学生,包括成绩很好的学生非常疼恨。前几天新闻媒体曝光,很多高考、中考后学生集体烧书,场面壮观,为什么学生这样恨书?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教师的出发点很好,但这样的效果却不好。毕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该学习的知识都已经掌握,学生要学的是新知识,而不是在旧知识上不断的重复,做无用功。现在,应试教育让学生失去了享受教育、享受自由的空间,寒暑假学生要看书,但看的一定是那些拓展学生知识面、视野,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等书籍,这样的书学生愿意看,而且也能够学到一些知识。反复重复教材上的东西,毫无意义,而且,很多试题根本就是各个资料的简单重复、叠加,也毫无创新可言。其实,学生平时读的课外书不多,寒暑假读点名著、励志小品文,如《格言》、《意林》、《思维与智慧》、《微型小说选刊》、《百家讲坛》等杂志,或者一些相关的书,笔者认为是非常可取。

这同时给我们提出另外一个话题,寒暑假,教师、家长不要一厢情愿的给学生报很多复习班、提高班、强化班,不仅浪费自己的钱财,浪费学生的宝贵的时间,还会让学生生发讨厌读书的情绪。漫长的几个月的学习之后,本想换来寒暑假的轻松,换换脑,但这样的机会都被剥夺,其结果可想而知。

不论是学校也好,还是上级部门,甚至出版商也罢,这种出版发行、强行学生购买寒暑假联系作业,是要不得的,需要禁止,更需要管理和引导。

但愿小霞的十几记耳光,能为更多的人换来寒暑假的清宁。

 

支持本言论,请在这里投票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